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的历史沿革

浏览

清顺治五年(1648年),设乌拉特中旗。次年迁至乌拉特草原,亦称乌拉特中公旗。旗府设在乌拉山哈达门沟口南。清至民国初,中公旗辖阿鲁科尔沁、高勒、玛拉图尔、米日、乌布尔科尔沁、准6个苏木。

民国时,北与土谢图汗部、三音诺彦部交界,东南与东公、西公旗衔接,西与阿拉善厄鲁特旗为邻。至民国末年,旗衙门先后设昆都仑花、达巴干高勒北口、伊和乌力吉图、温都尔朱斯林拉、毕其格图、巴日哈山、阿古吉玛塔拉白、宝日罕图、乌力吉图、宝日胡硕、乌兰陶勒盖、川井、东升庙、德日素诺尔、本巴台等地。辖查干胡硕、德力素诺尔、道劳其3个苏木,台梁1个区。苏木辖嘎查,区辖乡。

1950年7月18日,乌拉特中旗人民政府在本巴台(今呼勒斯太苏木乌珠尔嘎查北)成立,旗下设3个努图克、1个区。努图克和区下设30个嘎查、5个行政村。巴音温都尔努图克辖哈那图、阿布拉图、朱斯木拉、潮格温都尔、乌兰陶勒亥、善岱、本巴图、布古台、西尼乌素、保日毕、巴音乌力吉、郜北12个嘎查。德力素诺尔努图克辖伊很查干、巴音高勒、巴音满都呼、乌兰敖包、乌力吉图、川井、呼勒斯太7个嘎查。沙布格努图克辖温根特格、道劳其、沙门特、东达乌素、巴音保日、那林哈日、巴音诺尔、哈太8个嘎查。台梁区辖昆都仑庙、南关井、聂耳图3个嘎查和南排、老爷庙圪卜、台梁、点力素太、张三壕5个行政村。

1951年9月旗政府迁驻海流图。

1952年10月15日,乌拉特中旗与乌拉特后旗合并,组成乌拉特中后联合旗,政府驻地海流图。

1981年9月乌拉特中后联合旗更名为乌拉特中旗。旗府驻海流图。辖桑根达来、巴音、乌兰、川井、巴音杭盖、杭盖戈壁、呼勒斯太、温更、巴音哈太、新忽热、石哈河、此鸟老鸟图、郜北、永胜、德岭山、乌加河、宏丰、石兰计、红旗19个公社及海流图镇和巴音、巴音杭盖(呼格吉日图牧场)、杭盖戈壁(种畜改良场)、温更、巴音哈太(种畜改良场)5个合营牧场,东风良种场(此鸟老鸟图农场),同和太国营牧场。

1982年取消5个合营牧场建制,由公社级改为生产大队级。

1984年公社改乡、苏木,大队改行政村、嘎查。红旗公社更名为乌梁素太乡、永胜公社更名为双盛美乡、此鸟老鸟图公社更名为楚鲁图乡。

1986年1月乌加河乡和温更苏木改设为镇。

1995年全旗辖海流图、温更、乌加河3个镇,巴音、巴音哈太、巴音杭盖、川井、杭盖戈壁、呼勒斯太、桑根达来、乌兰、新忽热9个苏木,楚鲁图、德岭山、郜北、宏丰、石哈河、石兰计、双盛美、乌梁素太8个乡。共有63个嘎查、57个行政村,278个自然村、9个居民委员会

2001年4月撤销郜北乡、双盛美乡、楚鲁图乡、石哈河乡,改建石哈河镇;撤销杭盖戈壁苏木,划归呼勒斯太苏木。全旗有宏丰、石兰计、乌梁素太3个乡,德岭山、海流图、石哈河、温更、乌加河5个镇,巴音、巴音哈太、巴音杭盖、川井、呼勒斯太、桑根达来、乌兰、新忽热8个苏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