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南康区镜坝镇的历史沿革

浏览

镜坝名缘于老镜坝圩,老镜坝圩在新镜坝圩西北3里处,朱坊河南岸田坝上。地势低平如镜,故名。清康熙年间方氏从上犹县迁此开基,后钟、李、吴、江、廖、肖姓陆续迁入,遂成圩,名镜坝圩。清乾隆年间李孔安在龙头岭建六角亭经商,名龙头圩,因此处水运交通较老圩方便,致老圩日渐冷落而消失,龙头圩遂改名新镜坝圩、镜坝,原来方氏开基的镜坝圩便相对而名老镜坝。

镜坝名因地平如镜而来,这很有点让人联想起赣州清代张照乘题写的“储潭晓镜”。储潭乃赣江上游的第一深潭,且赣江水至此陡然急转,形成深潭,水趋平缓,镜花水月,风光旖旎。可惜,全球性的水资源匮乏,赣南所有江河水都大不如前,便是储潭也没有太宽敞的水面供人们悦情于当年“储潭晓镜”。

镜坝境内地名没有太多特色,稍有难度的地名多为谐音而变。园全岭,黎氏初建村时,屋檐前有一小山,名檐前岭,后谐音变成今名;腰里,村建瓦窑旁得名窑里,后谐音变成今名;兰孜坑,叶世道于乾隆年间从唐江迁入此地时,因有一大塘拦住坑口,名拦子坑,后谐音变成今名;石古孜,开基人李文元名石牯子,谐音变成今名;朝屋,建村时草木丛生,名草木坑,后演变成今名;观背,因村建于缺罐窑背,谐音变为观背;乌深井,并非由于村中有井,而是村前江中石潭似井,水深呈乌绿色,因名。因水势凶险,为方便来往行人,明末清初时便建有乌深井古渡口;昌荣,清乾隆年间赖昌荣从信丰来此开基,以人名为地名;洋坑,因坑地较平洋(南康方言为平坦意),故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