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沃夫历史中心

浏览

里沃夫历史中心位于乌克兰西部里沃夫州的重要城市里沃夫。1998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里沃夫建于中世纪后期,作为政治、宗教和商业中心繁荣了好几个世纪。中世纪的城市地形被完好无缺地保存下来,特别是反映不同的民族在此居住的证据。这里还有许多精巧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及其后的建筑。

里沃夫历史中心位于乌克兰西部里沃夫州的重要城市里沃夫 中心概况

几个世纪以来,里沃夫历史中心在西乌克兰的政治、宗教和商业活动中曾经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文化底蕴丰厚,在整个乌克兰和欧洲地区可算是一颗多元文化的璀璨明珠。它完整地保存着中古时期的都市面貌,同时在它的街区里耸立着许多保存完好的哥特式、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及以后各时期雄伟壮观的建筑物。

地理环境

里沃夫市位于乌克兰共和国西部,离波兰共和国不远,波尔特瓦河和祖布里亚河从城市地下流过,城市建于七座小山上,仅600平方米的面积延伸至巴尔干和黑海。城市建于13世纪中期,创建者为加里茨一沃伦大公达尼罗•加里茨基。因大公的儿子名叫里夫,故城市得名里沃夫。“里夫”一词在乌克兰语中意为“狮子”,所以该城的标志当然就是狮子了。据说,城内大大小小、不同形状的狮子塑像就有100多个。

里沃夫建于中世纪后期,作为政治、宗教和商业中心繁荣了好几个世纪 历史演变

里沃夫城于1256年见于史籍。1270年,里夫大公将它定为首都。1340年4月,波兰国王卡兹米尔攻入城内并在此建城堡,他大肆抢掠公国的珍贵财宝,并下令烧毁古城。在贵族第米特里•捷契克的领导下,里沃夫市民奋起抵抗,将侵略者驱逐出境。但从1387年起,里沃夫还是陷入波兰国王的统治之下,城内贵族使用波兰语,宗教上信仰罗马天主教,但大多数平民仍然信奉乌克兰东正教,讲正统的乌克兰语。以后里沃夫人民又皈依希腊天主教,承认教皇为精神上至高无上的权威。1648年春天,乌克兰民族英雄巴格丹•赫梅里尼茨基领导的哥萨克军队攻打到这里,城市被包围,在里沃夫市民的支持和帮助下,克里沃诺斯率领的军队曾将城堡占领。

1772年,里沃夫被划归奥地利管辖,并确定为新创建省的行政中心,取名列姆别尔格。1784年这里建起了第一所大学,即现在的国立里沃夫伊万•弗兰柯大学,当时授课的语言是拉丁语、德语、波兰语和乌克兰语。19世纪下半叶,里沃夫在建筑、贸易运输和工业生产中获得了持续长足的发展,在政治上它成了乌克兰民族运动的中心和乌克兰、波兰及犹太文化的集中地,许多杰出的文化先锋和政治领袖都居住在这里。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里沃夫被宣布为新独立的西乌克兰共和国的首都,但波兰重新建国之后,它又派兵重新占领了该市并统治到1939年9月。其后里沃夫随西乌克兰一起并入乌克兰苏维埃加盟共和国。1941年德军占领该市,并在此建立集中营,杀害了成千上万的犹太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里沃夫才又回到乌克兰人民手中。苏维埃时期,这里是乌克兰持不同政见者的重要活动中心,20世纪80年代后期,它又成为乌克兰争取主权和民主的领导基地,著名的民族运动组织“鲁赫”就产生于此。曾于1946年遭禁的希腊天主教也重新开始活动。1991年8月,苏联解体后,里沃夫走进另一种生活。

在里沃夫街区里耸立着许多保存完好的建筑物 人文价值

里沃夫地处中欧,自古以来就与周边国家的人民——鞑靼人、日耳曼人、匈牙利人、波兰人、立陶宛人、亚美尼亚人奥地利人瑞士人等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它很快成为连接东西方的贸易通道。到17世纪上半叶,城市已经拥有2.5万—3万人,约有30个工匠组织活跃在133种行业中。

由于城市统治者的不断变更,各国占领者将自己国家的生活习俗、文化艺术、宗教流派和建筑风格——哥特式和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和罗马式、帝国式和洛可可式,引进到里沃夫,再加上里沃夫是个多民族的城市,除主要居民乌克兰人以外,这里还居住着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罗马尼亚人、波兰人、犹太人、希腊人、摩尔多瓦人、意大利人、塞尔维亚人等。因此,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与占主导地位的乌克兰本民族文化传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多元的生活方式奠定了里沃夫的多元文化基础,这一切明显地反映在里沃夫的城市风貌上。

这里的房屋保存着完整的中世纪中欧都市风味

城市有老城与新城之分。1658年,获得贵族特权的富裕居民设法吸引了众多来自意大利、荷兰、德国、亚美尼亚、俄罗斯和波兰的艺术家,他们与乌克兰艺术家一起在老城创作了具有各自独特风格的艺术珍品。这里建有古堡、市场、广场,也有欧洲罕见的古旧街道、煤气街灯、老式邮局、马拉四轮驿车、大型坐式自由女神雕塑…………这里的房屋保存着完整的中世纪中欧都市风味,布局密密匝匝、鳞次栉比,色彩缤纷斑斓,造型奇特多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