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葵》读后感6篇700字

浏览

本文含读《青铜葵》有感、青铜葵花读后感(691字)、青铜葵花第五章读后感(699字)、成长感悟——阅读《青铜葵花》(705字)、《青铜葵花》读后感(707字)、读青铜葵花后感(710字)等700字左右的读后感精选作文6篇,供您参阅。

读《青铜葵》有感_688字

一首动人的曲子,总是一波三折,一本引人的书目,总能让人的心中泛起纯真之爱。——题记

有一个女孩,她一头不浓密的长发,苍白清瘦的小脸,总是显得弱不禁风。这样一个瘦小,长相秀气,成绩名列前茅的女孩,有一个婉动人的名字——葵花。

那个男孩,有些自卑,五岁那年的一场大火,抢走了那个欢泼,淘气的他,也似强盗一般掠夺了他说话的权利。那个安静懂事的男孩,叫青铜。

(一)厄运中的相遇

葵花的母亲,很早,就过世了,葵花便随着爸爸四处奔泊,只到那一站,黄金的大麦地在那里,追逐艺术的爸爸,在一次写生中,落入水中丧了命。

从此,葵花成了孤儿,一个没有亲生父母的孩子,葵花虽小,但糊迷之中,她知道了,她永久失去了拥抱父母的权利……

那一刻,我的心,“咯噔”一声,被什么东西触碰了一下,我的鼻头酸酸的,心中有一股说不出口的滋味,油然而生……最终,葵花被青铜一家领养了。

(二)奋不顾身的亲情

青铜,可以不顾脚下的棘刺,在田中,不顾一切,不顾那令人哆嗦的倾盆的大雨,拼命奔跑,寻找妹妹的身影……

还有那冲动的念;我要考差!这是在奶奶病危时,葵花内心一个冲动念,她渴望自己缀学。

期末考中,看似简单的试卷,却被考得一塌糊涂!葵花,是故意的……那一刻,她只想依偎奶奶的怀中,陪伴着奶奶……

亲情的模样跃动我的心灵,如金子般闪耀,伟大的力量,爱的力量,是多么勇敢!

(三)痛苦的磨砺

那个渴望上学的活泼男孩,为了妹妹,他放弃,那个本该享受无限爱的女孩,却成了无父无母的女孩。

它诠释了苦难与痛苦,但,这是一场成长,一次磨砺,因为,它是一个美丽的痛苦。

成语油然而生:油然:很自然的。形容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如:《礼记·乐记》:“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宋·苏洵《族谱引》:“观吾之谱者,孝弟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又如:不敬之心油然而生,勃然而长。——鲁迅《书信集·致钱玄同》

成语不顾一切:什么都不顾。如:叶圣陶《孤独》:“既然见到一点儿光,便不得不不顾一切地逃开。”又如:我闭上眼睛,不顾一切的向着他手里的刀迎上去。——巴金《长生塔·塔的秘密》

青铜葵花读后感_691字

我躺在床上最后翻看这本书《青铜葵花》。我百感交集,心中有一股不可抑制的力量,似乎要涌动出来。

青铜,是一个乡村的,不熟悉文明的,未受到教育的男孩;葵花,是一个城市的,有文化的,上过学的女孩。从此两个孩子开始他们那艰苦却又幸福的生活……

这两个炎黄子孙,竟能结合在一起,想象一下,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亲情?亲情!就是这样的亲情,将两个稚嫩的;截然不同的孩子结合在一起,成为亲兄妹!

亲情使葵花变得脆弱而又坚强。她还太小太嫩,七岁,是她记忆最深刻的日子吧!也许是的。因为,她拥有亲情却又失去了亲情,这么年幼就要承受失去双亲的折磨,确实让人洒下同情之泪。然而,残酷的命运没有永远缠绕着她,她在大槐树下做的决择,让她重新拥有快乐!因为她选择了青铜一家!她在这个家,才拥有了亲情!即使这个家很贫困,即使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但这一切能说明什么?贫困有何不妥?没有血缘关系又怎样了?不照样是乐呵呵的一家子吗?亲情是不被任何困难阻挡的,管它呢!亲情只随日子增厚,在相互扶持,冲破层层难关中升华,登上圣洁的高峰!

青铜带给了妹妹幸福,妹妹葵花馈赠了哥哥青铜快乐。为什么青铜一见葵花就认定她是他的妹妹;为什么葵花对所有的男孩子都不注意,偏偏在悥青铜这个男孩呢?因为亲情。不容置疑,是因为亲情!

不管有多苦,不管有多难,青铜和葵花再也分不开了!就像太极图的阴阳一样环环相扣,心里生的根,一个死去,另一个就不会活着;一个生还,另一个就一定平安无事!不管有多苦,不管有多难,青铜和葵花将会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一步步走下去。

心里的感觉又在眼眶里涌动,真想打开书来瞧瞧——哦,原来是亲情……

成语百感交集: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如: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又如:我是上一个世纪出生的人,能参加这样的盛会,百感交集,思绪万千。——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成语炎黄子孙:炎黄:炎帝神农氏和黄帝有熊氏,代表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的后代。指中华民族的后代。亦作“黄炎子孙”。如:王朔《浮出海面》:“我和她对视一会儿,承认:‘那倒也是,炎黄子孙嘛。’”又如:海内外的炎黄子孙都不会同意台独的。

青铜葵花第五章读后感_699字

青铜葵花是著名作家曹文轩先生的作品,是一部亲情小说。书中写了一个叫葵花的城市女孩,跟随父亲来到了一个叫干校的地方,这儿和一个叫大麦地的地方相距一条小河,在大麦地里住着青铜一家人。一天,她的雕塑家爸爸因为一次意外死亡,村里决定把她捐给大麦地,她便开始和大麦地的青铜一家人生活在了一起?

令我感动的有好几件事,其中,“第四章芦花鞋”是最让人感动的。青铜和葵花都到了该上学的年纪,可是,他们家穷得只能供一个孩子上学,怎么办呢?青铜是个在一场大火中失去语言能力的哑巴哥哥,他想让健康活泼、聪慧可爱的的妹妹上学,而葵花说什么也不肯去。聪明的青铜在一个箱子里放了两颗红杏子让妹妹摸,摸到红杏子就去上学。当然,葵花去上学了。在她上下学的路上,哥哥也用牛儿接送她,怕同村孩子欺负她。这表现了一个哥哥的善良,保护妹妹,为了她,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这种力量只有亲兄妹才能做到,而况且他们又不是亲兄妹呢?我只能把这理解为友情,不,这是比亲情还亲的感情呀!

除了“第四章芦花鞋”令人感动,还有另外的事:可爱的葵花教哥哥青铜识字,勤奋好学的青铜学到了很多知识,表现了兄妹情;村里好不容易盼来一场马戏,青铜却说让葵花骑在自己的脖子上看,自己在沉闷的空气里什么也看不着,多好的哥哥呀;葵花为了让常年卧床不起的奶奶去治病,放弃了上学的机会,故意把各个功课考砸,退了学;然后葵花又去捡银杏果,挣到那点可怜巴巴的钱后,慈祥的奶奶却去世了,这表现了葵花对奶奶深厚真挚的爱;葵花最后还是被召唤回了城市,在大草垛上,青铜伤心地望着接走葵花的船,不会说话的他大喊:“葵——花——!”这是人类在亲情之下所发挥出来的潜力,一种无言的力量?

成语可怜巴巴:非常令人可怜的样子。如: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这样说,他这个杂货店也可怜巴巴的。”又如:看到他可怜巴巴的样子,我的怒火也就灭了。

成语卧床不起:病卧床上,不能起来。如: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吴主孙休,闻司马炎已篡魏,知其必将伐吴,忧虑成疾,卧床不起。”又如:他回家后就开始生病,卧床不起已经有半年时间了。

成长感悟——阅读《青铜葵花》_705字

今天,我再次读了一遍曹文轩的著名纯美小说《青铜葵花》。第一次读时,我只是被青铜和葵花的善良感动。读第二遍时,我则是被他们经历了苦难和坚强感动。青铜和葵花的成长多么的困苦啊!他们经历了风灾、水灾,房子都没了,但他们却从不抱怨;蝗灾过后,一家老小都没饭吃,但他们不埋怨生活,而是将天空中的白云乐观的想象成食物……经历种种磨难,而他们却生生不息,自强自立。

而我回顾我自己时,却不禁为自己的生活而惭愧。葵花和青铜,虽然自己都想上学,但为了别人都不肯上学。而我呢?却轻易不肯为别人而放弃自己的机会;葵花她自己懂得应该珍惜上学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自己学好。而我考好了却只知道问妈妈要这要那……好像不懂成绩是自己的一样。当看到青铜自己主动提出要替葵花受过时,我不禁想起了我有一次不小心碰到了我前面的人,因为害怕被责骂而把责任推给了我同桌。我以前就看过一句古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实,一件恶事哪怕再小,也可能是形成坏习惯的一个开端,而去做了一件善事,就是毫不起眼,也可能是形成好习惯的开始。因此,我们必须去判断,哪些事应该做或不该做。

看到青铜同爸爸一起去割茅草时,爸爸心里想的那段话,让我感受到了青铜有多么不幸,而他还是那么的善良,虽处在逆境,但有一颗善良的心,这是很不容易的。而我呢?虽然我绝大多数时间都比较体谅我的父母,但有时候在无形中也加重了我父母的经济负担。以后,我一定要克制自己,不能随心所欲。其实,如果少年时有了苦难的磨砺,成功后才能更加珍惜成功;如果少年时就安然无忧,就算得到了成功,也比较容易失去。

如果我将《青铜葵花》的意义真正自己理解透彻了,那也许就是我悄然长大的时候。

成语来之不易:来之:使之来。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财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如:明·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又如:我们活着的人都不要忘记,我们的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啊。——何长工《红旗插上井冈山》

成语随心所欲:随心所欲[suí xīn suǒ yù],意指完全顺随自己的心意去做事。语本《论语·为政》。[源]《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典故]“随心所欲”原作“从心所欲”,见於儒家的重要典籍《论语》一书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记述了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其弟子自相问答的言语,由孔门後学记录而成,为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典。〈为政〉篇中孔子自述生平修养进程,他说:“我十五岁时立志向学,三十岁时自立於社会而有所成就,四十岁时能明了事理而无所迷惑,五十岁时明白了天地万物生成运行的自然法则,六十岁时能聆听并了解他人话中的真义,七十岁时则能完全顺从自己的心意做事,而且不会踰越法度。”由孔子这段话可以得知,当人修养到极致,万事万物的道理了然於胸,自身的行为会自然而然地容入天地运行的法则,而不会有所违逆。可知“从心所欲,不踰矩”,当是儒家修身养性的最终目标。“随心所欲”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完全顺随自己的心意去做事。但後来在使用这句成语时,有时会转用於任意施行而不管是否造成危害的负面表述。

《青铜葵花》读后感_707字

故事里的女孩葵花,从小就没了妈妈。她跟着雕刻家爸爸从城里搬到了大麦地。在那里,她认识了两个男孩。一天,葵花走在大麦地的小路上,遇见了一个名叫嘎鱼的男孩。这个孩子总是捉弄她,让葵花很尴尬。一次,葵花爬上了一艘小船。这艘船没桨,船在水面漂呀漂,不知漂了多久,也不知漂到哪儿去了。这时,葵花看见了一个小男孩,牵着牛朝她走来。他把船系在牛的角上,带她过了河。最后,葵花的爸爸找到了她,得知那个男孩叫青铜。青铜是个哑巴,五岁时遇了大火,逃生了,但发了高烧,过后,一个说话流利的孩子成了一个不会说话的哑巴。以后,葵花天天找他玩,但不幸的事发生了——葵花的爸爸在葵花地旁的小船里画葵花,可一阵巨大的风把爸爸的画稿吹到了天空中。爸爸想捡离的最近的画,谁知那小船一翻,爸爸掉进了水中。从此,爸爸再也没上来。葵花失去爸爸后,村长每天和葵花在一棵树下等领养她的人。最后认定的两家是青铜家和嘎鱼家。看到两家人争得不可开交,最终葵花选择了青铜一家。青铜家很穷。不知为什么,葵花一晚上就融入了他家。葵花是青铜的尾巴,青铜是奶奶的尾巴。要知道,葵花除了亲生父亲,最亲的人恐怕就是青铜了。从此,青铜和奶奶不让她担惊受怕,不管是风吹雨打,大雪飘飘,还是三月蝗灾,他们都尽力让葵花吃好穿好。从此,青铜全力以赴地尽了哥哥的职责,不管寻找葵花把脚刺破,还是给她做冰项链吹小洞吹得腮邦子直麻……甚至带她看马戏争夺位置被有几个孩子打得屁滚尿流,他都尽了一份心给葵花。大概,在葵花眼中,他是天底下最好的哥哥。《青铜葵花》这本书里的情感丰富多彩,有乡情、友情等,但最多的还是亲情。爸爸为了葵花,费了不少心血;奶奶为了葵花,生病去世了;哥哥青铜为了她,受了不少苦。

成语屁滚尿流:形容惊慌到极点而失去自禁。如: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六回:”耍和尚烧得头焦额烂,麻婆子赶得屁滚尿流。”又如:那小船上的水手,吓得屁滚尿流。——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十八回

成语风吹雨打: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严峻的考验。如:唐·杜甫《三绝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又如:不是夸大和开心,它本身就太轻飘,禁不起风吹雨打的缘故吗?——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

读青铜葵花后感_710字

在老槐树下,青铜见到了葵花。一条冰项链,一个南瓜灯,一个纸灯笼……都无法足以体现出哥哥对妹妹的爱。

葵花是大麦地小学文艺宣传队的骨干,除表演节目外她还担任报幕。现在她穿着一件高领

掐腰衣服,负责排练的刘老师自然高兴得不得了,觉得葵花脖子上要是在多一条银项链就更好了。大年初一,上午排练时,刘老师就让玲子把项链借给了她,可排练结束时,玲子却反悔了,葵花急忙把项链还给了她脸上一阵发烧。妈妈很疑惑,就问了兰子,兰子就把事情告诉了妈妈。正好青铜也在一旁听见了。可他也只能无可魏巍K哨声,抬头去看天空时,看见了屋檐边的冰凌,有了一个很棒的注意。他把冰凌取下来,放在一只大盘子里,再用剪子剪出几支很细的芦苇管,又向妈妈要了一根结实的红线。然后用一根细木棍将冰凌敲碎,选出大小差不多的,再用芦苇管吹出小洞,腮帮子吹累了,就用手轻轻地拍打。终于吹好了,他就用红线把它们一一穿起来。它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非常漂亮。青铜用稻草将它盖住。到表演节目的那天,青铜给葵花戴上。所有的人都觉得美极了,葵花报幕完毕台下掌声雷动,青铜的眼前模糊了……

我也有一个好哥哥[虽不是亲的],在我小时候,哥哥经常陪我玩,让我骑马。有什么好吃的都让给我吃,我们现在的日子虽没有青铜葵花时过的日子艰苦,但哥哥对我的爱我也无时无刻都在感受这种兄妹之情。

青铜哥哥的一举一动我都铭记在心里,他的这种爱妹妹,并不求回报,只想让妹妹开心的精神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自己付出,别人开心,自己也很开心。等别人来帮助自己,不如自己去帮助别人,这样自己会更开心。青铜虽是个哑巴哥哥,但是他却用这份无言描绘出了一份深厚的爱。天下还能有几个像青铜这样的好哥哥呢?

成语无可奈何:无可奈何[wú kě nài hé],意指毫无办法、没有办法可想。语出《战国策·燕策三》。[源]《战国策·燕策三》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於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抗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太子闻之,驰往,伏屍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列传·屈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睠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温舒》自温舒等以恶为治,而郡守、都尉、诸侯二千石欲为治者,其治大抵尽放温舒,而吏民益轻犯法,盗贼滋起。……乃使光禄大夫范昆、诸辅都尉及故九卿张德等衣绣衣,持节,虎符发兵以兴击,斩首大部或至万余级,及以法诛通饮食,坐连诸郡,甚者数千人。数岁,乃颇得其渠率。散卒失亡,复聚党阻山川者,往往而群居,无可奈何。於是作“沈命法”,曰群盗起不发觉,发觉而捕弗满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典故]“无可奈何”这句成语指的是毫无办法或没有办法可想的意思。典源出自於《战国策·燕策三》。战国末期,秦国势力强盛,不断出兵侵占其他国家的领土。当时燕国是一个地处东北方的弱小国家,最初,燕王为了与秦国友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做为人质,在秦国,太子丹受到很差的待遇。太子丹逃回燕国後,为了抵抗秦国的侵略,同时也为了报仇,便经人介绍认识了荆轲,请他作刺客,到秦国刺杀秦王。由於荆轲迟迟不出发,太子丹便催他赶快上路,荆轲说:“就算我到了秦国,秦王也不会见我啊!除非我能带着樊於期的头和督亢的地图前往,也许就有机会见到秦王。”樊於期本是秦国的将领,因为得罪秦王,逃到燕国,秦王悬赏千金要他的脑袋。太子丹听了说:“樊将军是来投靠我的,我怎能为了自己而杀了他?请你再想别的方法。”荆轲知道太子丹不忍心杀樊於期,就私下去见樊於期,告诉他这个想法。樊於期听了後,马上拔出利剑当场自杀。太子丹听说这件事,赶去阻止却已经晚了一步,伏在樊於期的屍体上痛哭失声。事已至此,也无可奈何,只有将樊於期的头放在盒子里封起来,交给荆轲,让他带去秦国求见秦王。後来“无可奈何”就用来指毫无办法或没办法可想的意思。

成语切齿拊心:咬牙捶胸。极端痛恨的样子。如:《战国策·燕策三》:“此臣日夜切齿腐心也,乃今得闻教。”又如:此月五日,被驿使追命骑还朝,切齿拊心,辄已钟疾,虽百口在都,一非所顾。——南朝·梁·沈约《宋书·萧思话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