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的历史沿革

浏览

名称演变

“周王绘图有楼烦国”。楼烦原是一个古老民族或部落的名称,后来演变为地域概念,成为历史上郡、县、乡的名称。

今娄烦县地名,去历史上“楼”字之“木”旁,误将“楼烦”写作“娄烦”始于明末清初,在清代“楼烦”与“娄烦”还一直混用。原因之一“楼”、“娄”二字在古汉语中可以通用,人们为省笔划所致。原因之二,据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重续静乐县志》载,有人认为古“楼烦”为胡人占据之地,后来在这里居住的汉人为了避讳自己成为胡人,而沿用了音名改变了“楼”字的字形。另外,在二十八宿中“娄”星为“吉星”,意为这里“吉星多”、“吉星高照”。

建制历史

西周至春秋时的楼烦国相当于北起呼和浩特市,南至雁北朔州一带,后扩展壮大,其范围大致包括北至内蒙清水河一带,西达阴山之南,南到山西灵石,东迄河北平山县,东南边缘太原市区。

战国时期,楼烦国为赵武灵王所破,归属赵国,楼烦这个地名就在这一带以郡、州、县、镇一直延续下来。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先把中国划分36郡, 后来扩展为46郡,就增设了楼烦郡。

西汉因置楼烦县,治所在今朔城区夏官城村。今太原市的娄烦县在汉代属汾阳县地,魏晋南北朝时期为牧苑。

西晋末,因战乱刘琨徙楼烦县民越过陉岭重置楼烦县,县址在今原平市大阳村。

北齐县废。

隋大业四年(608年)复置楼烦郡,辖静乐、临泉、秀容(今忻州市)3县,郡治在今宁武县宁化乡。筑楼烦城,其地址在今娄烦县境旧娄烦旧址(今汾河水库淹没区)。

唐代郡废。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设州,名为宪州。唐初宪州辖楼烦、天池、玄池三处牧马监,为唐北边疆军马主要来源地,时有“娄烦骏马甲天下”之谓。今太原市的娄烦县唐初为楼烦监牧地,置监牧使。龙纪元年(公元889年)在宪州城又增设楼烦县, 成了州县两级所在地。

五代北汉宪州与楼烦县沿唐制。

北宋及金,楼烦改属岚州。

到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楼烦县并入管州,改置楼烦巡检司。元仁宗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楼烦县改属永宁州。

明初废县为镇,并入静乐县,设巡检司,属太原府。

清延明制,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娄烦为镇,属忻州府静乐县管辖。

辛亥革命后,民国初年(公元1912年),废府,改州为县,并于各省设道,静乐县属山西省雁门道。全县划为三个区,今娄烦县大部分地区为原第二区,为娄烦镇,直到1940年1月“晋绥事变”前夕。

民国29年(公元1940年)属晋西北行政公署三专署静乐县。

1940年1月7日,中共静乐县委在娄烦地区建立抗日民主政府。此后,县政府机关一直常驻于娄烦地区,所属地域也大部分为今娄烦县。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11月晋绥边区将原归八专署管辖的静乐县改称娄烦县,同时划归三专署管辖,县政府设在娄烦镇。

1946年2月娄烦又归静乐县,并属六专署。

1949年10月至1971年4月,娄烦境域一直属静乐县。

1958年,修建汾河水库时楼烦镇为水库淹没区,原地居民西迁至何家庄、童子崖重建楼烦镇。

197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复建娄烦县,属吕梁地区。

1972年4月1日改属太原市。县人民政府驻地娄烦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