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Hongkong)

浏览

中国进出南海门户,远东自由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位于珠江口东侧深圳市之南,距广州市约130公里。地居世界航道要冲,扼华南门户。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3部分;陆地面积1071.8平方公里。其中香港岛75.6平方公里,九龙11.1平方公里,“新界”(包括大屿山岛等周围230多座岛屿)975.1平方公里,另新填土地9.2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6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15.6%,人口578.5万(1991年3月)。地少人多,80%的人口集中于背山面海的狭长地带,人口密度极高。98%居民为中国同胞,尤以广东籍居多。

  香港已有近6000年的开发史。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已有使用新石器和陶器的中国先民在此居住。唐代,中国军队已驻守于香港地区并在海上巡视。从宋至明,中国内地居民迁居香港者日众。明末清初,香港岛上的香港村已成为广东东莞等地所产沉香的出口要地。清代香港归广东省新安县(今深圳市)管辖。鸦片战争后,1842年,英国殖民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先侵占香港岛,1860年再次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割去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部分(即九龙),1898年又迫使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新界”(内九龙城管辖权仍属中国),租期99年。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香港问题,经过中英两国政府近年来的反复谈判得到了圆满解决。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国政府决定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英国政府在同日将香港交还中国。

  香港地区原为大陆山脉的延伸部分,后因山体沉降和海水入侵,形成今日的半岛和岛屿,多起伏山丘,平地窄小。香港岛为本地区第2大岛,东西长,南北窄,地势高峻,山峦陡峭,最高峰太平山海拔552米。香港岛和与之隔海对峙的九龙半岛南端是香港的心脏。岛的北部和九龙半岛南部为工商业发达地区,中隔一深水海港。荃湾和柴湾一带则为工业区。九龙半岛原为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的丘陵半岛,经长期开发,西南较为宽阔的平原已成为市区拓展的中心,东北部平原则早已辟为启德机场。机场南端为火车总站及中华电力公司发电厂和香港联合船坞地区。半岛南端尖沙嘴天星码头附近一带,为港九最为繁盛地区和万吨以下远洋巨轮停泊地。九龙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连同周围岛屿称为“新界”。九龙和“新界”地势较高,山岭连绵,呈东北—西南走向排列。位于“新界”和九龙半岛中央的大雾山,主峰海拔957米,是香港地区最高峰。从大雾山向西北和西南,地势逐渐降低,多为一些海拔约200米以下的侵蚀丘陵或冲积平原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元朗、屏山、坳头、田心和屯门一带为“新界”人口较密集之地。1977年以来成立了工业村公司,在大埔圩和元朗设立工业村,为不宜在高层工业大厦内设厂生产的行业提供建厂的土地。大屿山岛为香港最大海岛,面积141.6平方公里,约为香港岛的2倍。岛上凤凰山海拔935米,是香港地区第2高峰。

  岛西的大澳、龙井头(东冲谷)等为渔业基地。长洲岛西与大屿山岛的大浪圩、南与孤岛石鼓洲形成犄角,为一天然渔场。岛以东的海滩为香港著名海水浴场。南丫岛是香港地区第3大岛,岛上丘陵直逼海岸,岸线较平直。岛西北部榕树湾建有渔村。此外,还有坪洲东北的青衣岛等。

  香港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每年10月~翌年4月多东北风,干燥寒冷;5~9月多西南风,炎热潮湿。年均温22℃。7月和8月为最热月,均温26~31℃;2月为最冷月,13~17℃。年均降水量2225毫米,多雨年份可超过3000毫米。夏秋常受台风侵袭。

  香港地区既无高大山体以涵养水源,又无广大平原供河流发育,且干湿季明显,雨量分配不均,时而山洪暴发,时而河溪干涸。“新界”与深圳边境的深圳河是本地区最主要河流,长37公里,干流16公里,年均流量12.1立方米/秒。香港地区一遇降水减少,居民生活用水相当紧张。为满足香港地区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用水需要,1961维多利亚港年起修建广东东江引水工程,将东江水源源不断引进香港;1985年又完成了深圳水库扩建工程。

  香港原系南海海滨小渔村。1842年被英国侵占后;迅速发展为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基地,并辟为自由贸易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经济以转口贸易为主。50年代后,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和各种装配业,加工工业和金融业现已为香港重要经济支柱。60年代发展了以装配为主的电子工业。70年代房地产业迅速发展。工业部门集中,结构单一,以轻工业为主,多为小型厂,并以劳动密集型居多,适应能力强,现已形成了以纺织、制衣、电子、钟表、塑料、电器等为主的出口加工工业体系,产品占全港出口产品的74%。整个工业发展正处于由劳力密集向技术密集、商品优质化的转变时期。目前,香港所产钟表、成衣、蜡烛、塑料花、手电筒、假发等的出口量居世界第1位。

  其中纺织、制衣和服饰工业(包括手提包和仿造珠宝饰物)以出口额和就业人数计,是香港最大的工业部门,占香港产品出口总额的38%,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服装出口地区。重工业主要有普通机械、造船、修船及建筑用钢铁和水泥生产,但所占比重很小。香港基础工业较薄弱,工业所需原料和燃料全赖进口。工业原料主要从日本和中国大陆进口,加工后的工业产品以海外为市场,约90%出口,主要销往美国和西欧等。

  20世纪中期以前,香港以耕种为生者甚众,农村遍布“新界”和大屿山岛等地区,农业以水果、蔬菜、花卉和禽畜饲养业为主。农田、菜地、花圃多集中于“新界”元朗周围地区。但随工业发展,农田被大量占用,耕地已不及全港土地面积的1/10,农民和渔民则不及总人口的1%。近年海洋捕捞产量猛增,但生猪、菜牛、鸡、鸭、鹅和塘鱼等鲜活产品,长期以来主要靠内地和邻近的广东省提供。

  香港地区岛、洲众多,海岸曲折绵长,总长近800公里,其中陡峭石质岩岸约占70%。位于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的维多利亚湾,港阔水深,是足以与美国旧金山、巴西里约热内卢相媲美的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港湾面积59.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约10.9米,宽1.6~9.6公里,有3个主要入口道,吃水12米的巨轮可从东边鲤鱼门自由进出。维多利亚湾内有74个巨轮泊位,九龙的葵涌集装箱码头长2650多米,设有7个集装箱船泊位,并附设有128公顷货物装卸区,可供世界最大的6万吨集装箱船停泊。香港又是自由港,采取自由贸易和自由企业政策。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港口使香港成为亚洲水运中心。每年有3万多艘远洋货轮和10万多艘内河船只进出,1991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1亿吨。集装箱运输发达,是世界最繁忙、效率最高的港口之一。

  香港是亚洲仅次于日本东京的第2大航空港。位于九龙半岛东北部的启德机场,跑道长3390米,有32个停机位,另有5个货运停机位,可供巨型飞机升降,日夜可通航。平均每5分钟就有1架飞机起飞或降落。是世界最繁忙的机场之一。

  香港陆上交通方便。粤港之间陆上交通客货运输主要靠广九铁路,次为文锦渡、沙头角和落马洲汽车通道。筹建中的广州—香港—澳门高速公路,全长267公里,建成后从香港九龙经广州往澳门,只需2个多小时。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建有可通汽车的海底隧道。目前隧道汽车流量,日达11万辆左右。第2条海底隧道也将启用。香港的城市交通也相当发达,地面公共交通、架空道路与70年代中期以来陆续兴建的3条地铁线(全长38.6公里)组成了香港完整的立体化城市交通网。

  对外贸易是香港重要经济支柱之一。香港资源缺乏,地域狭小,经济以贸易为本。香港国际贸易渠道畅通,是举世闻名的贸易港口。1991年进出口贸易总额高达1.54万亿港元。

  香港与纽约、伦敦、苏黎世同为世界重要的黄金市场和金融中心。1988年底,香港有银行158家,其分支机构1500多家;世界著名大银行及各国银行代表办事处有110多家,金融业在香港称为百业之首,其发展对香港甚至对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均起重要作用。

  香港旅游业也相当发达。1991年来港旅游人数超过600万,旅游是外汇收入的第三来源。同时,香港外出旅游人数也日益增多,年达900万人次,以前往国内各地旅游为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