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的历史沿革

浏览

内江,原名中江。沱江北段叫牛鞞水,为北江;南段为枝江,称南江,此为中江。隋文帝避其杨忠之讳,改为内江。一说因取内水(即沱江)为名,盖市县位沱江西岸,江至此,曲流成弧,有如半岛。城居其内故名。

内江市

内江市

根据史料记载,内江经济开发较早,历史可追溯至远古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据1951年出土的“资阳人”头骨化石和其他一些石器,陶片及植物标本等文物证实,约在距今3.5万年至4万年前,内江所在的沱江流域即有古人类生息繁衍,并逐步形成了原始部落群体。

华夏历史进入到周王朝,内江已分属于古蜀、巴2国。

秦昭襄王六年(公元前301年),秦平定蜀侯叛乱,同时派张仪东灭巴国,分别改置蜀郡、巴郡。内江随之纳入秦国版图,并成为巴、蜀两郡往来联系的通道。

两晋秦始元年(266年),司马炎称帝,内江尽入西晋版图。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平蜀,553年,牛鞞(bēi)(555年改称阳安)西南新置资州,负责南进安抚工作。北周武帝建德四年(575年)在安岳、乐至新置普州、安岳、永康、多业诸县。明帝武成二年(560年),资州迁至资阳故地;武帝保定年间(561年──565年)又在重龙新置

内江市

内江市

盘石;天和二年(567年)再在汉安故址新置中江(隋开皇元年(581年)改称内江)。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统一中国,建立了广袤的元帝国。经过宋末元初30多年的战争,内江除简州建制保留外,由于地广人稀,资州、普州建制始终未得恢复。顺帝至正22年(1362年)。徐寿辉部将明玉珍入蜀,建大夏地方割据政权,大批湖广居民随其入川,资州(包括内江)、安岳(包括石羊)恢复州(县)之治。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大将汤和、廖永忠等率师平夏,内江随川入明版图。雍正五年(1727年),资州(资县改置,管辖资阳、内江、仁寿、井研4县)建立。

民国24年(1935年)川政统一,内江各区(县)分隶于第二(治所资中,管辖资中、内江、资阳、简阳、威远、荣县、仁寿、井研8县)、第七(隆昌)、第十二行政督察区(安岳、乐至)。

1949年底各县相继解放,设资中专区,辖内江、资中、资阳、简阳、荣县、仁寿、井研、威远八县。

1950年2月划出井研县,改资中专区为内江专区,属川南行署区。内江专署驻内江县,辖内江、威远(驻严陵镇)、荣县、仁寿、简阳(驻简城镇)、资阳、资中等7县。

1951年9月,由内江县城区及近郊析置内江市,属内江专署领导,专署驻内江市。辖1市、7县。

1952年内江专区属四川省领导。

1953年内江市改为省辖市,委托内江专署代管。

1958年将仁寿县划归乐山专区;原遂宁专区所属安岳、乐至2县划入内江专区。辖1市、8县。

1970年(一说1968年)内江专区改称内江地区,地区驻内江市。辖内江市及内江(驻内江市)、乐至、安岳、威远(驻严陵镇)、荣县、资中、资阳、简阳(驻简城镇)等8县。

1979年(一说1978年4月)将荣县划归自贡市领导;原属宜宾地区的隆昌县划入内江地区。辖1市、8县。

1985年2月,撤销内江地区和内江市,设立地级内江市和市中区。

1989年,撤销内江县,设立内江市东兴区。

1998年2月26日,调整内江市行政区划,设立资阳地区,将内江市的安岳、乐至2个县和代管的资阳、简阳2个市(县级)划归资阳地区管辖。地区行政公署驻资阳市雁江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