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JiangsuSheng)

浏览

中国东部沿海省份。位于长江、淮河下游。简称苏。东濒黄海,北接山东,西邻安徽,南连浙江。东南与上海市毗连,京杭运河纵贯南北。介于北纬30°46′~35°07′,东经116°22′~121°55′。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1990年人口6705.6519万。辖11省辖市、15县级市、49县。省会南京市。

  自然条件地质省境以盱眙—响水断裂带为界分为两大部分:北部属中朝准地台,其中郯庐断裂带以东为胶辽台隆南缘,由前震旦纪变质岩系构成东北部的低山丘陵,富含磷灰岩等沉积变质矿床。现已探明的巨型磷矿带储量在1亿吨以上,特大型金红石矿床亦位于此区;断裂带以西属鲁西断隆,多震旦系和寒武—奥陶系灰岩丘陵,石炭、二叠纪煤系分布较广;郯庐断裂带沿线则形成一系列白垩系砂砾岩构成的丘陵。南部属扬子准地台的下扬子台褶带和苏北断拗。下扬子台褶带占省境西南部,系古生代以迄中生代三叠纪的拗陷带,经受印支、燕山运动,形成构造复杂的褶皱带,并随多期岩浆活动而产生多种金属矿产,如铁、铜、钼、铅、锌、锰等。苏北断拗是白垩纪以来的陆相断陷盆地,地面不断下陷,经受后期沉积而成为平原,局部地区具有良好的储油构造和盐矿层埋藏。栖霞山已探明有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和独立金银矿床以及伴生硫铁矿。

  地貌与水系省境以平原为主,地面高程在45米以下的平原低地占总面积85%,其中半数以上在5米以下;低山丘陵和岗地合占15%,主要分布在盱眙—响水线以北和省境西南部。江苏是以水域面积辽阔著称的省份,水面面积合计约占总面积17%。共有大小河流和人工河道2900余条(不包括田间渠道),湖泊200多个,分属长江、淮河和泗、沂(见沂河)、沭(见沭河)等水系,又有京杭运河自北而南贯穿其间,相互连通,构成完整的水道系统,富航运、灌溉和水产养殖之利。海岸线南起长江口北岸启东县连兴港东侧蓼家嘴角,北止赣榆县绣针河口,长953.9公里。根据地貌成因和水道系统,全省可为6区:

  (1)沂沭低山丘陵平原区。位于省境最北部。大体与沂、沭河流域范围一致,是鲁中南山地南延部分。连云港市郊的云台山主峰玉女峰,海拔625.4米,为全省最高点。沿河有宽广的冲积平原

  (2)徐淮黄泛平原区。位于省境西北部,系黄淮大平原的组成部分,为上覆薄层黄泛冲积物的侵蚀平原。平原由西北部逐渐向东南低落,丰沛平原西部43米,徐州市郊约30米,淮阴市郊约10米,涟水县东5米以下。徐州市郊和铜山县北部有寒武、奥陶系灰岩残丘分布,海拔多在100~200米,以徐州市郊的九里山、云龙山著名。残丘两侧有石炭、二叠系煤田分布。

  (3)里下河低平原区。位于苏北灌溉总渠和通扬运河间,西起高邮湖群,东抵串场河畔。当第四纪冰后期最大海浸时,为浅水海湾,后经长江、淮河泥沙填积、封淤,逐渐演替为潟湖,为淡水湖泊。黄河夺淮期间又受大量泥沙沉积,再经围垦利用,形成现今河渠纵横、湖荡罗布的低平原。里运河西侧地面高6~11米,里运河和串场河间的低平原地面高2~6米,射阳河上游最低处仅1.1米,周高内低,形如釜底,其间埋藏着丰富的盐矿层。

  (4)苏北滨海平原区。位于省境东部沿海,北起云台山,南接长江三角洲,西连沂沭低山丘陵平原、徐淮黄泛平原和里下河低平原,是近2000年来淤涨而成。地势坦荡,地面高程皆在5米以下,其中射阳河中游最低处为0.9米,是全省平原最低处。滨海平原是苏北内河外排入海通道,受地势低平和海潮顶托影响,水流平缓,河曲最为发育。海岸线平直,全属泥质平原海岸。滨海平原大部已开辟为农田,成为江苏省重要植棉基地。沿海滩涂面积广阔,是可资开发的重要土地资源。

  (5)长江三角洲区。主体在江苏境内。在长江携带的泥沙填积下,逐渐形成现今由长江南北两岸沙嘴、太湖低平原和新三角洲组成的三角洲平原。南北岸沙嘴形成最早,北岸沙嘴延伸于扬川、泰州、如皋、如东一线,地面高程6~8米;南岸沙嘴起于镇江市以东小河镇,经江阴、常熟、太仓、松江达于王盘山,地面高程4~7米。太湖低平原边缘地面高程4~6米,底部2.5~3.5米。现平原上尚有以太湖为首的数以百计的大小湖泊,自古以“水乡”著称。太湖湖中及其东侧还兀立有许多由泥盆系砂岩、二叠系灰岩和燕山期花岗岩构成的残丘,一般海拔100~200米,少数山峰海拔300米以上。新三角洲平原由南北沙嘴之间的沿江平原、江心沙洲和滨海平原组成,地面高程2~4米,仍未完全脱离特大洪水和海潮威胁,主要靠堤防或海塘防护。

  长江在省境长418公里,具有江阔水深,流量丰富,比降和缓和深受海潮影响等特点,万吨海轮可以直驶沿岸的南通市狼山港、张家港市张家港、镇江大港和南京新生圩港,有“黄金航道”之美誉。沿江除在南京下关有秦淮河汇入、在六合有滁河注入外,还在镇江、扬州以下与京杭运河及淮河入江水道、太湖水系息息相通。

  (6)宁镇杨低山丘陵岗地区。位于省境西南部,是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褶带的组成部分,由一系列结构复杂的低山丘陵、岗地、盆地、河谷平原组成。

  宜溧山地延伸于苏、浙、皖界上,海拔约300米,主峰黄塔顶611米,为全省第2高峰;山前二叠系和三叠系石灰岩丘陵溶洞发育,以善卷洞、张公洞、慕蠡洞和灵谷洞著名。宁镇山脉主体蜿蜒于南京、镇江间,耸峙于长江南岸,山体主要由古生界和中生界三叠系灰岩、砂岩、页岩构成,一般海拔200~300米,主峰钟山(又称紫金山)海拔448米,坐落于南京市东郊。茅山山脉介于宜溧山地和宁镇山脉之间,略作南北向伸延,主要由泥盆系砂岩构成,主峰丫髻山海拔410米。长江沿岸和秦淮河、滁河、荆溪谷地均有宽广的冲积平原,高淳、溧水境内有固城湖、石臼湖、丹阳湖等湖盆平原,农田密布。

  另有老山山脉延伸于江浦县境内。仪六盱丘陵岗地起伏于六合县、仪征市、金湖县和盱眙县境内。

  气候植被与土壤全省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年均温13~16℃,由北而南递增。1月均温-1.5~3.5℃,作为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的0℃等温线大致沿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一线通过。7月均温在26℃以上,由东北沿海赣榆县的26.5℃递增到西南内陆高淳县的29.1℃。无霜期210~240天,徐、淮各地为210~220天,江淮间为220~230天,江南为230~240天。10℃以上的持续期和活动积温值分别为210~230天和4352~5045℃。年降水量800~1200毫米。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一线以北,雨季较短,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下;以南深受梅雨和台风影响,雨季较长,降水较多,江淮间为900~1100毫米,沿江为1100毫米,宜溧山区为1200毫米左右。4~10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70%以上,徐淮海一带更在85%以上。

  自然地理区在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全省分属于3个自然地理区。

  华北平原半旱生落叶阔叶林区隶属于中国东部季风区华北湿润、半湿润暖温带地区。包括省境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地区,以冬温低为特点。可以沭河谷地为界分为东西2亚区,即沂沭低山丘陵平原亚区和徐淮黄泛平原亚区。两亚区均盛行二年三熟旱粮轮作制。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有水源的地区实行旱改水,推广了冬小麦、早熟中稻一年二熟轮作制。现已基本为稻麦两熟轮作制,是省内主要产粮区。

  北亚热带长江中下游平原混交林区隶属于中国东部季风区华中华南湿润亚热带地区。包括省境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一线到宜溧山地北麓间地区,可分为3个亚区,即江淮平原亚区、长江三角洲亚区和宁镇杨低山丘陵亚区。

  区内的土壤类型多样,低山丘陵区以砂页岩风化物为母质的土壤属黄棕壤,下蜀系黄土岗地的土壤为次生碳酸盐黄棕壤,冲积平原多为非石灰性冲积土,滨海平原属盐土。水热条件适宜于麦稻一年二熟轮作制,在长期水旱轮作耕作条件作用下,凡平原区土壤大都发育为水稻土,仅滨海平原植棉区土壤仍具有旱作土壤的特点。

  中亚热带长江南岸丘陵盆地常绿阔叶林区与前区同属华中华南湿润亚热带地区。省境最南部的宜溧山地属此区的浙皖低山丘陵亚区。山地已营造为毛竹林,漫山遍野,有如“竹海”;山前坡麓则营建杉木林和茶园。为省内重要林业集中产地。平原谷地辟为农田,盛行麦稻轮作一年二熟或一年三熟制。

  发展简史江苏省是中国人口众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省区。据历史文献考证,连云港市海州一带是黄帝时代的“少昊氏遗墟”,徐州市及其附近是唐尧时代的“大彭氏国”,到了商末,又有太伯、仲雍兄弟在无锡梅里(今梅村)建立了勾吴,带来了中原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成为开发江南的创始人。

  到春秋战国时期,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已初具规模,沟通长江、淮河的邗沟(今里运河前身)和沟通黄河、泗水的古汴水(在徐州以西,今已湮没)都已开通,通过淮河及其支流泗水的联系,江苏南北的水路交通基本贯通。

  彭城(今徐州市),吴(今苏州市)、邗(今扬州市)、金陵(今南京市)等已具城邑规模。宜兴县丁蜀镇已设窑烧制陶器,运销各地。

  秦汉时期,手工炼铁业和煮盐业逐渐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首先在徐淮地区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随后以盐渎县(今盐城市)为中心的淮南煮盐业兴起。汉初又开凿了广陵茱萸湾(今扬州市湾头)到如皋蟠溪间的运盐河,为通扬运河的前身。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战乱频繁,北方人民纷纷南迁,带来先进的铁制农具和耕作技术。沟通太湖和长江的江南运河(见京杭运河)及西南山区的赤山湖、练湖等塘堰灌溉工程先后兴建。太湖下游的荒地开始垦殖,江南农业有较大发展。隋大业元年(605)开凿通济渠沟通黄河和淮河,并改善山阳渎(今里运河)和江南运河的航道。唐、宋二代,江南各地和长江中游荆襄各地的漕粮和贡品,亦均经由上述诸运河运往长安(今西安市)和汴京(今开封市)。运河沿线的润州(今镇江市)、扬州、山阳(今淮安市)均已成为著名漕粮转运口岸和商业都会,以扬州最为繁荣,曾吸引大食(今阿拉伯诸国)、波斯(今伊朗)、新罗(今朝鲜)、日本等国商人前来贸易经商,富甲天下。是时,海外船舶可溯吴淞江直抵苏州城下,采购丝绸绫缎等产品,使苏州成为江南第1大城。

  唐中叶始在江南、淮南兴建海塘工程,五代和北宋在太湖低平原开凿河网,初步形成“七里一横塘,十里一纵浦”,处处可以引灌,村村可以通航的“江南水乡”,并推广“刈麦种禾,一岁两熟”的耕作制度,使江南的农业成为全国富庶之地。其时,淮南亦为农盐两利的局面,徐州一带仍是“一熟可资数岁食用”的农业丰稔景象。徐州利国的冶铁业,南京、苏州、杨州的绸织业和造船业也都规模空前。12世纪金人南下,宋室南渡,再度引起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在南宋控制下的江南,继唐之后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普遍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出现“田连阡陌,农业丰收”的景象,“苏常熟,天下足”之谚始于此时。淮南煮盐业此时最盛,为南宋一大利源。徐淮一带战争频繁,加之黄河于1128年南下夺淮,常发水灾,经济日趋衰落。从此,江南的人口和农业、手工业生产开始超越徐淮,这是江苏南北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元代为适应建都北京(元称大都)之需,辟刘家港(今浏河镇)为江南漕粮经由海路北运的港口,并初步完成京杭运河的开凿工程。后经明代修整,奠定京杭运河的规模。刘家港于永乐元年(1403)开放为对外贸易口岸。郑和七次由此率舰出航,历访亚非诸国。明初定都南京(称应天府),苏南桑蚕、麻类和棉花产量大增,太湖低平原成为桑蚕基地,苏州、南京成为全国最大丝绸工业中心。吴江县盛泽镇丝绸业亦兴起于此时。自松江纺织女工黄道婆自海南岛传入棉纺织工具和技术之后,普遍种植棉花和兴起手工棉纺织业。至清乾嘉年间丝绸工场和棉织工场已在南京、苏州、常州、镇江等城市和吴江县盛泽镇大规模发展。

  明、清时期,淮南滨海平原淤涨迅速,海远卤淡,渐不宜盐,开始走向废盐兴垦植棉的发展道路,到20世纪初成为江苏省重要植棉基地。淮北晒盐业则日渐发达,逐步取代淮南的煮盐业成为江苏盐业生产基地,两淮(指淮安市和淮阴市)和扬州也随之变为淮北盐转运口岸,新浦(今连云港市新浦)则为淮北盐业集散中心。鸦片战争后,上海发展为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和近代工业中心,江苏毗连上海,成为外国商品倾销地。为挽回利权,民族工业于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在邻近上海的苏州、无锡、南通等地纷纷兴起,如1880年苏州、无锡改用铁机取代过去的木机缫丝,1882年徐州贾汪煤矿建立,1895年后苏州苏纶纱厂、无锡勤业纱厂和茂新面粉厂相继创建,南通大生纱厂和南通资生机器厂相继建成开工等,为江苏省近代工业兴起之契机。迨长江航运兴起,沪宁铁路和津浦铁路先后建成通车,又加速了南京、无锡、苏州、常州、镇江和南通等地民族工业的发展。1936年江苏棉纺织工业拥有纱厂20家、布厂102家,其设备能力有纱绽57.8万枚,线绽2.06万枚,布机1.6万台;丝绸工业拥有缫丝厂41家,绸织工厂9家;面粉工业共有厂家12户,日产面粉4万袋。此外,在南京和徐州尚有水泥、化工、煤炭开采等企业。

  人文概况:人口与民族人口总数6705.6519万,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654人,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省区之一。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开发历史的先后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人口密度地区差异显著。长江三角洲沿江各县水利条件好,高产稳产,多种经营发展,乡镇企业发达,人口密度最大,平均每平方公里均达700人以上,沿江的泰兴、靖江、如皋、南通、海门、启东、江阴、张家港等县市高达950人以上。人口密度较小之地,一是山地丘陵面积较广的西南宁镇扬低山丘陵区各县和东北沂沭低山丘陵区各县,二是开发历史较迟的滨海各县,平均每平方公里为300~500人。

  江苏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21.24%。1万人以上的城镇90多个,其中1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南京、徐州、无锡、苏州、常州、镇江、南通、扬州、连云港、淮阴、盐城等市。

  民族构成汉族占总人口99.82%,40多个少数民族共占0.18%。其中回族最多,余为满、蒙古、壮、苗、朝鲜、侗、白、藏、土家、高山、彝、布依、维吾尔等。

  经济概况:江苏省是中国工农业生产发达的省份,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3448.96亿元,其中工业产值2861.98亿元,农业产值586.9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和工业总产值均居中国首位。农业产值次于鲁、川,居第3位。

  农业1949年以来,江苏省农业发展较快,粮食、棉花、油料产量和肉猪出栏数以及蚕茧、果品、茶叶、水产品等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人均占有农、畜产品数量有明显增加。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大力发展机电排灌和农业机械化,基本实现了耕作、植保、脱粒和粮食、油料、饲料、棉花等加工的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在化肥生产和农村用电方面也进行了大量投资,从60年代初期开始,普遍进行了农业区划和农业自然资源调查等工作,因地制宜地规划各地农业生产。70年代以来,更提倡农、副、工综合发展,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壮大了集体经济,为农业进一步发展积累了资金。

  1991年全省粮食总产量599亿千克,皮棉46万吨。

  (1)1990年全省农用地557.16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54.95%,其中耕地455.77万公顷,林业用地(包括各种林用地和经济林用地)63.27万公顷,已养殖淡水面积38.12万公顷。在农业生产总值中,由于乡办工业的发展,使种植业的比重有明显下降,副业(包括村办工业)、畜牧业和渔业的比重有较大幅度上升。

  20世纪50年代以来,首先针对洪、涝、旱、渍等自然灾害频繁的特点进行水利建设,先后兴办的大型水利工程有导沂整沭,增辟淮河入海入江水道,兴建江都、镇江谏壁、奏淮河等抽水机站和以京杭运河为骨干的江水、淮水北调工程,整修江、海、河、湖堤防1.5万公里,开挖和疏浚引排骨干河道3万余公里,整修大、中型涵闸200余座,建设中、小型水库、塘坝1200余座,发展机电排灌站和井灌站2;3万余座以及大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形成了洪、涝、旱、渍综合治理,水利、水运、水产综合利用的大、中、小型结合的水道系统。其次,结合水利建设大规模改良以盐、碱、冷、湿为主的低产土壤,使苏北滨海平原的盐土区、徐淮地区的花碱土区和里下河低平原的一熟沤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均获得很大程度的改善,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第三,针对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技术特点,于60年代初期划分全省为太湖、宁镇扬、沿江、沿海、里下河和徐淮6个农业区的基础上,确定各区不同的生产重点,逐步形成了以太湖、宁镇扬和里下河3农业区为重点的稻、麦为主的粮食和油菜籽生产基地,以沿江和沿海两农业区为重点的棉花生产基地,以徐淮农业区为重点的小麦旱谷为主的生产基地。第四,在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还因地制宜地改革耕作制度,以充分利用各地的水热资源。80年代江苏省南北地区间的农业生产差距正在缩小。

  (2)林业是江苏省农业生产的薄弱环节,产值历年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1%强。用材林大致与低山丘陵分布一致,宁镇扬农业区居首位,约占林地面积2/5,其中以宜溧山地最集中。次为徐淮农业区,其东北部云台山地林地面积最大。农田林网和四旁绿化面积以徐淮农业区和沿海平原面积最多。木材蓄积量徐淮农业区比重最大,占全省近1/2。毛竹林近4/5集中于宁镇扬农业区,以宜溧山地最多。

  (3)太湖农业区为中国主要蚕桑区之一。抗日战争期间遭受严重破坏,1949年后,在进行农田基本建设中,对残存桑园进行适当调整后,面积又略有缩小,一度使江苏省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下降。60年代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把桑蚕产区由原来的太湖农业区向宁镇扬农业区的低山丘陵、沿海沿江农业区和徐淮农业区的西部推广。1990年全省桑园面积11.6万公顷,桑茧产量120吨。现已形成3个重点桑蚕产区:一是太湖农业区老桑蚕区,以吴江县产量最多;二是苏北通扬、栟茶、串场等河流沿岸新桑蚕区,20世纪80年代发展迅速,蚕茧产量已有后来居上之势,以海安县产量最多;三是徐淮农业区西部新桑蚕区,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潜力大。

  (4)全省果树资源丰富,1990年果园面积10.48万公顷,水果产量约49.33万吨。果品自给率约达半数。现已初步形成三大果树栽培区:一是徐淮农业区温带落叶果树栽培区,以苹果、梨、葡萄、桃、板栗为主,成片集中于黄河故道中;二是沿江农业区果树栽培区,以水蜜桃为主,板栗、银杏次之,扬州市的泰兴县有“银杏之乡”美称;三是太湖农业区的太湖岛山和沿岸丘陵亚热带常绿果树栽培区,是省内柑橘、枇杷、杨梅等常绿果树集中地,其中以吴县东、西洞庭山最集中,栽培历史最悠久,20世纪70年代以来,常绿果树有向太湖周围、宜溧山地和长江沿岸等小气候温暖地区发展的趋势。

  (5)江苏省植茶始于三国,盛于唐宋,清代以来,生产衰退。20世纪50年代以来,茶园面积扩大,全省茶园面积已达1.3万多公顷。传统名茶“碧螺春”和新创制的南京“雨花茶”较著名。全省茶园可分为三个类型区:一是太湖沿岸低山丘陵和宜溧山地为适宜区,单产高、质量好,经济收益大;二是宁、镇低山丘陵发展潜力大,单产高、质量亦佳;三是仪六、盱眙低山丘陵和云台山地为可栽培区,由于纬度高,茶树越冬易受冻害,产量低而不稳。

  (6)江苏畜牧业多为农村副业,形成农牧结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特点。凡粮食高产或产量较多的地区,如太湖、沿江和徐淮3农业区,生猪饲养多。山羊以沿江、沿海农业区为最多,湖羊局限于桑蚕业和常绿果树发达的太湖农业区,细毛羊与寒羊的杂种羊集中于徐淮农业区。大牲畜中的黄牛、马、驴、骡等集中于以旱地为主的徐淮农业区,水牛集中于以水田为主的里下河沿江农业区。由于农业机械的普遍使用,大牲畜逐年减少。水禽集中于里下河和太湖两农业区,家禽遍及全省农村。

  (7)江苏是全国内陆淡水水域面积最广省份,并拥有长达1039公里的海岸线,辽阔的滩涂和长江口、吕四、大沙、海州湾等4个近海渔场,是发展渔业的有利条件,但水域环境污染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使渔业成为农业生产的薄弱环节。20世纪80年代以前其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1~1.5%,1990年上升到9.5%左右,水产品总量居中国前列,淡水产品产量居第2位。淡水捕捞和淡水养殖主要集中于长江、太湖、洪泽湖、里下河等水域及其沿岸地带。海洋捕捞以连云港、黄沙港、掘港、吕四港、浏河港、浒浦港为主要基地,海洋养殖则集中于海州湾和射阳、大丰、东台、如东、启东一带滩涂。

  (8)农村副业,除乡镇工业和养蚕业外,全省农村刺绣、花边、编织、养蜂等亦称发达,1990年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2%以上。

  农业区全省分为6大农业区:

  (1)徐淮农业区。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区,林果业、畜牧业和海洋养殖业也有一定基础。

  (2)里下河农业区。

  粮、油和水产、禽蛋生产基地。

  (3)沿海农业区。耕作历史短的区域,是中国重要的植棉基地,亦为海洋捕捞业和养殖业基地。海岸线长,滩涂面积广,土地后备资源潜力大。

  (4)沿江农业区。耕作技术水平高,土地利用率高,粮、棉和其他经济作物并重,农、副产品商品性高的农业区。

  (5)太湖农业区。历史上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也是中国著名商品粮、养猪、淡水渔业和桑蚕业基地。近年农村副业和乡镇工业发展迅速,成为中国农、工、副最发达的地区。

  (6)宁镇扬农业区。江苏主要林业基地,毛竹、茶叶生产占重要地位。粮食生产和畜牧业亦有发展。

  工业1949年以前,全省工业主要是棉纺织和食品加工(如面粉、碾米等),在工业产值中,轻纺工业比重达90%,重工业各部门很薄弱。而且上述工业几全集中长江沿岸和沪宁铁路沿线的南京、镇江、南通、常州、无锡、苏州等地,苏北几乎是工业空白区。50年代以来,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很大增长。地区分布也有变化,苏北地区的主要城市先后建立了自己的工业部门,苏南、苏北工业产值之比大体是2:1。

  (1)机械制造工业是江苏首要的工业部门,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4强。机械制造业基本是1949年后逐步建立的,发展迅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已能自行设计、制造各种精密和大型机床、多种型号汽车、各种柴油机、手扶拖拉机、中型拖拉机、冶金设备、矿山机械、电站设备、电子仪器、精密仪器、内燃机车、轻工机械及各种电器制品等。以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徐州、南通等市为主要生产基地,连云港、镇江、扬州、淮阴、盐城等市次之。无锡的通用机械、家用电器,常州的小功率柴油机、手扶拖拉机、戚墅堰的内燃机车,南京的各种电子工业产品、汽车、船舶、客车车辆、光学仪器,淮阴市的中型拖拉机,苏州的医疗器械、家用电器、电子仪器,徐州的矿山机械等均居国内一定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积极开发高精尖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成套设备水平,为工农业生产现代化提供新装备。

  (2)纺织工业是传统的重要工业部门。在工业内部结构上,棉、毛、丝、麻、化学纤维五大部门俱全,纺织、印染、针织、纺织机械制造行业配套。

  纺织业产值近年占全省工业总产值1/5强,居各工业部门的第2位,产值占全国纺织工业总产值的18%左右,已成为中国纺织工业主要基地。纺织工业原料自给率较大,化学纤维基本自给,棉花、蚕茧、生丝、麻类大部分自给,只有羊毛需从省外调进或从国外进口。纺织产品品种全,高档产品多,为外销提供了大量货源。工业地区分布普遍:苏州市和吴江县盛泽镇是全国著名的绸织工业中心;苏州、无锡、南通、常州是全省4大纺织工业基地,扬州、南京、盐城、淮阴、镇江次之,常熟、太仓、张家港、徐州、连云港、泰州、丹阳、盐城、阜宁、建湖、海门、启东、靖江、泗阳等也都有一定棉纺织工业生产能力。20世纪80年代建成投产的仪征化学纤维总厂是中国最大化纤厂之一。

  (3)轻工业包括食品、皮革、造纸以及文教用品等,是江苏另一重要工业部门,各种产品产值在全省工业总产值中,居第3位,在全国仅次于上海,居第2位。食品工业分散于全省各地,皮革、造纸和文教用品集中于南京、徐州、苏州、南通、常州等市。

  (4)化学工业是全省第4个重要工业部门,产值占全国化工总产值的1/9,居中国首位。化工部门齐全,产品种类多。主要产品有酸、碱、化肥、农药、医药、塑料、染料、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化学和合成纤维及各种石油产品。南京是全省最大的化学工业基地,也是中国著名化学工业基地之一,南京化学工业公司是以20世纪30年代建立的永利铔厂为基础发展的综合性化工企业,拥有10多个生产单位,仅化肥一项年产量即在140万吨以上,80年代又在该公司所在地大厂镇建设扬子石油化学工业公司所属的乙烯工程。

  1990年初已建成投产。南京亦为中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现已将有关炼油厂、烷基苯厂和化肥厂组成金陵石油化学公司。连云港是海洋化学工业基地,以原盐和盐卤为原料提炼各种产品,80年代建设的连云港碱厂年产60万吨。

  另外,常州、苏州、无锡、南通等市也具有一定规模的化学工业,以生产药品、农药、塑料、化学纤维和合成纤维等为主。

  (5)建筑材料工业是全省另一重要工业部门,产值占全国的1/8以上,遥居各省、市、自治区之首。以水泥为主要产品,水泥年产量已达1532万吨,南京龙潭镇中国水泥厂和栖霞山江南水泥厂为主要生产基地。80年代初建设的年产百万吨的徐州淮海水泥厂是中国重点工程之一。

  (6)钢铁工业以南京钢铁厂规模较大,为一中型联合企业,以六合县冶山铁矿和南京市郊凤凰山铁矿为主要原料。徐州钢铁厂次之,以徐州利国铁矿为主要原料。电力工业几全为火力发电。镇江市谏壁、徐州市茅村、苏州市望亭、南京市下关和大厂镇、南通市天生港、常州市戚墅堰、扬州市施家桥、连云港市新海、淮阴市淮阴等电厂规模较大,所发出电力均已纳入华东电网。

  煤炭工业是20世纪50年代后重点建设的工业部门,80年代末期年产煤2400万吨,其中约2/3由徐州市附近各煤矿和沛县大屯煤矿生产。所产煤炭除供应当地发电外,大都经由徐州双楼煤港和邳县运河镇煤港装船经京杭运河南运,另一部分由津浦铁路南运,供应省内各地需要,目前江苏省煤炭自给率2/3左右。

  (7)手工工艺美术品生产历史悠久,品种丰富,畅销国内外。著名传统产品有苏州刺绣、檀香扇,扬州漆器、玉雕、绒花,无锡惠山泥塑,常州梳篦,常熟花边,苏州和扬州民族乐器,宜兴紫砂茶具、精陶、彩陶,高淳玉泉瓷、紫砂陶,南京云锦、天鹅绒,连云港贝雕等。

  交通运输全省水路交通便利,长江横穿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沪宁、津浦、宁芜、陇海、徐濉等铁路通过境内,又有宁杭、宁芜、宁合(肥)、徐郑(州)、徐商(丘)、徐临(沂)等省际公路和沿海航运。南京长江大桥沟通了苏南、苏北及全国各地的联系。

  (1)水路交通以长江和京杭运河为骨干,形成四通八达的水路运输网。全省通航里程共2.36万公里,县县通航,95%以上市县可通机动船,78%的乡镇有舟楫之利。地方运输总周转量的87%靠水运完成。南京港是全国最大的河港,年吞吐量已超过3700万吨。货运以煤炭、石油、生铁、钢材、粮食、布匹和日用百货为大宗。浦口煤炭码头、南京油港和新生圩万吨海轮码头都是南京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沿江重要港口还有镇江、张家港和南通。镇江地当长江与京杭运河交叉点上,张家港在长江南岸,南通扼通扬、通吕2运河入江口,均为苏南、苏北中转港口。为减轻上海港对外贸易的压力,便利江苏省的对外贸易,20世纪80年代初又新建南通狼山港和张家港万吨码头作为外贸转运港口,并于1982年对外轮开放。此外,镇江市大港万吨级码头也在80年代中期建成使用。

  京杭运河苏北段(包括湖西新航道、中运河和里运河),始于沛县大沙河口,在徐州市北郊与津浦铁路交叉,在邳县运河镇与陇海铁路交叉,在淮阴市与盐河相通,在扬州市与通扬运河相通,到六圩入江,负担徐州和大屯煤炭南运的主要任务,北运物资以布匹、日用百货为主。邳县运河镇、淮阴和扬州为沿河三大港口。京杭运河苏南段(又称江南运河),始于镇江市谏壁港,在常州市与武宜运河联系,在无锡市与锡澄运河相接,在苏州市附近与太湖下游各入江水道相通,组成稠密的水运网,负担城乡物资交流。丹阳、常州、无锡、苏州为沿线主要港口。通扬运河和串场河负担苏北沿江、沿海各地棉花、农副产品外运和日用百货、布匹内运的任务。泰州是通扬运河沿线最大河港,盐城、东台是串场河上重要河港。

  (2)公路通车里程为2.4772万公里,其中高级、次高级路面占1/3以上。

  全省公路的3/4分布在缺少铁路和内河航道的苏北。南京是全省公路交通中心,南京长江大桥联系苏南和苏北的公路网,每天与省内50多市、县和邻省近20多市、县都有直达班车往返。南京至扬州、南京至杭州和南京至合肥的高等级公路已先后建成通车。镇江和扬州分别为苏南、苏北公路网枢纽,镇江市与瓜洲间有汽车轮渡联系。另外,江阴黄田港—靖江八圩港和南通市东港—张家港市西界港两汽车轮渡也先后建成,连通长江下游(河口段)南北交通。常州、无锡、苏州、常熟和句容天王寺是苏南公路网转运中心,南通、盐城、淮阴、徐州和连云港是苏北公路网转运中心。

  (3)铁路交通运输繁忙。除客运外,货运通过京沪铁路南下的物资以煤炭、石油、钢材、木材为主,北上物资有工业设备、轻纺工业产品和粮食、肉类等;通过陇海铁路东运的物资以煤炭为主,经由连云港输往上海或输出国外,次为石油和建材,供应连云港市应用;西运物资以原盐、磷灰石及经由连云港进口的化肥为主。宁芜、徐濉两铁路主要供客运,货运较少。省内有南京和徐州两大铁路枢纽。

  陇海铁路和第2条横贯亚欧大陆的大铁路终点连云港是江苏省的主要海港,负担着全省部分对外贸易任务,也是中国西北地区的出海口和上海港的辅助港。1990年吞吐货物量已达1136万吨,有定期航班南通上海,北通青岛。

  (4)鲁宁输油管是江苏省唯一的管道运输工程,由山东省临邑县南下,经省境北部,以南京中转油港(港址在仪征县赵庄沟)为终点。运输量较大。

  (5)南京是省内民航基地,与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厦门、西安、石家庄、沈阳等城市有班机往返。又新辟南京至香港直达定期航班。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盐城和连云港机场也已相继开放,与北京等地有班机往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