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废物制备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及其在印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浏览

基于“以废治废"理念,以一种含铝酸性废水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硅硫酸盐,并用之处理印钞超滤浓缩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投药量为140mL/L的条件下,印钞超滤浓缩废水的色度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8%和89.88%,实验表明废水温度的提高有利于COD的去除。对絮凝剂的FTIR表征说明,该絮凝剂并非各种原料组分简单的混合,而是形成了新的高分子聚合物
文章编号:1006-0456(2009)03-0218-05
据统计,我国2006年工业废水排放量240.2亿,t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4.7%,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428.2万,t比上年增加1.0%。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严重的污染水体(湖泊,河流),对人的健康造成直接或潜在的危害,对各种工业废水的处理和处置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
化学絮(混)凝被广泛应用于去除工业废水,特别是高浓度的工业废水中的悬浮物[2-3]。而絮凝剂的研发成为关键的环节之一。性能和价格是评价絮凝剂的重要指标。在众多的絮凝剂当中,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由于其在性能和价格方面的优势[4-8],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
在此基础上,基于“以废治废"理念,人们一直在不断探索以废物(主要为固体废弃物)为原料制备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用之处理废水[9-12],以期降低废水处理的成本,减少废物的排放。以工业废物为原料制备高效混凝剂,充分利用了可开发资源,是当今世界混凝剂研究发展的主要潮流之一。
本文试图以一种含有金属离子Al3+酸性废水(未经过任何处理)作为制备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主要原料之一,与其它试剂配伍,制备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硅硫酸盐,并用之处理印钞超滤浓缩废水。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含Al3+酸性废水由某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提供,其组成见表1。

待处理的印钞超滤浓缩废水的各项指标如表2所示。

实验中用到的其它试剂包括FeSO4.7H2O(CP级,上海焱晨化工实业有限公司);MgSO4.7H2O(CP级,上海焱晨化工实业有限公司);98%浓硫酸(CP级,南昌鑫光精细化工厂);硅藻土(CP级,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Ag2SO4(CP级,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K2Cr2O7(CP级,上海试剂一厂);(NH4)2Fe(SO4).6H2O(CP级,广东汕头市西陇化工厂)。
1.2 实验方法
1.2.1 絮凝剂的制备
在充分利用含铝废物的前提条件下,借鉴作者制备聚硅硫酸铝铁时获取的较佳工艺参数,通过探索性实验,制定出絮凝剂的制备方法:以含铝废物为主,通过添加硫酸亚铁、硅藻土、硫酸镁,在酸性条件下进行自热聚合,制备出性优价廉的絮凝剂。为考察各因数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用L9(34)正交表,因素水平的选取如表3所示。

絮凝剂的制备在通风厨中进行。保持含Al3+酸性废水的用量固定不变(20mL),按照正交表配比称取一定量的FeSO4、硅藻土、MgSO4后溶于含Al3+酸性废水,然后在搅拌条件下加入一定量的98%H2SO4自热聚合,冷却即得絮凝剂。将制得的絮凝剂配成ω(絮凝剂)=20%的水溶液备用。
1.2.2 絮凝实验
絮凝实验在具塞比色管中进行:即取50mL印钞超滤浓缩废水于100mL的具塞比色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絮凝剂后用手震荡5次。
1.2.3 分析方法
絮凝实验完成后,用滤布对悬浮液进行过滤,滤液的化学需氧量(COD)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GB11914—89),滤液的色度采用稀释倍数法测定(GB11903—89),pH值用pH3-C酸度计(雷磁,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进行测定,滤渣产量采用重量法进行测定。CODCr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记为η(CODCr)和η(色度),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η=(1-残余量/初始量)×100%
制备的絮凝剂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Nicole,美国热高电尼高力公司)进行表征:将絮凝剂样品置于烘箱中并于50℃左右烘干,制得固体样品,以KBr做本底,采用压片法,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测其红外谱图,采用0.09cm-1的分辨率,扫描60次,扫描范围400~4000cm-1。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最佳絮凝条件的确定
对不同配比条件下制备的絮凝剂,进行絮凝实验,逐渐增加絮凝剂的量,计算出每个絮凝剂的COD、色度的最佳去除率。由于在最佳投药量下,每个絮凝剂对废水色度的去除率均较高,数据的波动较少,故采用COD作为正交实验结果分析的指标。最优投药量为每50mL印钞超滤浓缩废水加入6~7mLω(絮凝剂)=20%的絮凝剂,结果与直观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正交实验的最优条件为A3B2C1D1,即在含Al3+酸性废水用量为20mL不变的情况下,硫酸亚铁的加入量为12g,硅藻土的用量为1.38g,98%浓硫酸的用量为21mL,硫酸镁的用量为8.00g。
为进一步了解各个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具体影响,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示于表5。

对实验结果的方差分析(表5)发现,硫酸亚铁对絮凝效果的影响最显著。镁盐的加入对废水的色度和COD去除效果无明显的提升,这与文献报道的结果有一定出入,且镁盐的价格较高,不利于絮凝剂生产成本的控制,故将最优条件选取为A3B2C1D2,即在含Al3+酸性废水用量为20mL不变的情况下,硫酸亚铁的加入量为12g,硅藻土的用量为1.38g,98%浓硫酸的用量为21mL,硫酸镁的用量为0g。
在最优条件下制备絮凝剂,并用之处理印钞超滤浓缩废水,所得结果如图1所示。

最优投药量为每50mL废水加入7mLω(絮凝剂)=20%的絮凝剂(即投药量为140mL/L),COD的去除率为89.88%,剩余COD约为8000mg/L,残余色度为20倍,出水的pH值为6.10。
印钞废水出水温度是45℃,当废水排入污水池后进行集中处理时的温度范围为20~45℃,为此,考虑温度对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所得结果如图2所示。
结果表明温度高时,残余色度为20倍无明显改善,但COD的去除率提高到90.73%,剩余COD为7400mg/L,而且加入量也可减少(120mL/L废水),这是由于高温条件下,絮凝剂中的金属离子水解速度更快,同时,絮凝剂水解产物与废水中颗粒物的碰撞更加剧烈,碰撞的几率增大,有利于絮体的生成。
2.2 絮凝剂的表征
在最优条件下制备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以及将FeSO4、硫酸铝、硅藻土机械混合测定的FTIR图如图3所示。

由FTIR图谱可知,与(a)相比,谱图(b)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在指纹区变化更大。通过分析可知,3266~3440强宽吸收峰是PASS样品中与铝离子、铁离子相连的—OH基团及样品内所吸附的水分子和配位水分子中的—OH基团伸缩振动产生的吸收峰;1656左右处为羟基的吸收峰;1079.51是铁离子引入聚硅酸铝中;880.39为Al—OH—A,lFe—OH—Fe为弯曲振动所致[16-17];606.065处可能是铝硅复合的特征吸收峰Si—O—A;l474.43cm-1处的弱吸收峰是聚硅酸与铝离子及铝羟基络合物间形成的键合物的Si—O—Al振动所产生的。这表明絮凝剂并非各种原料组分简单的混合,而是形成了新的高分子聚合物。
3 结论
1)用含Al3+酸性废水生产絮凝剂的制备工艺简单,聚合时间短,充分利用反应过程的反应热及硫酸的稀释热,有效节省能源,实现自热平衡下的常压合成反应,对于降低絮凝剂的生产成本,减少废水的排放,保护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2)在最佳配比条件下生产出的絮凝剂对印钞浓缩废水的色度和CODCr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和89.88%,对色度和CODCr具有良好的去除作用。废水初始温度的提高有利于COD的去除,但对于色度的去除影响不大。絮凝剂的FTIR图谱表明,该絮凝剂并非各种原料组分简单的混合,而是形成了新的高分子聚合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