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抗”的成语(15个)

浏览

本文整理了抗怀物外、软磨硬抗、争天抗俗等含“抗”的成语15个,其中“抗”开头的成语5个,“抗”结尾的成语3个,“抗”在中间的成语7个,包括成语的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抗”开头的成语

1、抗怀物外[kàng huái wù wài]

【解释】抗:通“亢”,高尚;怀:胸怀;物:尘世。胸怀高尚,超越世俗之外。

【出处】宋·洪迈《容斋随笔·四笔》:“以抗怀物外,不为人役,故功名成就,无一可言。”

【示例】那是“抗怀物外,不为人役”的境界,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的境界。 ——林清玄《冢中琵琶》

2、抗尘走俗[kàng chén zǒu sú]

【解释】抗:举,引伸为表现;尘:尘世;走:跑;俗:世俗。形容为了名利,到处奔走钻营。

【出处】南朝·齐·孔稚圭《北山移文》:“焚芰而制裂茶衣,抗尘容而走俗状。”

【示例】不复有市朝抗尘走俗之状。 ——宋·赵佶《宣和画谱》卷十

3、抗心希古[kàng xīn xī gǔ]

【解释】抗:通“亢”,高尚;抗心:使志向高尚;希:期望。使自己志节高尚,以古代的贤人为榜样。

【出处】三国·魏·嵇康《幽愤》:“抗心希古,任其所尚。”

【示例】少英异,为桐城姚莹所器重。抗心希古,落落寡合。 ——《清史稿·陈克家传》

4、抗颜高议[kàng yán gāo yì]

【解释】抗颜:不看别人的颜色;高议:发表高明的议论。指态度严正地阐述自己的意见。

【出处】宋·苏轼《上刘侍读书》:“抗颜高议,自以无前。”

5、抗颜为师[kàng yán wéi shī]

【解释】抗颜:不看别人脸色,态度严正不屈;为师:为人师表。不为他人所制约,不为潮流所左右,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

【出处】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梅,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抗”结尾的成语

1、软磨硬抗[ruǎn mó yìng kàng]

【解释】以和缓的手段纠缠,以强硬的手段对抗。形容想方设法拒绝服从。

2、负隅顽抗[fù yú wán kàng]

【解释】负:依靠;隅: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凭借险阻,顽固抵抗。指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

【出处】《孟子·尽心下》:“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

【示例】最后牛元峰逃到镇东头的小寨里,指挥着一个多营负隅顽抗,死不投降。 ——徐海东《奠基礼》

3、捣虚撇抗[dǎo xū piē kàng]

【解释】指乘虚攻击。

【出处】元·范居中《金殿喜重重·风雨秋堂套》:终日悬望,恰原来捣虚撇抗,误我一向,到此谗知言是谎。

“抗”在中间的成语

1、争天抗俗[zhēng tiān kàng sú]

【解释】争:斗争;抗:对抗。同大自然作斗争,与世俗偏见相对抗。形容敢于拼搏。

【示例】人们群众在他的带领下争天抗俗,终于取得了胜利

2、分庭抗礼[fēn tíng kàng lǐ]

【解释】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子贡)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示例】知县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礼,留着吃了饭,叫他拜做老师。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3、坦白从宽,抗拒从严[tǎn bái cóng kuān,kàng jù cóng yán]

【解释】坦白:无隐瞒。如实交待自己的罪行,抵抗会得到严肃处理。

【出处】邓小平《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当然还是要分别是非轻重,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还是要讲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

【示例】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已经过时了。

4、不可抗拒[bù kě kàng jù]

【解释】抗拒:抵御。无法抵御。

【出处】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百万红军进入中国的东北,这个力量是不可抗拒的。”

【示例】王朔《动物凶猛》:“在格斗中表现勇猛和对异性有不可抗拒的感召力。”

5、跷足抗手[qiāo zú kàng shǒu]

【解释】手舞足蹈的样子。

【出处】明·张居正门生为师相中玄高公六十寿序》:“今天子基命宥密,孰与成王贤,其委任公不在周公下,薄海内外皆跷足抗手,歌颂盛德。”

6、不抗不卑[bù kàng bù bēi]

【解释】抗: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出处】《红楼梦》第五六回:“他这远愁近虑,不抗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

7、跷足抗首[qiāo zú kàng shǒu]

【解释】踮起脚跟,仰起头。形容热切期望的样子。

【出处】汉·扬雄《长杨赋》:“自上仁所不化,茂德所不绥,莫不跷足抗首,请献厥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