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为什么有很多画线条的方法?

浏览

虽然中国人画画和外国人画画都用线条,但是,线条在外国绘画中,一般只是起画轮廓、勾底稿的作用。而在中国画里,线条除了用于打轮廓、勾底稿之外,更多的时候,是借助线条来表达不同的笔意,增加画的意义。

  在中国画中,线条就像画中形象的骨骼。是骨,就必须有骨气,骨气最能表达画中形象的内在活力。线条不同的变化,正传达了不同的活力;而线条的变化也正是用笔的变化。为了更好地画出线条的变化,画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画线条的方法。

  国画画线条的方法大致分为三大类。

  一是游丝描类,也就是细细的,很长的,非常自然地画出来的线条。画这种线条时,毛笔在纸上行走得要慢,只能用笔尖来画,使用的力气也必须均匀。这样,画出的线条才能始终如一。

  二是柳叶描类,也就是两头细,中间粗,像柳树叶子一样的线条。画这种线条要求入笔和起笔时轻,画到中间时要用力,使线条出现细与粗的变化。

  三是减笔描类。其实这已经是不是线条的"线条"了。画它时,用笔要快,而且要侧着用笔,用的力也主要集中在线的一端。这样,画出的线实际是一个特殊的"面",如果再加上一些的水分变化,就从"用笔"变成"用墨"了。

  这三大类线,不论粗细,也不论变化多大,总是连续的。这只是大致的分类,实际上,画线条的方法非常多,像什么"铁线描"、"行云流水描"、"钉头鼠尾描"、"竹叶描"、"専核描"等等。从字面上就可以大体看出指的是什么样的线条。在中国画里,还有一种画出来时断时续的线,它专门有个名字叫做"皴"这个字,实际上就是冬天手冻皴了的那个"皴"说冬天手皴了,指手上的皮肤因为风吹冷冻而干裂了,变粗糙了。中国画里"皴"这种线条画出来是十分粗糙的,不连续的。用它来画山石、树皮等特别合适。"皴"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像"麻皮皴"、"雨点皴"、"牛毛皴"、"大斧劈皴"、"破网皴",我们同样可以从字面上大体看出它们各自的含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