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的历史沿革

浏览

早在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吴忠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羌、戎和匈奴等古代游牧民族曾在这里逐水草、牧牛羊。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蒙恬北逐匈奴,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沿河筑三十四县,其中有富平县,是宁夏平原最古老的城市,故址在今宁夏吴忠市西南。

西汉惠帝四年(前191年)在河之洲,设立灵洲县,故址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古城,是宁夏历史上最早有确切的设置年代记载的古代城市。

东汉改为灵州县。

北魏为薄骨律镇,后置灵州。

隋唐亦为灵州,也称灵武郡,简称灵武。

贞观二十年(646年),唐太宗亲临灵州(今吴忠)接受异族归附;“安史之乱”时,唐

玄宗出逃四川,太子李享在灵武(灵武郡即灵州,今吴忠)登基,灵武成了全国政治军事中心。

西夏时,党项族首领、西夏国皇帝元昊统治的腹地在吴忠一带。

成吉思汗灭西夏,设宁夏路。

1929年成立宁夏省。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1月4日,设置县级吴忠市。

1954年4月,在吴忠成立河东回族自治区。同年7月,宁夏撤省归甘肃省管辖。

1955年改为吴忠回族自治州,辖吴忠、金积、灵武、盐池、同心5县。

1958年,撤州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1972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南地区;1998年,撤银南地区为地级吴忠市(同时县级吴忠市改为利通区)。

2002年,将吴忠下辖的县级市灵武归银川市管辖。

2004年,将中卫县和中宁县规划新成立的中卫市管辖。

2009年,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吴忠市红寺堡区,以吴忠市红寺堡镇、太阳山镇、大河乡、南川乡的行政区域为红寺堡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红寺堡镇。

2009年,宁夏自治区党委常委会研究《关于深化吴忠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决定:设立吴忠市红寺堡区,成立红寺堡区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及相关机构;设立吴忠市利通区四套班子及部门;在同心县、盐池县实行“省直管县”改革试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