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简介和目录

浏览

《本草纲目》(CompendiumofMateriaMedica)是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修改古代医书的错误而编,(1518-1593年本草纲目原书插图)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全书52卷,约200万言,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新增374种),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收药1892种,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96多个药方。是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书十七世纪末即传播,先后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书籍介绍

《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11幅精美的插图,方剂11096首(其中8000余首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每种药物分列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正误(更正过去文献的错误)、修治(炮制方法)、气味、主治、发明(前三项指分析药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等项。全书收录植物药有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种,共计1095种,占全部药物总数的58%。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九类,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以及医学方面影响最大。

关于《本草纲目》这部书名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插曲。公元1578年,年届六旬的李时珍完成了《本草纲目》,只可惜尚未确定书名。一天,他出诊归来,习惯地坐在桌前。当他一眼看到昨天读过的《通鉴纲目》还摆放在案头时,突然心中一动,立即提起笔来,蘸饱了墨汁,在洁白的书稿封面上写下了“本草纲目”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他端详着,兴奋地自言自语道:“对,就叫《本草纲目》吧!”为了这部书的体例,李时珍考虑了许久,也翻阅了不少书籍,并从《通鉴纲目》中得到启示,决定采用“以纲挈目”的体例来编这部书,并以《本草纲目》这个名称作为自己经历二十七年搜集、整理、编纂的这部书的书名。

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又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等6部。还有服器部。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种分类法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尤其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林奈早二百年。

《本草纲目》不仅在药物学方面有巨大成就,在化学、地质、天文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它在化学史上,较早地记载了纯金属、金属、金属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同时又记载了蒸馏、结晶、升华、沉淀、干燥等现代化学中应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李时珍还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样,都是具有山河的天体,“窃谓月乃阴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尔”。《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一部药物学巨著,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正如李建元《进本草纲目疏》中指出:“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

《本草纲目》改进了中国传统的分类方法,格式比较统一,叙述也比较科学和精密,例如:把广义的“虫”药扩充到106种,其中昆虫药为73种,分为“卵生”、“化生”和“湿生”三类。对动物和植物的分类学的发展具有很大意义。

《本草纲目》纠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之处,如南星与虎掌,本来是同一种药物,过去却误认为两种药物;以前葳蕤、女萎认为是同药,李氏经过鉴别则确认为两种;苏颂在《图经本草》将天花、括楼分为两处,其实是同一种植物;前人误认“马精入地变为锁阳”、“草子可以变鱼”,一一予以纠正之。并且在本书中还加入了许多新的药物。对某些药物的疗效,李时珍还通过自己的经验作了进一步的描述。本书还载叙了大量宝贵的医学资料,除去大量附方、验方及治验病案外,还有一些有用的医学史料。

本书不仅是一部药物学著作,还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书中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乃至于历史方面都有一定的贡献。

《本草纲目》乃是一部集十六世纪以前中国本草学大成的著作,书中所收集的资料广博,“上至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集”,因此书中不免有些内容与现代的认识不符,甚至有些可能具有迷信的色彩,例如,铅粉辛寒无毒,现代则认为有剧毒的;又如其中人部收录的孝子衣帽、寡妇床头灰、草鞋、男治蛇咬、女治“五淋、阴阳易病”、人魄(人吊死后的魂魄)镇惊吓、人肉疗羸瘵(割股疗亲)、人中黄(人粪)治呕血、梁上尘治昏厥等皆可入药。这部分李时珍大多引用《辍耕录》、《本草拾遗》的说法,采以姑妄信之“凡经人用者,皆不可遗”的态度。另外李时珍并驳斥陈藏器的《本草拾遗》,认为吃人肉疗羸瘵是错误的。不过也正由于巨细靡遗的收录,使得一些已散佚的古代医书及本草借由纲目而保存下来。

在药物解说方面,本草纲目包括八个部分:释名,罗列典籍中药物的异名,并解说诸名的由来;集解,集录诸家对该药产地、形态、栽培、采集等的论述;修治,介绍该药的炮制法和保存法;气味,介绍该药的药性;主治,列举该药所能治的主要病症;发明,阐明药理或记录前人和自己的心得体会;正误,纠正过去本草书中的错误;附方,介绍以药为主的各种验方及其主治。

李时珍根据古籍的记载和自己的亲身实践,对各种药物的名称、产地、气味、形态、栽培、采集、炮制等作了详细的介绍,并通过严密的考证,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他在书中介绍和考证了许多南亚的药物,并广征佛书,给其中许多药物注出了梵文译名,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本草纲目》原序

进《本草纲目》疏

《本草纲目》凡例

序例上——

历代诸家本草——

引据古今医家书目——

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

采集诸家本草药品总数——

《神农本经》名例——

陶隐居《名医别录》合药分剂法则——

采药分六气岁物——

十剂——

气味阴阳——

五味宜忌——

五味偏胜——

标本阴阳——

升降浮沉——

四时用药例——

五运六淫用药式——

六腑六脏用药气味补泻——

五脏五味补泻——

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引经报使(洁古《珍珠囊》)

序例目录第二卷——

序例下

序例第二卷\序例——

药名同异——

相反诸药(凡三十六种)——

服药食忌——

妊娠禁忌——

饮食禁忌——

李东垣随证用药凡例——

陈藏器诸虚用药凡例——

张子和汗吐下三法——

病有八要六失六不治——

《药对》岁物药品——

《神农本草经》目录——

中品药一百二十种——

下品药一百二十五种——

宋本草旧目录

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药——

诸风——

痉风——

项强——

癫痫——

卒厥——

伤寒热病——

瘟疫——

暑——

湿——

火热——

诸气——

痰饮——

脾胃

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药——

噎膈——

反胃——

哕——

呃逆——

霍乱——

痢——

疟——

胀满——

诸肿——

黄疸——

脚气——

转筋——

喘逆——

咳嗽——

肺痿肺痈——

虚损——

吐血衄血——

齿衄——

血汗——

咳嗽血——

诸汗——

怔忡——

健忘——

惊悸——

狂惑——

烦躁——

多眠——

消渴——

遗精梦泄——

遗精梦泄——

遗精梦泄——

溲数遗尿——

小便血——

强中——

大便燥结——

脱肛——

痔漏——

瘀血——

积聚症瘕——

诸虫——

肠鸣——

心腹痛——

胁痛——

腰痛

主治第四卷\百病主治药——

痛风——

头痛——

眩晕——

眼目——

面——

鼻——

唇——

口舌——

咽喉——

音声——

须发——

狐臭——

丹毒——

风瘙疹痱——

疡癜风——

九漏——

痈、疽——

外伤诸疮——

金、镞、竹、木伤——

跌仆折伤——

五绝——

诸虫伤——

诸兽伤——

诸毒——

蛊毒——

妇人经水——

带下——

崩中漏下——

产难——

产后——

阴病——

小儿初生诸病——

惊痫——

诸疳——

痘疮——

小儿惊痫

水部第五卷

水部第五卷——

水之一

水部第五卷\水之一——

雨水——

潦水——

露水——

甘露——

甘露蜜——

明水——

冬霜——

腊雪——

雹——

夏冰——

神水——

半天河——

屋漏水

水部第五卷——

水之二

水部第五卷\水之二——

流水——

井泉水——

井华水——

节气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