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读后感5篇1100、1200字

浏览

本文整理了读《阅读》有感、阅读中的领悟(1142字)、花千骨(1151字)、阅读伴我成长(1177字)、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1186字)等1100字、1200字左右的读后感优秀作文5篇,供您参阅。

阅读中的领悟_1142字

对于一个人来说,书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可以说是活在书的海洋里,是书伴随着我们成长。

当然读一本书就要选择一本好书。

《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主要讲了鲁滨孙在荒岛上的生活,他不怕艰难困苦,积极求生,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最后获救了。从这部书中,我们可以明白:人生就是一艘荡漾在生命长河中的一只小船,会经受数不尽的风风雨雨,也会享受数不尽的万里晴天。一个人一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浪头,浪头总是汹涌无比,让你胆战心惊,充满得失之患。但是,小船是被浪头击倒还是平稳地渡过,真正掌握命运的是我们自己!你既可以让它从风浪中走出,有可任它被浪头击倒,掉在长河的漩涡里,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于我们自己!一些人可能遇到一点小小的浪头就会倒下,而一些人择会坚强的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重新开始,这关键要看你是不是一个有毅力的人。而鲁滨孙却是一个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一个能够放弃舒适生活的人;他是一个为梦想而拼搏的人;是一个真正的勇者!而我们不正应该学习他那种顽强的精神,和坚强不息的毅力吗,我们没有什么做不到,这关键在于我们敢不敢从跌倒的地方又重新站起来,接受更深层的磨练!我们要做一个勇者,要像鲁滨孙一样坚持到底,这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要相信自己,要给自己百分之百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强者!

《名人传》是法国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评论家罗曼罗兰所着,这部小说主要讲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是一个音乐天才,但他的童年生活却是悲惨的,他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但由于贝多芬的音乐天赋和他的勤奋,他很快便成为了轰动世界的音乐家。当贝多芬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时,他的耳朵却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这个打击对他来说无疑是最可怕的。在我看来,贝多芬之所以能成功,正是因为他有着超凡的毅力和奋斗的的精神,在重重困难的面前,他毫不畏惧,这便是他成功的秘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门一遇到困难,想到的便是去请求别人的帮助,而不是想着自己能够把困难解决,不敢直面困难,由于贝多芬的脾气古怪,很少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面对困难时,他只能一个人解决,他生活在孤独的世界里,却学会了别人所学不到的一些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和信心,哪怕在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我们也要像贝多芬一样,遇到困难,要自己去解决,不要只依赖于别人,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这样对我们是没有任何好处的。现在的一些同学往往一些作业上会有不会做的题,而一些同学却不敢问老师,而是去抄其他同学的,这样只会害了我们自己。我们做人就一定要踏踏实实,不能弄虚作假!

我们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应该学会自立自强,不要在溺爱之下成长。就让我们迎接着烈日的考验,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成语踏踏实实:非常实际,一点也不浮躁。指不做出某种炫耀的显示的行为。如:邓小平《关于国防工业企业的整顿》:“这个问题不是说一句话就可以解决的,要做许多踏踏实实的工作。”又如:他办事一向都很踏踏实实。

成语不可缺少:必不可少的。如:毛泽东《持久战》:“所有这些,造成了和造成着为中国最后胜利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条件。”又如:私人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要扶助它发展。——邓小平《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

花千骨_1151字

《花千骨》是一本我很喜欢的书,它是以女主角的名字来命名的。看完书中花千骨和白子画虐心的爱情故事,我深深地陷入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当初看这本书时,是听说它要被翻拍成电视剧才看的,因为我觉得《花千骨》一定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才会被选来拍成电视剧。当我怀着好奇心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时,就注定了要走上一条“不归路”。

深陷其中

不知为何,刚开始看了一部分后,我就觉得自己就是花千骨,而故事中的白子画、杀阡陌等人就站在我身旁。我感受着他们的感受,心痛着他们的心痛,经历着他们的经历。

由自己的血幻化成的糖宝,在自己面前被最信任的朋友害死,我感受着她的绝望。

自己是世间仅剩下的神,本应受到世人的敬仰,却因爱上了自己的师傅而被世人所唾弃,自己心爱的所有东西都因自己而消失,我心痛着她的心痛。

被绝情水毁了眼睛、舌头,关到一个与世隔绝,毫无生存条件的地方,却因心中有挂念的人、事,而苟延残喘地活了下来,并逃了出去,我经历着她的经历。

为其落泪

书中,花千骨想让白子画在众人面前承认爱她,可他却因自己的身份而不肯。花千骨用威胁众生的假象欺骗白子画,目的却是想让他亲手杀了她。

我本想着,白子画那么聪明,况且又那么地爱她,不会那样做的,可惜我只知道开头,而未猜中结局,他为了天下苍生杀了她,可天下苍生明知是假象,却一起骗了他。

花千骨临死前诅咒他永生不死,在别人看来,这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可对他而言,长生不死,便是永世的孤独,永远地怀着愧疚,如同行尸走肉般地活着。本是相爱的两个人,却因为“善良无辜”的世人一次又一次地互相伤害对方,此时,我的眼泪已不知落了多少。

回到现实

本是一个善良纯真的神,却因世俗的逼迫,成了一个在别人眼中,杀人如麻的恶魔;本是一个个道行高深的仙,却因所谓的仙魔,而杀害一个十多岁,从未害过人的妖神;本是一滴血修炼成的虫,却因长时间的相处,为了见心爱的人的最后一面,而丧失了性命。

他为了救她而中毒,她为了帮他解毒而受到天下人的追杀,她,无所谓;他为了一个誓言,从此再不收徒,而受到天下人的猜疑,他,无所谓;他们为了能在一起,经历了将近三十年的苦难,他们,无所谓。

正因为他们的这种无所谓,才让我爱他们;正因为他们的这种无所谓,才让我爱这个故事;正因为他们的这种无所谓,才让我爱《花千骨》这本书。

看完整本书后,书中的一个个情节都浮现在我眼前,我忽然从中看懂了一些事情:你亲眼看到的,也不一定是真实的,不要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有些时候,可能你觉得你是为了他好,可对他而言,他接受不了的好,便成了一种压力,一种负担。

从前有一本书能这样:让我一看即深陷其中并为其落泪,而当回到现实时能有所得,所以,不可救药地,我喜欢并爱上了这本书。

成语杀人如麻:如麻:象乱麻一样数不清。杀死的人多得象乱麻。形容杀的人多得数不清。如:《汉书·天文志》:“后秦遂以兵内兼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唐·李白《蜀道难》诗:“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又如:儿自幼随父出征,杀人如麻,何曾有为祸之理?今杀妖人,正绝大祸,安得反为我祸?——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

成语苟延残喘:苟:暂且,勉强;延:延续;残喘:临死前的喘息。勉强延续临死前的喘息。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如:宋·欧阳修《与韩忠献王》:“遽来居颖,苟存残喘,承赐恤问,敢此勉述。”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又如:穷得当卖全无,虽只区区四金,到也不无小补,又可以苟延残喘得好几日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

阅读伴我成长_1177字

书,引领我走进了一个充满知识,充满情趣的世界,让我领略到大自然的奇妙,海洋的美妙;让我了解到科学技术的高超,浩瀚宇宙的奥秘。书就像一股强劲的动力,激励着我不断地去挖掘,不断地去探索,同时也在不断地伴随着我的成长,让我更好地去明白人生的哲理。

我看过一本外国著名小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从中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二十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八十八个春秋,却熬过了八十七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她早在九个月大时,就因病失去视力和听力,陷入盲聋哑的黑暗,她的家人为此感到悲痛万分。这本书记录了她一生的经历,以及她最敬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她在书中写道:小时候的她是个随时随地会发脾气的小暴君,但自从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她的灵魂被唤醒,使她的人生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和快乐。因为莎莉文老师的出现,使爱的光明又照在了她的身上,使她理解自然和认识自然,并懂得了什么是爱。而且她对生命的看法也与我们有所不同,她说“如果我们像明天就会死去那样活着,似乎才是最好的姿态。”我从书的内容中可以读出,她的内心很想摆脱心中的黑暗,很想如同一个正常人那样,可以沐浴在阳光下,享受大自然带给她的快乐和美妙。她说假如上帝能给她三天光明,她一定会好好珍惜,不错过一分一秒。第一天,她要好好看人,正是因为人们的善良、温厚、热情与友谊使她的生活具有了意义,她要看清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容貌,以便自己能将她珍藏在心中,永远都不会忘记。第二天,她想要去博物馆,去那里欣赏人与自然的历史和文明。而最后一天,她要去欣赏黎明,体会温馨迷人的日常生活,不给自己留下一丝遗憾。

我认为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伟大灵魂的对话,古人也曾赞美过读书的奇妙,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要你能饱读诗书,一切都不成问题。其实生理上的残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上的不完美,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残疾。

我热爱读书,不仅仅是因为书中的内容吸引着我,而是我想从中学到一些人生的哲理,因为惟有读书,才能唤醒心灵。现在有很多书籍都能体现出其中的道理,就拿《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来说,它从一名身残志坚的女子的视角来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光明、把握人生以及关爱他人。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常常通过文字的方式来告诉我一些关于生活中、学习上等方面的知识,让我慢慢领会到读书的奇妙,它还时常帮我解决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使我体会到生活的乐趣,让我加深对人生的理解,让我学会了坚强、勇敢。

阅读促进了我的成长,当挫折来临时,它鼓励我勇敢面对,学会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逃避,让我真正感受到人间的喜怒哀乐,而对于正在成长道路上的同学来说,书籍也是引领他们走向光明,希望和仁爱的人生手册。

成语喜怒哀乐:喜欢、恼怒、悲哀、快乐。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如:《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又如:虽是海外之邦,不过言语不同,衣服有异,那喜怒哀乐的人情,原是一样的。——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一回

成语随时随地:①指依照当时当地情形;在不同的时间、地点。②任何时间、地点;时时处处。如:清·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一:“游山诗有时地之异宜,随时随地,设色布景,否者皆陈言也。”又如:有人向他建议:多招募民间乡勇,分散在宁波、镇海、定海附近,随时随地以小队水陆分扰乱人。——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一节

阅读_1184字

费培根曾说过:“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一个人如果不读书,就没有知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阅读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一个人如果不读书,那么他的素质,知识水平很低,视野十分狭小。阅读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开阔人的视野。

读一本唐诗宋词,诗情画意随即呈现眼前:《游园不值》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那冲破束缚,不屈不挠的新生力量令人精神一震,耳目一新;《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那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那难以分辨,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那一波三折,妙不可言的意蕴。

读一本心灵鸡汤,人生哲理便呈现在眼前:《你的努力,终将成就无可代替的你自己》告诉我们与其在追梦路上止步不前,不如华丽的摔倒,爬起来继续走下去。《淡定的智慧》告诉我们人在面对各种困难时,要学会冷静下来,理性的思考问题,三思而后行,心安即是幸福。《即使万般心碎,也要笑得甜美》告诉我们没有人能和我们感同身受,你若不勇敢,没人会替你坚强。读一本名人自传,成功之路就在眼前铺开;《世界因你而不同》告诉我们成功没有绝对的意义,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并把最好的你呈现出来。《抉择时刻》告诉我们布什总统在面对种种困难如何应对,在危险时如何领导国家和人民。《安妮日记》告诉我们如何在困境中顽强的生存下来。读一本历史文籍,去领略华夏文化魅力:昭君的出塞和亲,刘邦的四面楚歌,楚庄王的一鸣惊人,苏秦的悬梁刺股,廉颇的负荆请罪,蔺相如的完璧归赵,刘备的三顾茅庐,诸葛亮的火烧赤壁,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郑和的七下西洋……真可谓是大浪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却付杯酒笑谈。读一本好书,就像在跟一位高尚的人交谈。阅读虽说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却可以改变我们的性格;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它却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阅读是文字有了永恒的价值,它比图像更空灵,比记忆更清晰,比冥想更深邃。阅读或许开始是枯燥乏味的,但是最终都是快乐的。若是没了阅读,该有多少个无聊乏味的日日夜夜,年年月月啊!读书的人,脸上谈吐中都有一种灵气,眼睛中有一种睿智的光芒。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朝朱熹就曾这样精彩地描述过读书的境界和感受,只有不断的去汲取知识才会有跟好的明天。阅读是快乐的,是有辛酸苦辣的,是有喜怒哀乐的,只有走进那个世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守住心中的宁静,才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在最高点俯瞰书海,“欲穷千里目,跟上一层楼”要不断的阅读,才能更加博学。只要你走进阅读的世界,你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发现读书如此快乐,如此有趣。

成语一波三折:波:指书法中的捺;折:指写字时转笔锋。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如: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宣和书谱·太上内景神经》卷五:“然其一波三折笔之势,亦自不苟。”又如:词既凄清,声亦缠绵跌宕,有一波三折之致。——清·王韬《淞隐漫录·严萼仙》

成语感同身受: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如:清·藤谷古香《轰天雷》第二回:“再者北山在京,万事求二兄代为照顾,感同身受。”又如:你如果能给我解决三分之一,我真是感同身受呢!(叶圣陶《感同身受》)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_1186字

狼牙山五“壮士”乎?

偶尔翻起小学的语文课本。掸去封面上的灰尘,原本洁白的纸张现在已变得皱黄。浏览着一篇篇课文,脑海里不禁回忆起小学时的快乐时光。

突然,我的目光锁定在了第16课上——《狼牙山五壮士》。这课是我唯一一篇做了笔记的课文,或许我以前曾被他们的事迹所打动。歪歪扭扭的字体,冗杂而繁琐的笔记几乎占满了整篇纸张。

饶有兴趣地再次阅读这篇文章,希望能温故知新。但在阅读完了以后,我陷入了沉思。

陡峭的狼牙山上,五名壮士纷纷跳崖,他们真的那么大义凛然吗?如果是真的,他们又何必用这种方式呢?

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将敌人引上了四面山崖的绝路——棋盘陀——这点我无可置疑;他们在途中扔手榴弹,用尽了子弹,甚至还用石头砸过敌人——这点我无话可说,也毋庸置疑。

可是,为什么偏偏到了最后时刻,他们竟表现得如此懦弱呢?

当疯狂的敌人如浪潮般涌上山头的时候,也许他们明白,牺牲是他们注定的结局。可是明知道横竖都是死,他们为什么不轰轰烈烈地战死呢?这样兴许还能多消灭几个敌人,每多消灭一个敌人,就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扫除一分障碍啊!没有子弹了,为什么不与敌人展开肉搏呢?对于一名军人,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他在与敌人的拼杀中被敌人的刺刀插入心脏,而不是有能力消灭敌人却放弃这个机会,做一名逃兵。但他们并没有这样——而是从山崖上纵身跳了下去。

作为军人,浴血奋战是他们的义务,奋勇杀敌是他们的职责,马革裹尸是他们的光荣!牺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可是,在最后的抉择中,他们却都做了些什么?!——他们是不敢面对数量庞大的敌人吗?抑或是想留个全尸?甚至还是想侥幸捡条命苟且偷生?什么?负伤?负伤是理由吗?清军将领聂士成虽肚破肠出仍能冲锋陷阵,他难道不痛吗?对于军人来说,当逃兵是莫大的耻辱。既然已经接受了这个任务,就应该报定必死的决心,以血染战袍而终,虽九死而犹未悔。与其这样活下来,倒不如将画面定格在倒下的瞬间——这,才是军人!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想到古代的北宋杨家将,近代的清军水师提督关天培,现代的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再想想“五壮士”,虽然我不想这样说,但我却不得不说一声“懦夫”,这并不为过。

然而我们的敌人——日本侵略军却拥有这种军人本色。他们将“武士道”奉为自己行动的准则:效忠天皇,薄情寡义,以战死沙场为荣……虽然在历史面前,他们只是被看作法西斯对外掠夺的工具而已。

所以,我认为从狼牙山上跳下的,不是五名壮士,而是五名逃兵!

我并不是不爱国,而是在翻看旧书时的感想而已。在某些方面,五名壮士的确还不如侵华日军。虽然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非正义战争,但他们的部分“武士道”精神确实值得部分军人学习。

或许我错怪了五位壮士吧,或许五位壮士不是这样想的吧。当然,我也希望不是。这仅仅是我个人的愚见罢了。

成语大义凛然: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如:宋·曹辅《唐颜文忠公新庙记》:“大义凛然,奋裙首倡。”又如:因想起文丞相和谢先生,一般的大义凛然,使宋室虽亡,犹有余荣。——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二回

成语温故知新:温故知新[wēn gù zhī xīn],意指复习学过的课业,而能领悟出新的道理。语出《论语·为政》。[源]《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典故]温,温习;故,旧的。“温故知新”就是温习过去所学,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和体会。在《论语·为政》中记载了孔子说的一句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说:如果能常常复习以往学过的课业,而能从中领悟出新的道理,这样就可以为人师表了。”後来“温故知新”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说明反覆学习的功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