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的历史沿革

浏览

磴口县名称来历

“磴口”名称源于旧磴口(今阿拉善盟阿左旗巴音木仁苏木驻地)。“磴”,石之阶。黄河流至磴口处为南北向,磴口在黄河西岸,由于该岸河槽基层坚硬,河水不易冲淘,而上层覆盖着松散的沙壤土,易冲淘,这样水涨水落,久而久之便留下一级级台阶。磴口又是黄河东西交通之重要渡口,故而得名。

磴口县建制沿革

秦统一中国后,这里属新秦地。

汉武帝时设朔方郡,下设十个县,其中窳浑、临戎、三封三个县的古城遗址都在磴口境内,曾是汉朝在朔方的繁荣垦区,当时三县人口已达7万余人。

北魏时,磴口地区属夏州;唐朝归夏州节度使

宋时、党项族渐强,建立西夏王朝,此地归天德军。

元归甘肃路;清属宁夏道。

清初、磴口地区即属阿拉善王爷封地。

乾隆年间,选定磴口为吉兰泰食盐外运码头,并设衙署,驻扎司员,促进了蹬口地方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发展。

1926年,冯玉祥将军五原誓师后,向西挺进,路经磴口,为军需供应方便和与绥甘廊衔接,遂决定设“磴口兵站”,并于1929年1月经南京国民政府批准设县,归属宁夏。解放后,磴口县仍属宁夏管辖。

1954年,甘肃、宁夏合并,磴口县直属甘肃省阿拉善自治州,至1956年,自治州改为巴彦淖尔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属其辖。

1958年,巴彦淖尔盟与河套行政区合并,仍称巴彦淖尔盟,盟府设在磴口县巴彦高勒镇。

1960年,撤销磴口县成立巴彦高勒市。

1964年,撤销巴彦高勒市恢复磴口县。

1971年盟府迁驻临河,磴口县为其所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