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姑县的历史沿革

浏览

凉山彝族,古泛称“西南夷”,“故邛都国地”。春秋、秦至汉初,美姑属邛都。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邛都为越巂郡,在美姑河畔置卑水县,辖美姑地区。

东汉、蜀汉、晋至刘宋时期(25~479),卑水县仍隶属越巂郡。

齐梁时期,齐高帝建元元年至建元四年(479~482),改越巂郡为越巂僚郡,废卑水县。美姑属越巂僚郡。梁武帝大同三年(537),越巂置巂州,美姑属巂州。梁简文帝大宝元年至成武帝永定二年(550~568)后,巂州荒废。

北周武帝天和三年(568),置西宁州,不久改为严州。美姑地区隶属严州。隋文帝开皇六年(586)严州改为西宁州,置越巂县。十八年(598)改西宁州为巂州。美姑隶属巂州越巂县。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罢巂州置越巂郡,美姑隶属越巂郡越巂县。

唐高祖

美姑县

美姑县

武德元年(618),改越巂郡为巂州。美姑隶属巂州越巂县。唐懿宗咸通二年(861),巂州为地方政权南诏所据,置建昌府,美姑隶属建昌府,咸通十四年(873)起至宋代末,美姑属彝族阿都部和沙马部管辖。元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土官流官并存。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析建昌府地置总管府,并置建昌路,设里州,美姑隶属里州,初属四川,后隶云南。

明初沿袭元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仍实行土司制度。洪武十五年(1382),置建昌卫指挥使司,美姑仍隶属里州。洪武二十七年(1394),在凉山腹地置“凉山夷部”,废里州,美姑属“凉山夷部”,分别由利利土司、沙马土司管辖。

清雍正六年(1728),改建昌府为宁远府,并置西昌、冕宁、盐源三县,美姑属宁远府西昌县。清干、嘉(1736~1820)时期,利利、沙马、阿卓土司先后被黑彝家支逐出美姑地区。宣统二年(1910)分西昌县增置昭觉县,美姑大部分属昭觉县,小部分划入马边、雷波县管辖。实为黑彝家支割据的地区。

民国时期(1911~1949)美姑实际上无行政机构。由阿侯、阿陆、苏呷、恩扎、甘、木坡、马、海来、莫说、阿支、舍培、阿卓、阿素、舍洛、吉觉等大小黑彝家支分割管辖。

1951年4月22日,成立昭觉彝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隶属西康省西昌地区专员行政公署。美姑大部分地区隶属昭觉县,部分地区分属雷波、马边县管辖。

1952年4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建置美姑县,县治所牛牛坝,隶属西康省西昌地区专员行政公署。是年8月,县治所改设甲谷。

1956年5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置洪溪县,县治所依果觉,隶属凉山彝族自治州。

1959年6月,洪溪县并入美姑县,县治所迁巴普,隶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1990年美姑县仍隶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县境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北部;介于东经102°53′~103°21′、北纬28°02′~28°54′之间;东西宽46.4公里,南北长94.8公里。全县实辖区域面积2731.6平方公里(含邻县提出有争议的面积227.33平方公里)。县域周界是:东北面:自树窝乡的阿捏拿比沿大风顶山脊至瓦西乡的觉都与马边县连界。东面:自瓦西乡的觉都沿黄茅埂向南经井叶特西乡、合姑洛乡、美姑县畜牧场、柳洪乡至乐约乡巴姑村与雷波县连界。觉都是美姑、马边、雷波三县交界处。南面:自乐约乡巴姑村向西北经柳洪乡折向西南经拉木阿觉乡、洛莫依达乡、莫尼乡至洛俄依甘乡,沿美姑河北上经九口乡至尔库乡合阿觉向西经竹库乡抵尔曲合普梁子向北,沿山脊经尔合乡至卡来依甘乡石普俄勒的尔曲合普梁子与昭觉县接壤。西面:自苏洛乡沿连渣果峨山向南经侯播乃拖乡、候古莫乡至卡来依甘乡石普俄勒村的尔曲合普梁子与越西县相连。北面:自龙窝乡向西经依果觉乡至阿米特洛与峨边县相连。西北:自依果觉乡的阿米特洛向西至苏洛乡的连渣果峨山脊与甘洛县接壤。阿米特洛是美姑、峨边、甘洛三县交界处。

第二节县名由来美姑县名由来有两说:一是“逸闻命名”说,“美姑”即彝语“莫古”的谐音,意译为“中心”、“腹心”。相传,彝族先民古侯、曲涅两大氏族自云南分道迁来凉山时会合于“莫古”(洛俄依甘乡境内),建县时“莫古”转写为“美姑”作县名。二是“以河名县”说,因境内有著名河流美姑河而得名。美姑河古称卑水,早在两千多年前(公元前111年),西汉时期在卑水河畔置卑水县时,就以河(水)名县,卑水更名为美姑河始于何时无考。

民初的历史资料,即以“美姑”二字记此河流。

1913年的《昭觉县志稿》和30年代出版的《昭觉概况资料辑要》中,图、文均有美姑河。洪溪县名由来是“以山名县”。因境内大山“惹夫洪基”(大风顶,海拔4042米)有“洪基”二字,初拟译转为“红旗”,经讨论上报批准,定译为“洪溪”,故以此命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