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的历史沿革

浏览

民国元年(1912 年)即成为建制镇。 1947 年以前,南口镇为昌平、延庆两县共管,以平绥(今称京包)铁路为界,分为铁道南和铁道北两部分,铁道南属河北省昌平县,铁道北属察哈尔省延庆县。 1949 年 2 月,铁道南、北统一建制称南口镇,同年4月全镇划归昌平县管辖。

南口原指镇北1 公里处的南口村(即南口城),因位于关沟的南口,故全称为居庸关南口,简称南口。 因清朝末年京张铁路的南口火车站建在今址,商品交易中心遂由南口村逐渐转移至南口火车站附近,经过数 年的迅猛发展建设,城镇规模远远超过了南口村,所以,南口镇又称大南口,南口村则称为小南口。

兴建南口镇源于建造京张铁路。光绪二十九年( 1903 年),商人李明和首先提议由商家出资建造、管 理京张铁路。清政府虽不赞成商办,却由此对这条铁路重要的战略地位引起了高度重视。直隶总督兼督办关 内外铁路大臣袁世凯奏折中也认为:京张铁路为“南北互市通衢,每年运输货物如蒙古一代所产之皮毛、驼绒贩运出洋,与南省销蒙古多处之茶叶、纸张、糖饯、煤油等杂货均为大宗,计其价值颇称巨数。……议提关内铁路余利,拨修京张工程……作为中国筹款自造之路。”在此之前,由于清政府已将筑路权拱手让给了俄、英帝国主义,清政府决定建造京张铁路之后,俄国搬出《中俄密约》,借口“中国长城以北的铁路不能由第三国承建”,企图独占京张铁路的修筑权。英国则借口“京张路是关内外铁路的延长线,必须由英国工程师继续承办,否则不能拨款”,对清政府进行威胁。双方勾心斗角,争吵不休,清政府不敢得罪任何一方,为了缓和英俄之间的利害冲突,决定由中国人詹天佑担负起建路任务。

光绪三十一年九月初四( 1905 年 10 月 2 日),京张铁路正式开工了。在规划设计南口火车站时,詹天佑考虑到南口村附近都是农民赖以生存的良田,而且两山之间的发展空间相对狭小,就将站址选定在南口村南 1 公里处的荒石河滩上。光绪三十三年( 1907 年)四月,詹天佑升任总办兼总工程师后,为了随时了解工程进度,及时解决施工难题,他将总工程师办事处移至南口火车站,以便每天都能到工地上指挥施工。经过一万多名中国铁路工人将近四年的共同努力,京张铁路于宣统元年八月十二日( 1909 年 9 月 25 日)建成通车,用银 693.5 万两,比原预算省银 28.8 万两,在中国和世界铁路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早在京张铁路建造之初,詹天佑等人就商议在沿线建立一座集装修机车、客车、货车为一体的工厂,经过反复论证,认为机车在关沟段的崇山峻岭中运行容易发生事故,最后决定将工厂建在南口火车站附近,以便于抢修。

光绪三十二年( 1906 年)七月,南口机车车辆机械工厂的前身—京张制造厂,在南口火车站北侧诞生。宣统二年( 1910 年)二月,更名为南口机车厂;民国五年( 1916 年) 11 月,改称南口机厂;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 1949 年。从 1906 年起,以南口火车站和京张制造厂为中心,一个集交通枢纽、商品集散地及文化、居住中心为一体的现代化城镇迅速形成。为了保证南口镇的社会治安,从

起,在主要街道的出、入口及衔接处都设立了木栅栏,日夜有警务人员守卫,直至解放初才陆续拆除。

1948 年 12 月 12 日,昌平人民获得了新生,南口镇的地位日益显赫。 1949 年 4 月至 8 月,察哈尔省南口专员公署就设立在南口镇。

1958年建南口大公社,1979年改南口镇公社,1983年改南口乡,1987年改南口镇,1990年析建道南镇。

1961年建桃洼公社,1983年改桃洼乡。

1997年12月,撤销道南镇和桃洼乡,并入南口镇。

1999年,将原土楼乡的李庄村、响潭村和原南口农场划归南口镇;同年撤销南口镇,设立南口地区办事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