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小百科

浏览

1、二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是指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物理、化学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又称继发性污染物。如一次污染物二氧化硫在环境中氧化成的硫酸盐气溶胶;汽车废气中的氧化氮、碳氢化合物等在日光的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的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甲醛和酮类等;无机汞水合物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转变成的甲基汞化合物;某些农药通过微生物或光解作用生成的降解产物等。二次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通常比一次污染物严重,例如甲基汞比汞或汞的无机化合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要大得多。二次污染物的形成机制往往很复杂,在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形成的研究中,二次污染物形成机制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2、水体污染
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等水体,使水和水体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和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按污染物类型可划分为病原体污染、需氧物质污染、植物营养物质污染、石油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和盐污染。按水体类型可划分为河流污染、湖泊(水库)污染、海洋污染和地下水污染。水体污染会传播疾病如病菌引起的痢疾、伤寒、霍乱等;病毒引起的小儿麻痹、传染性肝炎等。
3、热污染
热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向环境投入过量的热量,影响和危害环境的现象。
热污染可形成干旱,还可以助长病原体的繁殖和迁移,引起疫病蔓延。水体热污染可影响渔业生产。环境热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大多是间接的。环境冷热变化首先冲击对温度敏感的生物,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然后以食物短缺,疫病流行等形式波及人类。危害的出现往往要滞后较长时间。
4、化肥污染
化肥污染是指农田施用大量化学肥料而引起的水体、土壤和大气的污染。
农田所施用的任何种类和形态的化肥,都不可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化肥利用率:氮为30%-60%,磷为3%-25%,钾为30%-60%。使用过量,或使用虽正常,但由于其他自然或人为原因,都会使化肥大量流失。
化肥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有:①河川、湖泊、内海的富营养化;②土壤受到污染,土壤物理性质恶化;③食品、饲料和饮用水中有毒成分增加;④大气中氮氧化物含量增加。
5、石油污染
石油污染是指在石油的开采、炼制、贮运和使用过程中,原油和各种石油制品进入环境而造成的污染。石油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各种烃类化合物、烷烃、环烷烃和芳烃等。
石油污染可带来严重的后果。因为石油的各种成分都有一定的毒性,且具有破坏生物的正常生活环境,造成生物机能障碍的物理作用。
油膜隔绝了大气与海水的气液交换,石油膜的生物分解和自身氧化作用,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致使海水缺氧。油膜还可影响海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沾污海兽皮毛和海鸟羽毛,使其失去保温、游泳和飞行的能力。
分散油和乳化油可破坏海洋浮游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阻滞细胞分裂而使之大量死亡,从而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可引起鱼鳃突发坏死。使循环系统紊乱。粘度大的油分可堵塞水生动物的呼吸和进水系统,使之窒息死亡。
当水中含油浓度为0.01ppm时,鱼类在一天内就出现油臭,食用价值降低。浓度为20ppm时,鱼类不能生存。海水含油浓度为0.01ppm时,畸形鱼苗可达23%?40%,0.1ppm时孵化的鱼苗都有缺陷,存活期仅1?2天。石油污染会破坏海滨风景区和海滨浴场,有时还会使海面着火。海洋如果受到石油的严重污染,要经过5?7年海区生物才能重新繁殖起来。
6、光污染
逾量的光辐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的现象,包括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造成的污染。
①可见光污染。可见光污染比较多见的是眩光。如汽车夜间行驶照明用的头灯等。可见光危害较大的是核武器爆炸时的强闪光,它可使几公里范围内人的眼睛受伤害。激光光谱属于可见光部分的对人眼有较大的伤害作用。
②红外线污染。红外线是一种热辐射。较强的红外线可造成皮肤伤害。不同波长的红外线对眼睛可产生不同的伤害作用。
③紫外线污染。紫外线对人体主要是伤害眼角膜和皮肤。造成角膜损伤的紫外线主要为波长2500?3050埃部分,其中2880埃的作用最强。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作用主要是引起红斑和小水泡,严重时会使表皮坏死和脱皮。
7、生物污染
对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体和变应原等污染水、气、土壤和食品,影响生物产量和质量,危害人类健康,这种污染称为生物污染。
水、气、土壤和食品中的有害生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屠宰、食品加工厂污水、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垃圾和人畜粪便,以及大气中的飘浮物和气溶胶。其中主要含有危害人与动物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病原菌、寄生虫,引起创伤等继发性感染的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以及可引起呼吸道、肠道和皮肤病变的花粉、毛虫毒毛、真菌孢子等大气变应原。这些有害生物对人和生物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病原性、人和生物的感受性以及环境条件三个因素。
空气中的微生物多数是借助土壤以及人和生物体传播,或借助大气飘浮物和水滴传播。地面的微生物,大气中飘浮的微生物均可进入水中而污染水体。受污染的水体可带有伤寒、痢疾、结核杆菌和大肠杆菌,还有螺旋体和病毒。土壤的生物污染不仅可引起人畜疾病,还能使农业生产遭受严重损失。
水体受氮、磷等物质污染,引起藻类及其他水生生物大量繁殖而产生的富营养化,也是水体生物污染的一种现象。
8、水体生物污染
水体生物污染是指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和某些昆虫等生物进入水体,或某些藻类大量繁殖,使水质恶化,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健康或影响渔业生产的现象。
污染水体的生物种类繁多,主要有细菌、钩端螺旋体、病毒、寄生虫和昆虫等。在自然界清洁水中,1毫升水中的细菌总数在100万个以上,而受到严重污染的水体可达100万个以上。受污染水体中的不同生物对人类可产生不同的危害作用。例如,细菌可导致急性胃肠炎、腹泻腹痛、呕吐,而通过水体传播的霍乱疾病则是一种烈性传染病。
10、恶臭
恶臭是使70%以上的人都感到不愉快的气体物质。大致分为下列几类:①氨、胺等含氮化合物(具有氨臭和刺激性臭味);②硫化氢、二甲基亚硫酸盐、硫醇、硫醚等含硫化合物(腐蛋臭味);③碳水化合物、脂肪酸类、乙醛以及酮类(腥臭、腐鱼臭)。恶臭物质在分子结构上都含有“发臭团”,如硫(=S)、硫基(-SH)、硫氰基(-SCN)、羟基(-OH)、醛基(-CHO)、羰基(-CO)、羧基(-COOH)等。
恶臭的强度分为六级,其鉴定法见DB4427-89《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1、光化学烟雾
各种燃烧设备,特别是汽车排出的废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经阳光照射而发生的一系列复杂光化学反应所形成的烟雾(二次污染物),即光化学烟雾。作为这种光化学反应的特征产物有臭氧和过氧乙酰基硝酸酯(PAN)及醛类、氧化氮等光化学氧化剂,光化学烟雾的影响类拟氮氧化物,但较后者更为强烈,能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并对植物和橡胶制品有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