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县的历史沿革

浏览

椐《禹贡》:郧为雍、梁二州之域,古麇国之地也。春秋鲁文公十一年,也即周顷王三年春,楚子伐麇。

郧西县

郧西县

《左传》为此有载:“成大心败麇于防渚”。《杜注》释:“防渚,麇地

”。“防,即防陵,今房县”。潘崇复伐麇至于锡穴。麇地汉县,就是今天的郧县。考之《御纂春秋》,谓隋、唐、宋时期郧西皆属均州,明成化十二年始为郧阳府治。

上津春秋时属晋,时谓晋阴。战国属秦。卫鞅亡魏入秦,秦孝公以之为相,封之于商,得地六百里,号曰“商君”,上津即在其中。惠王害怕齐楚交善,张仪南见楚王,说其闭关绝齐,谓臣使秦王献商于之地六百里亦即此地。据史注,商县即秦相卫鞅(亦称商鞅)邑。秦并六国后才设内史、南阳等郡。锡(含郧西、郧县等地)隶南阳,商隶内史。

郧西县

郧西县

汉武帝建元之际,内置司隶校尉,外置十三州刺史。房、锡、

长利、上庸属汉中,隶益州。商隶雍州。西汉末王莽政权改上庸等郡为庸部。

东汉以长利并锡,魏明帝分新城之上庸、武灵、巫县为上庸郡,锡魏为炀郡,以商属上洛。

西魏以上洛郡为洛州,析商之一部置上津县。

隋更长利为郧乡(含郧西中东部和郧县)属淅阳郡,炀帝复商州为上洛,领上津。唐以郧乡属均州,旁有丰利县;复以洛郡为商州,领上津,并隶山南东道。

宋并丰利入郧乡,为武当军,隶京西南路,领郧乡。因上津固属商州邑,故隶陕西永兴军路。所以,郧西自古有朝秦暮楚之说。绍兴年间,金人求商而割其半与之,而上津则隶均州。

元朝更武当军为郧县,亦属均州,隶襄阳。

明朝设郧水驿,属郧县,与上津皆属均州,属襄阳府。至明宪宗成化十二年,抚治郧阳副都御史原杰题建郧阳府。始以郧县之武阳五里,上津之津阳四里设郧西县,隶郧阳府。

至清朝顺治十六年始载上津并入郧西。

至此,郧西和上津才真正归为一统,而在此前的近一千多年的岁月里,现郧西之版图可谓半楚半秦,分置殊区,各不相干。

民国初年郧西属襄阳道。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隶湖北省第十一行政区督察区。

民国二十五年 (1936年) 隶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同时,1934年郧西曾建有县、区、乡苏维埃政权。

1946年还建立过中共领导下的民主政权。

1947年11月16日郧西县城解放,设郧西县民主政府。

1949年5月属两郧专区。

1952年撤销郧阳专区并入襄阳专区,郧西属之。

1965年恢复郧阳专区,改称郧阳地区,郧西仍属郧阳地区。

1994年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合并,为十堰市所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