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读后感4篇500、900字

浏览

本文包括读《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有感等500字、900字左右的读后感精选4篇,供您参阅。

读《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有感_488字

一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的圆舞曲曲毕,我也将语文书展开,进入那个奇妙的维也纳森林……

文中的那个森林多么美妙,动人,宛若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舞动着飘逸的绿纱裙,再配上善良的维也纳人和悦耳的音乐,多么的自然,洒脱。没错,维也纳的森林是德天独厚的。

美丽的森林是需要爱护的,文中的维也纳人是多么爱惜森林,他们甚至不用汽车空调,生怕污染小草,人们爱护森林,森林自然也会给予极大的回报,怡人的气温,清新的空气,还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哟!孔雀,真漂亮!来呀!孔雀一起歌唱吧!孔雀开放了歌喉,与人一起共舞……

不知不觉看完了,我不禁想起了《楼兰的忧郁》这篇文章,我把楼兰和维也纳细细一比,我不禁瞪大了双眼,嘴张得比河马还大。什么让我这么吃惊?对!是楼兰的湮没,宁夏和青海湖的巨变,还有那万里黄沙中正在弥补过失的人类!“这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宁夏哪里去了?这美艳绝伦,群山绿树围绕的青海湖那去了?请问问自己吧!这与维也纳那绿浪腾翻,满眼尽是绿色的维也纳有着天壤之别。望着宁夏的今天和过去,看看青海湖的过去和将来,再仰望一下那维也纳的参天大树,我不得不感慨万千!

觉醒吧!觉醒吧!

成语天壤之别:壤:地。天和地,一极在上,一级在下,比喻差别极大。如:《抱朴子·内篇·论仙》:“趋舍所尚,耳目之欲,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较),冰炭之乖矣。”又如:按照一般人的生理机能来说,聪明与不聪明虽有差别,但并不存在天壤之别。

成语不知不觉:知:知道;觉:觉察。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如:明·赵弼《两教辨》:“遂使昏愚之徒,听其妖诞,舍正从邪,醉生梦死,不知不觉。尧舜三代以前,未闻有此教。”又如:他的残忍和狠毒,时而不知不觉地在老人面前显露出来。——曹禺《王昭君》第二幕

读《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有感_523字

今天,我们学完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这篇课文。我很羡慕维也纳人能够生活在绿色的包围圈中,大口的呼吸这清新的空气。

维也纳森林使人赏心悦目。每逢春天,树木开花,小鸟欢叫,各种小动物奔跃其间,森林之间大片大片的开满鲜花的牧草,很难看见土的颜色。这美好和谐的景色多么令人神往,维也纳森林还可以神奇地调节气温,无论怎样炎热,日落后空气就会马上凉爽下来,特别是一场雨后,天气如秋。

而这美好的一切不只是大自然的恩赐,这也是奥地利人民祖祖辈辈倍加珍爱森林所换取来的。奥地利早在1852年就颁布了《森林法》,这是科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森林保护法,在维也纳,人们甚至不肯开汽车中的空调,担心废气污染草木与空气。所以不要抱怨上帝对维也纳人这么好,因为这是他们自己对大自然关爱的回报。

看看维也纳,再看看中国,恐怕你一定会自惭形秽,中国的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标准水平的70%,中国的国土面积这么大,森林为什么会这么少呢?抬头仰望天空,蓝天与白云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灰蒙蒙的雾霾。而美丽的维也纳呢?在那儿,只要目力所及,那些远远站在楼上的一座座雕像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亲爱的中国人们,快快停止你们破坏的脚步吧,让我们的国土也像维也纳那样美丽吧!

成语取而代之: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如:《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又如:清帝方今玩于彼股掌之上,及其时则取而代之耳。——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六回

成语赏心悦目: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如:明·无名氏《人中画·风流配》一:“长篇短章,不为不多,然半属套语,半属陈言,求一言清新俊逸,赏心悦目者,迥然可得。”又如:两人到山脚下一看,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鲁迅《故事新编·采薇》

读《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有感_550字

今天,我们学习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我们跟随著作者的脚步,游览了这个维也纳森林,看到这个绿色的海洋。我知道,这不仅是大自然赐予维也纳人的绿色海洋,更是维也纳人祖祖辈辈保护植被,珍爱自然的结果。想到这里,我惊叹,维也纳人需要多大的决心与毅力昵?正如一句话所说的,有给予就会有回报,大自然不仅回报给维也纳人一个面积广,景色优美,作用大的维也纳森林,还有小动物们的贴心相处。这份回报不仅是法律约束的作用,更是维也纳人自觉保护的结果。

说实话,中国又有几个维也纳森林呢?中国又有几个人拥有维也纳人的决心和毅力呢?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被称作“森林王国”的奥地利拥有370公顷森林,整个国土的44%被森林覆盖,这个覆盖率可居世界一流水平了吧!可是,我们的国家呢?我国森林覆盖率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52%,居世界130位,人均森林面积0。132公顷,不到点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34位,人均森林蓄积9。421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6,居世界第122位。这些个数据难道不让我们去深思吗?

朋友们!看看!看看这些少得可怜的数字,行动超来吧!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争取让中国成为第二个“森林王国”。只要我们抱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决心,相信吧!我们的遐想总有一天会实现。

成语愚公移山:愚公移山[yú gōng yí shān],意指传说北山愚公苦於家门前有太形、王屋二山阻拦出路,因而率领子孙挖掘土石,决心铲平二山。典出《列子·汤问》。後用“愚公移山”比喻努力不懈,终能达成目标。或比喻效率不佳。[源]《列子·汤问》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 ,指通 豫南 ,达于汉阴 ,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 曰:“以君 之力,曾 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叩石垦壤 ,箕畚运於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 有遗男 ,始龀 ,跳 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 曰:“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 ,曾不若 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 以应。操蛇之神 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诚,命夸蛾氏 二子负二山,一厝 朔东 ,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 焉。[典故]传说太行、王屋二山本在河南、汉水之间,二山之北住了一位称为愚公的老人,他已经九十岁了。因为苦於大山拦阻,出入不便,有一天,召集了儿孙,说:“这两座大山挡在家门口,让我们出入十分不方便,我想和你们一起合作,把山铲平,不知道你们同不同意?”大家一致表示同意,可是愚公的妻子却说:“以你的力量,连魁父那样的小山丘都损毁不了,怎麽可能铲平太行、王屋那样的大山?何况你要把铲除的土石放在哪里?”大家便提议,可以将土石丢到海里去。解决了放置土石的问题後,愚公就率领他的儿孙开始进行移山的工作。有位名叫智叟的老人听到了这个消息,就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笨啊!你已经那麽老了,时日无多,怎麽可能把山移走呢?”愚公叹了一口气,说:“你的想法真是笨啊!我虽然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曾孙,如此世世代代繁衍不息,可以不断移山。山又不会长高,怎麽可能铲不平呢?”智叟对愚公的反驳无言以对。山神知道了这件事後,非常害怕山真的会被愚公铲平,便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热忱与毅力感动,便命令大力士夸蛾氏的两个儿子,把两座山搬走。於是愚公的心愿达成了,从此河南到汉水一带再也没有大山阻隔。後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愚公移山”,用来比喻努力不懈,终能达成目标;或比喻效率不佳。

成语杂然相许:杂:各种各样的。纷纷表示赞同。如:《列子·汤问》:“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读后感_910字

今天我学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这篇课文,它给我留下的印象很美好。

维也纳森林,这个被人们称为“森林王国”的奥地利,拥有着370万公顷的森林,整个奥地利被森林覆盖的国土竟快达到一半——为44%!这可以看出维也纳人是多么爱护环境呀!

一出城市:到处便是植物,森林之间是大片大片开满野花的牧草,让人很难看到土的颜色。每逢春天,树上,草地上开满了花朵,小鸟欢叫,各种野生小动物奔跃其间。维也纳森林不但能让人赏心悦目,还神奇地调节着气温。在维也纳无论太阳怎样灼热,只要站在树荫里,便立刻清新爽人,到了晚上,维也纳人还要盖被子呢!

当我读到“维也纳人明白,宜人的气候不只是上帝的恩赐,更是源于祖祖辈辈对这种恩赐的倍加珍爱。早在1852年奥地利就颁布了《森林法》,至今已延用了一百余年”时。

我才明白:维也纳之所以拥有着一个绿色的“森林王国”,并不只是他们所在的地方好,而是他们祖祖辈辈的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所得的回报!维也纳人颁布了《森林法》,这样能使人们自觉的爱护树木,他们爱护树木的这种精神已经深入骨髓了。而我们呢?我们中国人爱护自然的精神和维也纳人相比是远远不够的,有人为了赚钱无止境的砍伐树木,使用塑料袋与一次性筷子,还乱扔垃圾......为此我们应该好好反省!

昨天,我刚出门准备去上学,就看见有一位阿姨拎着一个垃圾袋,里面装满了垃圾。她家门前就有一个垃圾桶,我原本以为她会将垃圾扔进垃圾桶里,就头也不回的上学去了。等到中午我回来时,看见那位阿姨家门口的街道上撒了一地的垃圾,原来我走后那位阿姨图省事,少走几步,直接就将垃圾袋扔到路边了!那时我可真气愤,但是我却没有将垃圾收拾起来就回家去了。过了一天,我看那袋垃圾还是没有人收拾,有些还被车子碾压在路上和路已经成为一体了。没办法!我只好回家取一副皮手套和一个塑料袋将垃圾收拾起来。

我看咱们中国人可真的要好好向维也纳人学习学习了!看看人家那里是多么好呀!到处是鸟语花香,肯定人家一出门就闻到了清新的空气,而咱们一出门闻到的是垃圾的臭味和汽车排出来的废气。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要多种树,多种草,要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比维也纳还要美好!

成语鸟语花香: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如:宋·吕本中《紫薇·庵居》:“鸟语花香变夕阴,稍闲复恐病相寻。”又如:一路行来,山青水绿,鸟语花香,真是个好风景也。——清·李渔《比目鱼·肥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