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读后感10篇700字

浏览

整理了偷袭珍珠港观后感(662字)、读《复兴中华,从我做起》有感(693字)、浮世德读后感(659字)、亲近科学读后感(667字)、星光下的灵魂读后感(677字)、与美同行读后感(683字)、三棵树读后感(741字)、读后感2篇(742字)等700字左右的高二读后感10篇,供您参阅。

偷袭珍珠港观后感_700字

1941年12月7日,日军舰队在南云十六与山本五十六的带领下轰炸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停泊港口,史称“轰炸珍珠港”,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同为二战的转折点。

自攻击开始,短短几小时内,停泊着当时最庞大的舰队——太平洋舰队,已变为了真正的人间地狱,到处火焰熊熊,呼啸而过的日军战机肆无忌惮地在空中横行,与余下的战机撕杀,由于是偷袭,毫无防备的美军压根不是日军的对手,很快便土崩瓦解。

下午四时,日军结束了第三波轰炸,此时,美军损失战列舰四艘,其余大小战舰共计一百余艘,日军仅损失飞机二十九架,美国惨败。但日军将领南云中将却意外下令撤军,毕竟美军只剩了一点儿战舰,以及造船厂,油库、四艘航母,自己的任务完成了。

但正是这个行为,使日军后悔莫及。山本五十六明白,美国是一个沉睡的巨人,要么在它沉睡的时候彻底杀死,否则一旦苏醒自己完全扛不住其冲击。

的确,在美对日宣战后美国强大的国力完全被激发,以三分钟一架战机,一小时一艘战舰的增长速度恢复了实力,三个月内美太平洋舰队实力是之前的四倍,正因为充足的油料,使太平洋舰队频频出击,先后轰炸东京,广岛,长崎名古屋等地,正是那四艘航母,使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海军走向覆灭……

倘若日军炸了所有的设备,美国哪怕实力尚存,但也得瘫痪三年;倘若日军不草率的进攻,美国也许不会主动出击,二战的结局未必会是这样。要么不做,要么要做到最好,人生也应当如此,如果无力做到,干脆不做,既然做了,便要做到毫无瑕疵。因为这条信奉这条准则,多少人成功了。你们说我说的有理吗?(指导老师/东方)

成语肆无忌惮:肆无忌惮[sì wú jì dàn],意指形容人恣意妄为,毫无顾忌。语本《礼记·中庸》。[源]《礼记·中庸》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典故]《礼记》是儒家典籍之一,由汉朝戴圣所辑,为十三经之一,内容多是孔子的弟子及後学所记。书中所记载的,都是上古时期的礼俗仪式和儒家理想中的政治制度。在《礼记·中庸》中,孔子说君子有德行,经常奉行中庸之道,行事不偏不倚,既不会太过,也不会不及;小人则反其道而行,任意妄为,没有任何忌惮。後来“肆无忌惮”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人恣意妄为,毫无顾忌。

成语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如:《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又如:他一面想,这既无闭关自守之操切,也没有开放门户之不安:是很合于“中庸之道”的。——鲁迅《彷徨·幸福的家庭》

读《复兴中华,从我做起》有感_700字

星期五下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在这生机勃勃的下午,蒋老师给我们发了一本红色的书,书的封面上有“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这八个鲜红而又钢劲有力的字,象征着中华人民的繁荣昌盛。你瞧,那灿烂的五星红旗令人感到严肃。于是,我怀着庄重的心情翻开了第一页。刚一翻开,映入眼帘的是像巨龙般雄伟壮观的长城。继续往下翻,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让我不禁心潮澎湃;“中国之光”朱光亚与邓稼先等人创造出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苏步青在日本有很好的成就、地位、待遇,可是他并没有忘记祖国母亲的贫苦,于是他回到了中国,为中国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周恩来从小便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理想……在这光辉的十年里,中国人民有着许多成就;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中国载人航天终圆梦;2008年北京成功办了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正是人们的热爱祖国,正是中国人民的团结友善,正是中华人民的万众一心才能有中国今天的繁荣富强!我做为一名中国人,做为祖国的花朵,我难道不应该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吗?我要把复兴中华的理想抱负落实到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之中:在家庭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小主人”。复兴中华,从我做起!我一定要像L叔叔那样乐于助人,我还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用智慧和汗水,让祖国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让华夏灿烂的历史再铸新的辉煌!

成语繁荣富强:形容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日益富足强大。如:峻青《壮志录》:“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又如:祖国的繁荣富强离不开每个劳动者的辛勤劳动。

成语勤俭节约:勤劳而节俭。形容工作勤劳,生活节俭。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一章:“因而形成了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俭节约的双重生活方式。”又如: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正在有情无思间》:“那年月提倡的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浮世德读后感_700字

我读了不少书,而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是歌德的《浮士德》。《浮士德》是一部悲剧。其悲剧意义不在于从书斋到爱情再到政治和事业的复杂情节,而在于人作为一个无从选择的生灵,被上帝和魔鬼所控制的近乎宿命式的悲凉。人只是个傀儡而已,绳索一会儿交给上帝,一会儿交给魔鬼。到底控制我们的是上帝还是魔鬼,又有什么实在意义呢?对于一只蚂蚁来说,死在大象脚下还是人脚下,有什么分别呢?人理应相信并尊重真理,但是如果真理是像石头一样握在谁的手中,那么它就不再是可敬的;倘若上帝以慈悲的名义占有我们的灵魂,那么我们应该向这位顶礼膜拜并接受它施舍的羽翼飞升天堂,还是牵着魔鬼的手义无返顾地下地狱呢?我想,这也是《浮士德》留给我们的并不难回答的问题。

自由自主的幸福生活是每个人心中的向往,《浮士德》也至始至终贯穿并隐约流露这个主题。浮士德与魔鬼签订契约,在皇宫荒唐地享乐无一不体现着他的追求。就在浮士德即将长逝的时候,还预言着自由自主的幸福生活,呼喊着:“你真美啊,请停留一下:“浮士德也在预言中得到了满足。依据契约,浮士德被光明圣母带上了天堂,好像一位为杀戮而生的将军被送进了养老院——全世界都为之兴奋,而他自己却活得像个小丑。

哦看完书之后。我想,每个人都曾向往自由,也曾渴望幸福。但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都不一样,方式也大不相同。不论怎样,我们却要坚持一个道理:坚信只有靠自己的拼搏和努力争取到的才是最长久也是最弥足珍贵的,其他任何方式所带来的结果注定是一场悲剧。我想《浮士德》之所以成为传世不朽的原因也正是如此吧。

成语顶礼膜拜: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拜。如:清·俞万春《荡寇志》第一百十四回:“又添一个青年女子,顶礼膜拜,行状举止,仿佛慧娘。”又如:这句话传扬开去,一时哄动了吉州百姓,扶老携幼,都来顶礼膜拜。——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回

亲近科学读后感_700字

乘着科技节的东风,我捧起了《亲近科学》一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书中的人参娃娃花花和果果以及老树精带着我飞入太空、潜入海洋、深入地心,把我带入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科学小故事之中。我仿佛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科学与人文交织的世界里感受科学的真、善、美。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叫《车轮滚滚》的故事。它通过故事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摩擦和摩擦力的科学知识。故事告诉我们:平时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事情,像握住一枝笔写字,翻开书浏览或是站立、跑步、跳绳等,都有一股力量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帮助着我们,这就是摩擦力。如果少了它,我们将干不了任何事,就连最简单的吃饭穿衣也做不到,更别想站起来活动了。现实生活中,摩擦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要是遇上下雪结冰的天气,人们会在结冰的路上撒上煤渣,或是在汽车轮的外面裹上铁链,都是为了增大摩擦力。汽车凭借车轮外的花纹,在并不十分光滑平整的路面上行驶,摩擦力已经足以让我们能平稳前进了。

这使我想起了运动会时的一件事。校运会,我参加了跑步比赛。我与妈妈为了穿新鞋跑还是穿旧鞋子跑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妈妈说:“穿新鞋吧,新鞋不易打滑!”而我却执拗地认为旧鞋子穿习惯了,偏要穿旧鞋。跑步比赛时,我在200米跑转弯时,脚下一滑,险些摔倒。正因为这一滑,我与其他同学明显拉开了距离。联系摩擦力的知识,回想当初妈妈的话,确实有科学道理。因为旧鞋底的花纹都快磨平了,跑起来摩擦力小,脚底容易打滑,当然跑不快。而新鞋子鞋底的花纹可以增加摩擦力,防止摔倒。

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平时真应该多看科普读物,增长自己的科学知识。

成语习以为常:习:习惯。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如:《魏书·太武五王传》:“将相多尚公主,王侯亦娶后族,故无妾媵,习以为常。”《逸周书·常训》:“民生而有习有常,以习为常。”又如:余大先生在虞府坐馆,早去晚归,习以为常。——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

成语津津有味:津津有味[jīn jīn yǒu wèi],意指形容兴味浓厚的样子。语或本明·毛以遂〈曲律跋〉。後亦用“津津有味”形容食慾盎然或食物的美味。[源] 明·毛以遂〈曲律跋〉(据明·王骥德《曲律》引)余不谙词法而酷好词致,犹忆弱冠之年,侍先君子山阴署中,获同王伯良先生研席。先生於谭秇(艺)之暇,每及词曲,津津乎有味其言之。余间举古传奇若杂剧中瑕瑜处相质,先生辄颐解首肯,谓可与言曲。先生於此道故本夙悟,加以精探逖揽,自宫调以至韵之平仄,声之阴阳,穷其元始,究厥指归,靡不析入三昧。[典故]“津津有味”的“津津”,是形容丰厚、满溢的样子。“津津”是用来形容“精熟之气”满溢的样子。後来,“津津”则又有浓厚的意思。“津津有味”这个成语,较早则见於明代王骥德的著作《曲律》中毛以遂所作的跋。文中提到的王伯良即是王骥德,其字伯良,工於词曲,为明代著名的戏曲理论家,所着《曲律》为古典戏剧理论的经典之作。他在书中有言:“诗不如词,词不如曲。”(《曲律·卷四·杂论下》)由此可见他对戏曲的喜爱,所以毛以遂描述他:“每及词曲,津津乎有味其言之。”也就是说他只要一谈到词、曲,绝对是充满兴味,滔滔不竭。後来“津津有味”这个成语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被用来形容创作或欣赏者兴味浓厚的样子。现在使用的语义更为广泛,亦可用来描写食慾盎然的样子,或直接形容食物的美味。

星光下的灵魂读后感_700字

有读过一些毕淑敏的著作,也一直满喜欢她的。而这次她的新书《星光下的灵魂(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11月),让我感受到了她关怀的精力已触及到了人的灵魂深处,把人世间的各种世俗烦乐,世间的奇闻异事也看的很通透。

很喜欢书的封面,好像是西藏的阿里天空的颜色,看似宁静却复杂多变,而书的风格也神秘而柔和。上网查了一下,原来这本《星光下的灵魂》,集合了毕淑敏近些年来未出版的所有散文。书中,毕淑敏以11次的灵魂拷问、44篇的心灵美文、30个问答的形式,探讨了她内心深处对自由、苦难、幸福、坚守的领悟。让人感触深刻的是序言记录的那一段西藏阿里的旧事。她仰望360度的天空,并心生感叹,也正好点题。而在她的叙事中,不经意间,你就会发现,那躲闪不及的灵魂撞击,从而找到灵魂的归宿。

这些耐人寻味的故事往往都是周边人的映射,也照射出我们人类内心的真实案例。毕淑敏指出,现在人的在激烈的竞争中,往往找不到灵魂的归属,虽然就像大房子,但灵魂的居所却住着疲惫的心灵。

她认为中国人现在最大的心里危机是分裂。“中国是全世界最需要心理医生的地方。”

她直言说,中国人说的,想的,做的,都不一样,在人的面前和背地里也不一样,到处弥漫着喧嚣的氛围。长期后就形成了分裂。而分裂是非常耗人心灵能量的一个过程,医学称为“精神分裂症”。我也觉得她说的真的很对,所以,挽救中国人的心理危机势在必行也必须马上执行。

毕淑敏那细腻、优美的文笔让人深有感触,而且书中有些很经典的句子,字体还加了粗,便于品味。她是在用心写这本书。也许,在我们读她的书时,也在抚慰我们那颗躁动的心吧!

成语耐人寻味:耐:禁得起;寻味:探索体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如: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其所作如《少府画障歌》、《崔少府高齐观三川水涨》诸诗,句句字字追琢入妙,耐人寻味。”又如:这个故事的结尾留下了一个悬念,耐人寻味。

成语势在必行:行:做。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如:茅盾《子夜》:“光景是办不到的,却是保证全加倍一说,势在必行。”又如:我们顺应潮流的变化势在必行。

与美同行读后感_700字

书海让我无尽畅游,近日,我看了一本书《与美同行》让我感悟极深。它写了做人的四大道理:做个诚实守信的人、做个感恩向善的人、做个爱学善思的人、做个踏实能干的人。告诉我们要处处传递正能量。

第一章做个诚实守信的人,向我们介绍了孔子被两个孩子问,“什么时候太阳大”难倒,并接受孩子的教训;胡雪岩的药店里有小二买假药。于是就写下“戒欺”二字来警告下属诚实……还链接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小男孩把路边的车划得伤痕累累。后来,小男孩折了带对不起的小纸船放在小区的各个角落。和他妈妈一起上门赔礼道歉,车主都转怒为喜。诚实是我们生活中的好品质,作为一个小学生,这是我们必要的品质!

第二章做个感恩向善的人,给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感恩是对别人给予帮助的感激,去报答;向善是愿意做出对别人有益的事……陈斌强背母上班、马福建帮助老人都是一些积极向善的好例子。张杰老人用茶叶蛋换来教学楼,“给自己买房不如给他们买”;宁波的最美四姑用爱心换来老人的生命。杭州的小学生丁诚华还帮助残疾的添添、得白血病的汪敏明姐姐、和新疆小女孩完成了愿望,并帮助他们。感恩向善的事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做过,让我们做得更好!

第三章做个爱学善思的人是我们小学生必要的。鲁迅惜时如金;童第周“一定要争气”让我们珍惜时间。好问的沈括,做飞镖玩出大名堂的钱学森,给市长写信说地铁不好的毛家兄妹……学习很快乐,但是你要仔细发现才会。

第四章做个踏实能干的人,王忠宁支书、孔胜东司机、孙杨刻苦训练、大禹治水等都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能干的人如何成功,造福于他人就是要可靠、坚持不懈人人喜爱,在社会上我们就应该像他们学习!

成语对不起:表示抱歉的客套话。如:曾朴《孽海花》第30回:“明明雯青为自己而死,自己实在对不起雯青,人非木石,岂能漠然!”又如:对不起,我关上窗子,你不反对吧?。

成语大禹治水:禹:三皇五帝时中原的领袖。大禹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如: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6卷:“昔日大禹治水,从岷山导出岷江。”又如:你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吗?

三棵树读后感_700字

绞杀树贪婪而自私,大象树意志坚定而默默无闻,岩棕执着又勇敢,这就是三棵树。

先说第一棵树吧,他的名字一说出来就会让人害怕,不错,正如你所想的那样,他是邪恶的,他靠吸取同类的生命生存,当他利用别的树的同情心吸干了他的汁液,树枯了,绞杀树却壮实了。这就是贪婪,这就是自私,这就是阴险!不只是绞杀树这麽可恶,他更让我想起了现如今的社会上有多少人只求个人利益,不计他人损失。就说平时我们借东西不还的事吧,这就相当是大树无私的给予了绞杀树苗生长的营养,而到最后绞杀树却无情的把树吸干,这种行为真的让人讨厌,相信听完这个故事,我们一定能改掉这个坏毛病。

第二课大象树其实就是菩提树,他长得像大象,所以有一只野象经常跑过来玩。当偷猎者杀死了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大象后,大象树一下子枯了,也许是因为大象树有了灵性过于伤心,但是这并没有使他放弃重新长成大象的愿望,菩提树坚定不移,用大地和上天给予他的灵性默默努力着,终于,他成功了,他又成为了千年难得一见的大象树,浓密而健壮。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同样有人也是如此,像宋朝的王羲之,他苦练书法,创造了墨池笔山,入木三分的神话,成为了让后人称颂的书圣,如果不是靠着持之以恒的勤学苦练,怎能创造这样的佳话?

第三棵树就是岩棕,他把生长环境挑在了陡峻的峭岩上,生了根,发了芽,他开始去寻找能够钻到底下的裂缝去吸收营养,岩棕忍着岩石割身的剧痛,冒着阳光灼伤的危险,找到了岩缝,把根伸入了泥土,享受着大地的滋润,茁壮成长起来。多么勇敢的岩棕,多么执着的岩棕,他忍受着这么大的艰辛,承受着别的树无法承受的伤害,然而它并没有对这些屈服,它向世间万物证明了,只有执着勇敢的心灵才能创造奇迹!

三棵树,三种不同的心灵,相信他一定会给我以及更多人终生的启示。

成语入木三分:入木三分[rù mù sān fēn],意指指墨迹深透木板三分,形容笔力遒劲。语出南朝宋·羊欣《笔阵图》。後用“入木三分”比喻评论深刻中肯或描写生动逼真。[源]南朝宋·羊欣《笔阵图》(据唐·张怀瓘《书断·卷二·王羲之》引)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三十三,书〈兰亭序〉;三十七,书〈黄庭经〉。书讫,空中有语:“卿书感我,而况人乎!吾是天台丈人。”自言真胜锺繇,羲之书多不一体。唐·李冗《独异志·卷上》王献之常为写〈祭晋元帝庙祝文〉版,墨入木,深八分。[典故]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会稽人,曾经担任右军将军,因此又称为“王右军”。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擅长行、草和楷书。一般而言,秀丽的字体会显得柔弱无力,而苍劲挺拔的字,又常会显得厚重刚硬,然而王羲之所写的字,却是风格超凡,刚柔并济,苍劲豪迈中不失秀丽细致。经过勤学苦练,笔力更是强健有力,无人能比。据说,有一次皇帝在北郊举行祭祀的仪式,必须更换原本已写有祝祭文的木版,工人们在削去王羲之写过的木版时,发现他的笔迹竟然透入木版有三分之深!由此可见王羲之雄厚强劲的笔力。此事见於南朝宋·羊欣《笔阵图》。王羲之在三十三岁时写的〈兰亭集序〉,以及三十七岁时写的〈黄庭经〉,一向被誉为书法艺术中最好的小楷范本,後人尊称他为“书圣”。而羊欣用来形容王羲之笔力的“入木三分”,後来演变为成语,用来比喻评论深刻中肯或描写生动逼真。

成语持之以恒: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如:清·曾国藩《家训喻纪泽》:“尔之短处,在言语欠钝讷,举止欠端重,看书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峥嵘。若能从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功,进之以猛,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自尔精进而不觉。”又如:学习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就能取得好成绩。

读后感2篇_700字

今天我读了《珍惜时间》这篇文章,心里不经感慨万千,涌起阵阵巨浪……

我是怀着愧疚的心情读完这篇文章的,心中那个满腹才华的大文豪渐渐变得高大起来,那种孜孜不倦,一丝不苟的生活态度让我敬佩不已。当我读到“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时,心里的敬佩之情猛得“更上一层楼”了。生命每人只有一次,是何等的宝贵啊!可鲁迅先生却把时间看得如同生命一样,这也许就是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如何写出的最好解释吧!而我和鲁迅先生相比,那可就是天壤之别了。

我对时间的支配,那可就是太阔了!根本没有鲁迅先生那么小气。三四分钟连准备文具都不够呢,更别说看看书,读读报了。记得有一天下午,我睡不着觉,便慢慢悠悠地下了床,舒舒服服去坐在沙发上,灿烂的阳光射进屋里,晒在沙发上,暖洋洋的,真是又暖和又舒服,想起来,腿都不听使唤了。原来我起来是准备写作业的,可这时,望着那书本文具,我就犯了难了。一面是书本在向我招手,而另一面是温暖的阳光向我微笑。哎呀,真是学习和享受不可兼得呀!最终,还是阳光战胜了书本,我就这样悠哉悠哉地坐了一中午,题一道也没做,如今看到鲁迅先生对时间是那么的珍惜,而我却不懂得珍惜时间,任宝贵的时间白白流失,是多么无知啊!

鲁迅先生对时间的珍惜不单单是把它视如生命,还显示出一种大家风范。“时间就是生活,无缘无故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什么两样。”这句话,难道不是充分显示了鲁迅先生的高尚境界吗?鲁迅先生不仅珍惜自己的时间,还珍惜别人的时间,竟能把耗费别人的时间看成图财害命!这种非凡的见识,虽出于“珍惜时间”,却比“珍惜时间”可敬可佩的多。

读完文章后,我心里简直如涌起水墙一般,久久不能平静。我今后也要向鲁迅先生学习,学习他那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成语一丝不苟: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如: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又如:我们在学习上,应有一丝不苟的精神。

成语天壤之别:壤:地。天和地,一极在上,一级在下,比喻差别极大。如:《抱朴子·内篇·论仙》:“趋舍所尚,耳目之欲,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较),冰炭之乖矣。”又如:按照一般人的生理机能来说,聪明与不聪明虽有差别,但并不存在天壤之别。

歼十出击观后感_700字

一个人即使有精湛的技术和无穷的智慧,但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不冷静,不坚强,就会铸成大错。

前几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歼十出击》这部电影。看后我很有感触。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名出色的航空员,肩上挑着保卫祖国的重担。很冷静,很沉着。他是一位面对困难而不退缩的指挥家,还是一位技术精湛的飞行员,他和印双虎较量胜利了,却不骄傲,他与外国飞行员在空中比试飞行技术,通过自己的智慧和精湛的技术为我们中国人争了一口气。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师长为了赶走敌军,学习副师长那叫做眼镜蛇招式的时候失败了,进入了螺旋,发动机也在空中停车了。在他下降到1800米高空时,副师长让他跳伞,否则会机毁人亡,可是他舍不得708号战斗机。后来他又尝试着启动了发动机,结果平安着陆。一些国家的飞行员也尝试过,但都牺牲了,这位师长也是唯一一个成功者,他不仅完成了这个动作,把飞机带了回来,并带回了可供参考的数据,为我国的宇航飞行带回了有利的信息。

想想这位师长为了不给我国带来损失,在面对危险时,是那么冷静,坚强,不放弃。再想想我,平时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就会请教别人,而不会自己去独立地面对,不会冷静思考。和那位师长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遇到那么大的危险,我肯定会乱了阵脚,不但保证不了自己的安全,更别说为国家带来可供参考的数据和减少国家的损失了。

生命的意义在于贡献和付出,我们也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和付出。

冷静,坚强,沉着,缺一不可。是我们走向成功的条件,只有自己成功,才能为祖国去贡献去付出。目前,我们要好好学习。遇到困难和危险时要冷静思考不退缩要坚强,自己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成语以身作则:以身作则[yǐ shēn zuò zé],意指以自身行为作为他人的榜样。语本《後汉书·卷四一·第五锺离宋寒列传·第五伦》。[源]《後汉书·卷四一·第五锺离宋寒列传·第五伦》务进仁贤以任时政,不过数人,则风俗自化矣。臣尝读书记,知秦以酷急亡国,又目见王莽亦以苛法自灭,故勤勤恳恳,实在於此。又闻诸王主贵戚,骄奢踰制,京师尚然,何以示远?故曰:“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从〕。”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夫阴阳和,岁乃丰;君臣同心,化乃成也。[典故]据《後汉书·卷四一·第五锺离宋寒列传·第五伦》载,第五伦,东汉时人,字伯鱼,祖先是战国时代齐国的田氏。西汉初年,许多田氏族人共同迁徙,之後便以迁徙的次序作为姓氏。第五伦少年即有耿介之风,为人好义,其後为官时,一面表现出刚烈耿直的性格,一面又能体恤民情。章帝时,第五伦官任三公之位,见到许多官吏庸禄而苛刻,於是上疏给皇帝,痛斥这些官员只知用严刑竣法,而不知端正自己的行为以作为人民表率。他引《论语》中“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说明如果自己的行为不端正,人民便不会听从其所下之号令。故在上位的人,若以自身行为来教化人,受教者将心悦诚服;若只以言语来训诫人,则容易引发众人的议论。後来“以身作则”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以自身行为作为他人的榜样。

成语铸成大错:铸成大错[zhù chéng dà cuò],意指错,锉刀,即“鑢”。磋治骨角铜铁的工具。“铸成大错”指以铁铸出大的锉刀。以“错”亦有“错误”之意,因而双关比喻造成重大的错误。典出《资治通监·卷二六五·唐纪八一·昭宣帝天佑三年》。[源]《资治通监·卷二六五·唐纪八一·昭宣帝天佑三年》初,田承嗣镇魏博,选募六州骁勇之士五千人为牙军,厚其给赐以自卫,为腹心;自是父子相继,亲党胶固,岁久益骄横;小不如意,辄族旧帅而易之,自史宪诚以来皆立於其手。天雄节度使罗绍威心恶之,力不能制。朱全忠之围凤翔也,绍威遣军将杨利言密以情告全忠,欲借其兵以诛之。……秋,七月,朱全忠克相州。时魏之乱兵散据贝、博、澶、相、卫州,全忠分命诸将攻讨,至是悉平之,引兵南还。全忠留魏半岁,罗绍威供亿,所杀牛羊豕近七十万,资粮称是,所赂遗又近百万;比去,蓄积为之一空。绍威虽去其逼,而魏兵自是衰弱。绍威悔之,谓人曰:“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 宋·苏轼〈赠钱道人〉诗(据《苏东坡全集·前集·卷一四》引)书生苦信书,世事仍臆度。不量力所负,轻出千钧诺。当时一快意,事过有余作。不知几州铁,铸此一大错。我生涉忧患,常恐长罪恶。静观殊可喜,脚浅犹容却。而况钱夫子,万初事不作。相逢更何言,无病亦无药。另可参考: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四》[典故]唐末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拥兵自重,招募骁勇壮丁五千人,组成牙军(有如自卫队),父子相继,称雄割据,骄横难制。後魏博改为天雄,由罗绍威接任节度使,对於牙军的跋扈蛮横十分恨恶,却无力铲除。朱全忠时任宣武节度使,因讨伐黄巢有功,封为梁王,即後来的後梁太祖朱温。罗绍威引朱全忠的军队讨伐牙军,虽然大获全胜,但朱全忠却驻守在魏博,没有撤走。罗绍威被迫必须负担他们庞大的军需物资,朱全忠又时常要求贿赂,不到半年的时间,魏博府库为之一空。罗绍威後悔不已,感叹地说道︰“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错,锉刀之意,就字面解之,本指聚合六州四十三县的铁,也不能铸成如此大的锉刀,但因“错”也有“错误”之意,乃隐含合六州四十三县的资源,也无法满足朱全忠的需索,也等于说求助於朱全忠,实为大错误。可谓一语双关,道尽无限悔意。後来这两句话被浓缩成“铸成大错”,用来比喻造成重大的错误。

无尽的追问读后感_700字

《无尽的追问》是中国大科学家王淦昌写给我们少儿看的书。

王爷爷未满四岁就失去了父亲,小学五年级时母亲逝世,但他自觉努力,从来不吃零食,坚持晨练,成绩一直优秀,18岁就考进了清华,23岁留学德国,29岁担任浙大教授,48岁当选院士,一直在科研战线上奋斗到死。

如果不是他从小打下全面发展的好基础,他不可能取得那么多的成绩,他也不可能活到了90岁的高龄,他也不可能有工作到老的精力。

可我现在学习总要爷爷催促,玩起电子游戏控制不了自己,每日3元的零用还赚不够,回家路上喜欢游游荡荡,跑起步来懒洋洋,这样下去,怎能成才呢!

在德国,有人劝王爷爷:“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中国很落后,没有你需要的研究条件,何必回国呢?”可是王爷爷说科学家是有祖国的,祖国困难,我更要回国服务。

正当王爷爷取得了一个个的科研成果,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中国也能造出原子弹、氢弹来,他隐姓化名,默默地在内地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工作了17年。

我记得小时候爷爷问我:你长大了当解放军吗?我说当解放军有危险、苦,我不当。爷爷说我没有爱国心,那时想不通,现在书看多了,才明白:从小就要爱国家,爱人民,长大才能无条件地服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因为我们是祖国的孩子!

我爸爸是生产节能灯的,50多年前王爷爷就提出了用磷光来照明的想法,而且做了实验,如果哪一天我能够创造出磷光灯的话,我爸爸的节能灯厂可要发展了。

能源危机将关系到人类的存亡,80多岁的王爷爷还提出激光引发氘核的思想,用海水里取之不尽的氘和氢为燃料,想得多深,想得多远啊!

我喜欢读名人传记,更喜欢读本人的传记,因为他更真实感人!

成语取之不尽:拿不尽。形容极其丰富。如:宋·朱熹《朱子语类·孟子·离娄下》:“他那源头只管来得不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来供自家用。”又如:我们拥有取之不尽的宝山,只等我们虚心地去开发。——巴金《谈我的短篇小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