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多旧城

浏览

基多厄瓜多尔共和国的首都,海拔2850米,仅次于玻利维亚的首都拉巴斯,为世界上海拔高度第二的首都。基多原为古老的印第安人城市,是印加帝国北部疆土的首都,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巧妙地融为一体,1979年,基多旧城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城海拔2850米,是在16世纪一个印加城市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尽管历经了1917年的地震,基多仍然是拉丁美洲保存最好、变化最小的历史中心。圣弗朗西斯修道院和圣多明各修道院,拉孔帕尼亚的教堂和耶酥会学院,连同这些建筑华丽的内部装饰都成为了“基多巴洛克风格”的纯正典范,完美地融合了西班牙、意大利、摩尔人式、佛兰德和当地艺术。

拉丁美洲保存最好,改变最小的历史中心——基多城 印加文化的发祥地

厄瓜多尔在公元1830年前叫基多,现基多为首都名。基多,西班牙语为“赤道”之意,因赤道穿过该国而得名。世界上虽有印度尼西亚、民主刚果等十多个国家都是赤道穿越之国,但唯独厄瓜多尔被人称为“赤道之国”。基多城西部原野上森林高大茂密,郁郁葱葱;东部高峻的群峰,终年积雪不化,阳光照射,银光闪闪。基多是拉丁美洲的一座古城,与秘鲁古城库斯科齐名,同为印加文化的发祥地。印第安人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11世纪时这里为基多王国所在地。15世纪末,它已成为印加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里有着光辉灿烂的印加文化遗迹,精致而豪华的宫殿、雄伟庄严的太阳神庙,无不显示了印加帝国建筑技术的高超水平。1534年,西班牙殖民者攻占了基多,使基多沦为殖民地,这一时期,城市又出现典型的拉美殖民地时代的文化艺术。基多有新旧城之分。旧城在西南部,依然保持着西班牙小城市的情调:低矮的房子,圆而尖的屋顶,屋前有个小花园,狭窄陡斜的街道,弯弯曲曲的小巷。新城在北部,是另一番景象。讲究的别墅式住宅,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古色古香的建筑

基多旧城耸立着众多教堂,耶稣会教堂是拉丁美洲最古老的教堂,它虽没有拉美其它大城市教堂那样宏伟壮观,但却反映了16世纪以来受宗教强烈影响的拉美殖民时代的艺术特色。在耶稣会教堂和基多其他著名的教堂里,保存着珍贵的雕刻、塑像和绘画名作。这些生动细腻、惟妙惟肖的艺术作品汇集了土著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和法兰德斯人的艺术天才,形成了“基多学派”。在基多市广场中心树起了一个秀丽的和平之神纪念碑。广场的周围建筑都不高于两层,并有西班牙和罗马等16、17世纪欧洲建筑的特色。厄瓜多尔政府决定保留旧基多市的风貌,它与新兴的现代化建筑形成对比,使人更有古色古香之感。

古色古香的基多古镇

圣弗朗西斯科教堂:圣弗朗西斯科教堂及其毗连的隐修院在基多市中心,占地三公顷。据说,魔鬼在一夜之间就建成了教堂前庭,为的是重新抓获摆脱了它控制的受苦灵魂。在教堂同心半圆形台阶精工巧作的阶石上,出售形形色色的表示宗教信仰的产品:香、圣牌、神像、装饰蜡烛。

市长广场:也名独立广场(因为1906年在此处建起了独立纪念碑),或大广场,是基多城市生活的象征。人们昔日来此交换政治传闻和流言蜚语,传播不同意见,打水,听管弦乐队演奏或摆好姿势照相的这一场所,已变得比过去更为自由、开放而宁静。一度将广场团团围住,像监狱那样的铁栅栏已被拆除,喷水池开放,花辅片片,长椅上坐着退休人员和过往闲人,景色美丽宜人。

大教堂:广场一侧是大教堂。原先那是座不起眼的灰泥建筑,自16世纪以来一直不断在扩建、修缮和装饰。教堂的花格镶板平顶是西班牙摩尔人原作的复制品,建于19世纪中叶。与墨西哥和利马的那些大教堂相比,它尽管只能称作“灰姑娘”,但却与其他基多的教堂一样,都有一处镀金祭坛,咄咄逼人的耀眼光彩征服了来访者,也与其虔诚信徒的贫穷以及踯躅于大门口的那些衣衫褴褛的乞丐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大主教宅邸:在作为神权象征的大教堂对面,则是作为教会权力缩影的大主教宅邸。建筑物正面用罗马数字镌刻有1852和1920两个日期。这座新古典主义建筑物一个出人意表的特征,就是在顶楼建有凉廊,廊柱对称,由栏杆连接,每根柱头均有三角形顶饰。

总督府:同样也是新古典主义建筑,在宏伟的楼梯间的每一侧,都另有内院。建筑物正面饰有呈四方形的巨大的多利斯柱廊,两翼建筑均盖有三角形楣饰。它落成于1830年,恰逢厄瓜多尔共和国宣告成立,遂成为殖民时期的最后一项建筑工程。

基多城市生活的象征——独立广场 世界之半——厄瓜多尔赤道纪念碑

厄瓜多尔赤道纪念碑分为新旧两座。旧碑落成于1774年,位于西经78°27′8″和纬度0°交叉的圣安东尼奥镇,南距首都基多24千米。碑高10米左右,通体用赭红色花岗岩建成,造型呈方柱形,四周刻有E.S.O.N.四个表示东、西、南、北的西班牙字母,以纪念对测量赤道、修建碑身作过贡献的法国和厄瓜多尔的科学家。赤道纪念碑身上刻有“这里是地球的中心”字样。碑顶是一个醒目的大型石刻地球仪,上面有一条象征赤道的白色中心线,从上至下与碑东西两侧台阶上的白线相连,这条白线把地球分为南北两部分。每年3月21日和9月23日,太阳从赤道线上经过,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相等。这时,厄瓜多尔人要在此举行盛大的迎接太阳神的活动,感谢太阳给人类带来温暖和光明。厄瓜多尔人称这块纪念碑为世界之半。旅客们喜欢站在石阶上拍照留念,双脚分别踏在白线两边,以示自己同时站在南北两个半球上。1981年厄瓜多尔政府决定在此碑附近的埃基诺西亚尔谷再建一座新的赤道纪念碑。新碑落成于1982年8月9日。其外型基本与旧碑相同,但比旧碑大三倍。凡是到基多旅游的人,都可领到管理部门签发的一张证书,证明其某年某月某日曾到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一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