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民镇的历史沿革

浏览

因民,原名大水沟,系面山、磨子山和马掌子三山麓两条水沟交汇的水沟,雨季水较大,故名。

民国初年更名为因民,意为“为民众开办铜矿”。

因民全境在清朝时属东川府巧家厅,民国年间属巧家县第三区义侠乡一、二保。解放后改属会泽县,由拖布卡区管辖,设因民、中坪、田坝3个乡。

1954年属东川矿区人民政府,设因民、落雪、联盟、田坝4个乡。

1958年属东川市,1959年设因民人民公社

1984年,改公社为区公所,辖落雪、因民2个镇和田坝、牛厂坪、炉灯、小水井、桃树坪、火麻箐、联盟、天生塘、瓦岗寨、大箐、青龙山、槽子街、红山13个乡。

1988年1月改设因民镇,所辖2个镇改设2个办事处,13个乡改设为13个村公所。

因民镇(2006年)下辖红山、大箐、桃树坪、槽子街、青龙山、炉灯、小水井、田坝、牛厂坪、联盟、火麻箐、天生塘、瓦岗寨十三个村民委员会,老来红、因民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共63个村民小组和6个居民小组。

因民境内有丰富的铜矿资源,明、清就已大量开采。有著名的大水沟厂(现因民)、碌碌厂(现落雪),所产的铜和汤丹等地产的铜皆称“云铜”,色泽如银,久负盛名。据《巧家县志》记载,最盛时期年产粗硐大水沟厂达130至140万斤,碌碌厂达80至100万斤,与汤丹厂所产之铜大部分经会泽等地供京(今北京)铸币。运输全靠人搬马驮,山高路远,死于运铜路上的运工不计其数,一直到解放前仍未通公路。解放后,人民政府非常关心矿山建设,1957年,在崇山峻玲中修通了全长239公里的羊街至因民的铜矿公路。因民矿和落雪矿分别于1960年和1969年建成投产。从二百二到落雪沟、卷槽沟、直至因民,一幢幢楼房、厂房拔地而起,星罗棋布,连成一片,昔日野兽成群的山沟变成了热闹繁荣的矿区集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