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县的建制沿革

浏览

辽阳县境从战国的燕开始,历经秦、汉,一直到东晋十六国后燕,都属于辽东郡(国)的襄平县(今辽阳市)。

北燕之后,经南北朝直至隋,这一带都是高句丽所建立的割据政权。

唐高宗收复辽东之后,在今辽阳市设置辽城州都替府。

五代之际,这里已是契丹族的活动地区。耶律阿保机建立辽代政权之后。

在辽太宗天显十三年(实际为会同元年即938年)“改南京为东京,府曰辽阳”。辽代辽阳之名“盖以唐人诗文中尝指辽东为辽阳,故取而名之也”。

辽阳在辽河之东,辽称东京辽阳府,金称东京路辽阳府,元为辽阳路,明为辽东都司,清顺治十年(1653年)设辽阳府,辽阳县。

康熙三年(1664年)县升为州。

民国三年(1914年)改辽阳州为辽阳县。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期间仍属辽阳县。

1945年“九·三”胜利后,仍置辽阳县。

1949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行市县分治,属辽东省管辖。

1954年市、县并入辽宁省,辽阳市为省辖市。

1956年属辽阳专区。

1958年撤销专区。

1959年辽阳县并入辽阳市划归鞍山市领导。

1961年又恢复辽阳县,实行市县分治,同属鞍山市管辖。

1966年辽阳县改属辽南专区领导。

1968年市县合并,属鞍山市。

1980年4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辽阳县。今为辽阳市辖县。

2000年,辽阳县辖14个镇、7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 57056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首山镇67537 人、刘二堡镇 67848人、小屯镇 46279人、小北河镇45477 人、黄泥洼镇33351人、沙岭镇40644 人、唐马寨镇 40111 人、穆家镇 33784 人、柳壕镇 26788 人、兰家镇 21024人、河栏镇 14572 人、隆昌镇 12592人、八会镇 15207 人、寒岭镇 16711人、下达河乡 8398 人、吉洞峪满族乡 12788人、塔子岭乡 5984 人、上麻屯乡 7215 人、水泉满族乡 6636 人、甜水满族乡13113 人、首山乡34507人。

2002年1月8日以辽政5号文件批复:撤销水泉满族乡、甜水满族乡,合并设立甜水满族乡;撤销塔子岭乡、吉洞峪满族乡,合并设立吉洞峪满族乡;撤销上麻屯乡、河栏镇,合并设立河栏镇。

2009年10月18日,辽宁省政府关于批复(辽政237号)同意将辽阳县兰家镇划归宏伟区管辖,兰家镇政府驻地兰家村;将原兰家镇马家庄村、响山子村划归辽阳县首山镇管辖;将辽阳县首山镇下洼子、前杠、后杠、郎二屯、兴隆台、大赵台、小赵台、红光、夏家台、祁尔台、王罗、朱家堡、腰老窝、立开堡14个村划出,设立兴隆镇。区划调整后,辽阳县行政区域面积2828.2平方千米,其中首山镇58.66平方千米,兴隆镇53.28平方千米。

辽阳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远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点燃了人类文明的火种。从公元前三世纪到十七世纪,一直是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汉时始有辽阳县称谓。秦时,为襄平县。东晋时期,属辽东郡。金至明代,称谓多变。清康熙3年,属辽阳州。上个世纪的一百年,辽阳县几经变迁。

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辽阳县恢复县制。县城首山系东北名山千山之首,太子河流经县境。燕太子丹的传说,唐王驻跸的美誉广为流传。一代才子王尔烈就出生在这块土地上,流传千古的“木鱼石的传说”至今仍脍炙人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