张洁清:我和彭真的爱情火样红

浏览

张洁清:彭真夫人。1912年出生于河北霸县,曾任彭真秘书、彭真办公室副主任。

北京市委斜对面的台基厂头条,有一个普通院落,一幢三层小楼矗立院中,院子里面干净整洁,满院的梧桐,还挺立着两棵苍劲峭拔的枣树,树身微曲,树冠硕大。共和国开国元勋、新中国法制主要奠基人彭真生前曾在这里居住了30多年。如今,彭真的夫人、耄耋之年的张洁清仍然生活在这里。

现在,彭真逝世已数年了,但是在张洁清看来,丈夫仿佛依然在自己身边:家里到处可见张洁清和彭真大大小小的合影,她床头的挂历一直停在彭真去世的那一天,跟随彭真多年的老式双铃马蹄表的指针永远定在了1997年4月26日23时40分那个悲痛的时刻……时光匆匆,如长河流逝,冲刷掉一切浮华,却将一幕幕难以抹却的印象沉淀在老人的心底。

自从彭真逝世后,张洁清每天早晨起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擦拭身边那印有丈夫画像的瓷盘。默默地与丈夫互相凝视,那便是他们穿越时空的相会。

在老人的精心保管下,彭真生前住的卧室依然保持原样,房间里的陈设十分简朴,他生前坐过的轮椅,仍旧摆放在窗前;铺着绿色绒布的方桌上,仍旧堆放着他生前阅读的书籍和批阅的文件……

少女情怀

新中国成立以后,彭真出任北京市市长,张洁清先在北京市委负责机要工作。后来,考虑到北京刚解放,一切秩序还未正常,好多情况还很复杂,张洁清选择做了彭真的专职政治秘书,后任彭真办公室副主任。1964年,张洁清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但只任了一届,她就更进一步退出中国公开的政治生活,默默地生活在彭真身后。为了全力支持自己,妻子只能选择湮没自己的才华,令彭真一直都感到惋惜。逝世前,彭真曾对子女说:“你们的妈妈是个有能力的人,是我耽误了她。”确实如彭真所言,张洁清原本可以在很多地方脱颖而出,她的出色首先要从她的家庭说起。

1912年,张洁清出生在河北霸县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在十个兄弟姐妹里她排行老二。本来,这位祖上曾在中南海居住过的大家闺秀是与革命无缘的。但在“五四”运动风起云涌的时候,张洁清家不仅出了极力反对新思想的二叔张璧,也出了中共早期党员、全身投入革命的姑姑张秀岩。张秀岩是李大钊的学生,在大革命时就参加共产党,投身革命。张洁清兄妹都受姑姑的影响参加革命,在延安“七大”期间,毛主席曾赞扬张秀岩,说她改造了一个家庭。

“五四”运动爆发时,张洁清才七岁。少年时期,张洁清从姑姑那儿得到最初的革命启蒙。作为大户人家的小姐,张洁清却非常喜欢听姑姑讲红军领导百姓打土豪分田地的故事,这些新鲜事让她感到耳目一新。张洁清是家庭中最早随姑姑投入革命洪流的一个,她还在上中学时便在姑姑指导下参加传递情报文件、和地下党员联络等地下工作。18岁那年,张洁清考取了北平女子师范学院英文系。在那里,她参加了受“左联”影响很大的一个剧社——新兴剧社,剧社的导演是当时还在国立剧专上学的学生崔嵬。剧社每次排出新剧目,都要到清华、燕京等学校去演出。另外,他们还在学校成立了青年读书会,把一些进步青年组织起来,阅读和宣传进步书籍和刊物,并进行学习讨论。张洁清就是在这些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并逐步成长起来。投身革命洪流的张洁清满怀对崭新世界的向往,在创造新世界的战斗中,她勇敢而机智,迅速成长为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彭真是一个农民的儿子,而张洁清则是官宦之家的大家闺秀,两个出身迥然不同的人却相亲相爱走过几十年。当张洁清在回答后辈提出的诸如此类的问题时,她只说了一句话:“是革命把我们连结在一起。”

张洁清与彭真最初相识是在1935年,那时彭真刚刚从国民党的监狱里释放出来,暂住在北平的大义社。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彭真当时化名“魏先生”。当时,与彭真有工作联系的是张秀岩。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注意,姑姑让张洁清担任交通员,而刚刚从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毕业的张洁清,只知道自己要送秘密文件给身为高层领导干部的“魏先生”,她甚至不敢说话,送完信就匆匆离开了。

从那时起,张洁清开始与彭真有了初步的接触。那时的彭真,虽然年仅30多岁,但已经是一个有着丰富对敌斗争经验的职业革命家。每次送信,张洁清与彭真很少说话,但她对这个长得瘦瘦高高,穿着一件大褂的“魏先生”印象很好,觉得他人很智慧,反应灵敏,一张坚毅、朴实的脸不仅透着稳健和成熟,还有一种农民似的淳朴和诚实。在张洁清眼里,“魏先生。”不仅仅是领导,更是一位兄长。此后不久,彭真由于工作需要离开了北平。

革命时期的爱情

1939年,张洁清到晋察冀党校进行学习,没想到从北平出发寻找革命,却在通向革命的路上和爱情不期而遇。也许是天意,张洁清在这里竟遇到了几年未见的“魏先生”。调到边区党校学习后,尽管张洁清尽量做到生活衣着与大家一样,但这个大家闺秀自然流露出与众不同的风度,非常惹人注目。彭真作为领导多次到党校讲课,很快便被张洁清特有的魅力深深吸引,并坦率地向她表露了自己的心思。

彭真的爱情表达,令年轻的张洁清忐忑不安。张洁清去找时任阜平县委书记的弟弟杜文敏,说彭真希望和她结婚,征求他的意见。1936年,杜文敏曾在姑姑张秀岩家里见到过彭真,后来又在彭真领导下工作。杜文敏非常赞成姐姐与彭真结婚,他还在姐姐面前夸赞彭真有威信。可张洁清还是犹豫,觉得自己与彭真年龄相差十岁,另外,她来的时间短,对彭真的为人等方面不了解,说要考虑考虑。杜文敏果断地说:“你们正好差十岁,不算多。这个人很好,你不要再犹豫了!”

最终,还是彭真一句普通却分量极重的“爱情宣言”让张洁清下定了决心。那一年的冬季,天气寒冷。当时,张洁清得了疟疾,打摆子发高烧。彭真到党校去看望张洁清,看到她被疾病折磨,心疼地说:“搬到我这儿来,咱们结婚吧,让我来照顾你。”一句普普通通的话,却充满了深深爱意。正是这句质朴而实在的话,解决了困扰张洁清的疑惑,打动了她的芳心。于是,病中的张洁清做了新娘,躺在担架上被抬进了洞房。此后,张洁清以“担架”当“花轿”的故事片,还成为当时晋察冀根据地人们传颂的一段佳话。1939年11月24日,婚礼上,大家让彭真介绍恋爱经过,他总结了三句话:在地下工作上认识;在战争年代里恋爱;在艰苦环境下结婚。

婚礼是简单的,但他们的婚姻质量却是非常高的,张洁清更是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这简单结合下的婚姻。婚后,组织上安排张洁清到晋察冀中央局机关秘书处工作。每天,张洁清除了完成自己的那份工作,还要照顾丈夫的起居生活,除此之外,她还常常帮助丈夫整理文件,抄写材料。

张洁清的家里有许多笔记本,那是几十年来老人写的工作日记。笔记本里密密麻麻地写着彭真每日工作、活动的安排,还有他体温和脉搏变化的完整记录,数十年如一日,从来没间断过。

确实,彭真走过人生那么多曲折,在高龄之年,身体依然健康,张洁清自然功不可没。在张洁清看来,处理复杂生活的方法十分简单,就是把爱情和革命合二为一,她把帮助、照顾彭真的工作和生活,把自己对彭真的感情当成是自己的工作和对革命的忠诚。就这样,张洁清这位资深党员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支点,她的生命无怨无悔。

久经考验的爱情

对于痛苦和挫折而言,如果说有什么良药,那就一定是爱情。在人生走向最低谷的时候,有爱情支撑的人,仍然可以甜蜜地生活。

在张洁清印象里,自己与彭真共同生活几十年,几乎没有过争执和疏远。在他们的生活中,并非只是张洁清对彭真的关照和帮助,日理万机的彭真也时时牵挂着妻子,他们在逆境中相互鼓励,在日常生活中彭真也点点滴滴地流露、表达着深情厚意。彭真经常把自己认为好吃的东西留给张洁清,也许并不是张洁清特别爱吃的,但这份真情却让张洁清满足并回味至今。

张洁清喜欢兰花。彭真生前每天清晨在院中散步时,总不忘从自家花池里摘下来几朵白色的小花,别在张洁清的衣襟上,为腿脚不便的妻子送上一缕清香。多年后,张洁清回忆起这些往事,脸上仍然有甜蜜的微笑。

解放后,每年的11月24日张洁清和彭真都会悄悄地喝一点酒,以示结婚纪念,这成了夫妻俩的一个小秘密,孩子们并不知道。有一年的11月24日,彭真向女儿要酒喝,女儿觉得奇怪,平时父亲是不喝酒的。望着女儿不解的目光,彭真脸上浮现出一种意味深长的笑容。

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在北京爆发了,刚刚走上正轨的新中国法制事业毁于一旦,而亲手创建了新中国法制基础的彭真也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被批判,停止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的职务,同时被撤销了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和市长的职务,于1966年12月3日被正式监禁。半年后,一直作为彭真秘书的张洁清也被关进了秦城监狱,一关就是七年。从此,张洁清、彭真这一对夫妻就中断了音信,几个孩子也被分散发派到三个不同的地方。

“四人帮”一伙想从张洁清身上打开突破口,将彭真定为“反革命”,但七年间,无数次的审问都让对手落了空。

女儿傅彦还记得,1972年,通知她可以去探监。而在这之前,她和哥哥弟弟对父母的情况一无所知,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妈妈,因为妈妈一直体弱多病,他们怕她熬不过来。可当他们在监狱里见到妈妈时,不禁为她的坚强而惊叹。那时的张洁清,头发虽然白了,但意志并没有消沉,脸上仍然带着平静、从容的微笑,只是眼睛里更多了几分坚定。母亲瘦弱的身躯里,蕴藏的是怎样钢打铁铸的傲骨和信念!

1975年5月,张洁清夫妇出狱后被流放到陕西商洛山中,在一间10平方米的小屋里,两条长凳支着一张木板,就是他们的家。儿子傅洋、女儿傅彦被允许去照顾他们,直到1978年12月28日离开商洛——这是张洁清与彭真第一次过上虽苦犹甜的普通老百姓家庭生活,也是彭真74年革命生涯中惟一脱离工作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日子。在张洁清心中,总珍藏着与丈夫在商洛见面时那种久违的幸福感觉。那一刻,彭真凝视着张洁清头上的白发,说了一句:“你受苦了!”张洁清顿时热泪盈眶。

白天,张洁清照看女儿傅彦三岁的小女儿,彭真就一个人出去散步,一走就是一、二十里地,回来时不忘给家里叫一担柴或一担菜。在门前一小块地上,他们种了西红柿和茄子。家里做饭的灶不好用,彭真就把家人剪下的头发存好,然后用石灰、头发、土和起来,挽起袖子搪炉子。张洁清身体不好,生活十分不便,彭真便担负起照顾妻子的责任,儿女不在家的时候,他承揽了全部家务。

1977年,有关部门对张洁清做了错误的结论,她很难过,彭真亲自帮助老伴起草申诉书。1978年,张洁清获得解放,被安排担任商洛地区副专员,那时还没解放的彭真便给老伴当起了“秘书”,帮助她起草文件或讲话稿。这段最为苦不堪言的岁月,竟成为他们最美的回忆。

此后,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中央领导同志都到北戴河度假休息,张洁清也常和彭真一起去度假。直到年过八旬时,彭真依然喜欢在大海中搏击,他每天风雨无阻去海里游泳,有时一天要下海两次。张洁清有时耽心丈夫会游得太累了,但彭真自有主意——累了的时候,他就用仰泳,悠然自得地浮在水面上,欣赏着渤海湾的蓝天白云。

爱情让人坚强,爱情可以创造奇迹,有时候真的能让死神望而却步。令张洁清感叹的是,到了80多岁时,彭真的牙齿还很好。院里有两棵枣树,那时,枣树挂满枣子时,彭真每天散步都要打几个枣吃吃,有时还买北京的崩崩豆吃。1992年的10月12日,是彭真的90岁寿辰。那一年,医院报了四次病危,然而彭真不仅奇迹般地活过来,后来还荡舟湖上,亲自为夫人张洁清撑船划桨,直到五年后的1997年4月26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