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寻找“御田胭脂米”

浏览

1954年,毛泽东(1893~1976年)读《红楼梦》时,书中的一段文字引起他的关注:黑山村庄的庄头乌进孝进贾府交租,常用米千余石,而专供贾母享用的“御田胭脂米”只有两石。他让农业部查了“御田胭脂米”的产地,之后,给河北省委写信说:可否由粮食部门收购一部分“御田胭脂米”,以供中央招待国际友人。

“御田胭脂米”是什么米?据说:康熙东巡至河北东部,地方官员进贡了一种红色的稻米,请他品尝。这种米煮熟之后,色如胭脂,香气扑鼻,回锅三次,米质不变,而且每回一次锅,米粒便长一点儿,俗称“三伸腰”。康熙品尝之后,“龙颜大悦”,连连称道,提笔赐名为“御田胭脂米”,并御书立碑,圈定御田,颁旨为宫廷御米,老百姓不得享用。

李树堂是清朝最后一个为皇上种“御田胭脂米”的庄头。1955年病逝前,他把“御田胭脂米”的稻种传给了儿子李洪发和孙子李明。

文化大革命”的风暴骤然刮起时,“御田胭脂米”被横扫一切的红卫兵列为四旧,“御田”被毁了,“御碑”被砸了,李洪发和儿子李明被揪了出来,进行批判、审查,从此,“御田胭脂米”就没有人种了。

90年代初,拨乱反正,百废俱兴。李洪发和儿子李明把保存了20多年珍贵的“御田胭脂米”的稻种献了出来,开始种植。

田中角荣首相在二战期间是侵华日军的一员,驻军河北时,曾吃过“御田胭脂米”,印象很深,40多年后回忆起来,余香犹存。他得知“御田胭脂米”的信息,便给我国外交部写了封信要求购买。田中角荣在任首相期间,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做出了贡献,经中央批准,李洪发和儿子李明用仅有的“御田胭脂米”种子,加工了部分米,由河北省委直接发往日本,圆了田中角荣的“御田胭脂米”梦。

“御田胭脂米”是个优良品种,一直在河北东部的原产地种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