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浦南镇的历史沿革

浏览

浦南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人类活动。唐总章二年(669年)陈政率府兵平蛮啸乱,就是从浦南香州(今溪园村)渡江,进军龙溪县。唐景龙二年(708年)在浦南创办松州书院,系全国最早的讲学书院。清代,驻有绿营旗,设检查站,称浦南汛。

浦南镇自元、明、清至民国初期,浦南水陆交通方便,集市繁荣,历史上是漳平、华安、安溪、长泰等地土特产集散地,尤以糖、纸为著。清代设有闻名闽南的造纸坊。集镇房舍沿江由东向南建筑,成方块状。

今浦南镇境地秦时属闽中郡;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属会稽郡,建安初年属会稽郡侯官县;三国时吴永安三年(260年)属扬州建安郡东安县;晋太康三年(282年)属晋安郡晋安县。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年)置龙溪县,隶属南安郡,境地属龙溪县。隋大业三年(607年)属建安郡龙溪县。唐武德五年(622年)属丰州(治在南安)龙溪县;贞元初废丰州并入泉州(治在今福州);嗣圣元年(684年)析泉州的莆田、南安、龙溪置武荣州(治在南安),境地属武荣州龙溪县。

唐垂拱二年(686年)析龙溪县南境置漳州。其时,境地仍属武荣州龙溪县;景云二年(711年)改武荣州为泉州(治在晋江),境地属泉州龙溪县;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割泉州的龙溪县属漳州,境地属漳州郡龙溪县;天宝元年(742年)改漳州为漳浦郡,境地仍属龙溪县;乾元二年(759年)漳浦郡复名漳州;贞元二年(786年)漳州州治迁于龙溪县凤高山桂林村(今属芗城区),龙溪县成为附廓县,境地属之。

南唐保大四年(946年)漳州改称南州,境地属南州龙溪县。

宋乾德四年(966年)南州复名漳州,境地属漳州龙溪县。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漳州改为漳州路,境地属漳州路龙溪县。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漳州路为漳州府,境地属漳州府龙溪县二十三、二十四都;清仍属漳州府龙溪县二十三、二十四都。

民国元年(1912年)改漳州府为福建省西路道,龙溪县属之,境地属龙溪县第三区;民国3年西路道改为汀漳道;14年废道,龙溪县隶属福建省;22年龙溪县属龙汀省;民国23年7月,龙溪属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翌年10月,改第六为第五行政督察公署,境地仍属龙溪县第五区(浦南区)的南洲镇(辖8个保)、沧浦乡(辖8个保)。

民国26年,境地仍属第五行政督察公署龙溪县。

1949年9月19日龙溪县城解放;20日龙溪县全境解放。境地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管制委员会龙溪县人民委员会第五区;10月,龙溪属福建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境地仍属龙溪县。

1950年4月1日,境地属漳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龙溪县;10月,改属福建省人民政府龙溪地区专员公署龙溪县第八区。

1956年,境地属龙溪县石亭区的浯仓乡、鳌浦乡、宏道乡、浦南镇;1958年撤区并乡,浦南镇属石亭乡;同年9月撤销乡的建制,成立星火人民公社,境地属龙溪县星火人民公社。

1959年3月,浦南镇属龙溪县浦南公社。

1960年8月,国务院批准龙溪、海澄合并为龙海县,浦南公社属龙海县。

1961年6月,浦南公社由龙海县划归漳州市(今芗城区),并析为浦南、浦林、石亭3个公社。

1967年6月,境地属龙溪专区漳州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4月,成立浦南、石亭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隶属漳州市革命委员会。

1980年8月浦南、浦林合并为浦南公社;1980年10月,漳州市革命委员会改为漳州市人民政府;12月浦南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浦南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4年10月,浦南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镇人民政府。

1985年05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7月20日撤销龙溪地区行政公署,漳州市升为地级市,9月21日原漳州市建制改设芗城区(以境内九龙江西溪别称芗江而得名),浦南镇属漳州市芗城区。

1986年,芗城区分为市区、郊区2部分,浦南镇属郊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