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富锦的历史沿革

浏览

,汉语称"富克锦"。

富锦,原名“富克锦”,由明代“弗提卫”或“福题希卫”转音。清代称“富提新”(又作“福替新”)、“福题希”,赫哲语,意为“高岗”。

,汉语称“富克锦”。

周属南慎部,唐属黑水都督府,辽属东京道女真五国部,金属上京胡里改路,元属辽阳行省水达达路。

明永乐七年(1409年)设弗提卫。明王朝建立后,为了进一步加强边防,于奴儿干都司建立前后,又继续增设卫所。其中弗提卫就是永乐七年(1409年)五月乙酉设置,以部人塔失为指挥,归奴尔干都司管辖,卫所建在今大屯古城。

清光绪八年(1882年)设富克锦协领。吉林将军铭安因赫哲兵调赴甘肃有战功,奏设富克锦协领,归三姓(今依兰县)副都统管辖,协领衙门设在嘎尔当屯。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月初四日,于拉哈苏苏(今同江县)置临江州。临江州州官员吴士潋派周霞村为设治员,来富克锦建立设治局。富克锦设治局归临江州管辖。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富克锦设治局为富克锦分防巡检,周霞村为分防巡检,亦归临江州管辖。

宣统元年(1909年)四月十五日,以富克锦分防巡检升改富锦县,属吉林省临江府(今同江县)。八月甲申,于依兰府置东北路道,富锦县直属东北路道。

民国2年(1913年)富锦县属依兰道统辖。

民国17年(1928年)废依兰道,富锦县直属于吉林省。

民国21年(1932年)6月,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富锦,在日本侵略军的操纵下成立伪富锦县公署: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12月1日,伪满政府将东北划分14省,1个特区,2个特别市,富锦县归伪三江省管辖。

1945年8月12日由苏联红军与东北抗日联军共同解放富锦,是年8月13日至10月为无政府时期,群众称为“乱八地时期”。这期间,8月13日由当地的伪官吏、乡绅组织了“富锦县临时治安维持会”,一些伪官吏与乡绅妄图等待国民党接受富锦时借机上台。9月12日由一些曾失掉中国共产党组织关系的抗联战士建立了“富锦县解放委员会”(10月初改为富锦民主同盟)。10月8日成立了富锦国民党部。10月末,中共党员杨振魁等来富锦接管富锦县工作。11月末,中共党员孙为等由延安来富锦成立富锦地区专员公署。

1945年“九三”抗战胜利后,划归合江省管辖。

1946年1月,合江省于富锦县城设立富锦专区,管辖富锦等6县。

1946年6月1日,撤销富锦专区,同时合江省政府决定,将西南部的集贤、三道岗地区划出,设置集贤县。

1947年11月,将西部的新城区划归桦川县管辖。

1949年1月6日,合江省政府令,将同江县并入富锦县,并划为同江区。

1949年5月,合江省并入松江省,富锦县隶属松江省。

1949年6月23日,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准,将绥滨县并入富锦县。

1954年8月,松、黑两省合并后,富锦县隶属黑龙江省合江专区。

1959年4月24日,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富锦县的同江区划归抚远县管辖。

1963年12月30日,国务院批准,将松花江北绥滨地区划出,恢复绥滨县。

1964年3月,富锦、绥滨两县正式分开。

1985年1月,合江地区与佳木斯市合并,划归佳木斯市领导。

1988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富锦县,设立富锦市(县级),为省辖市,由佳木斯市代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