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越岭

山越岭,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艰辛。

登山越岭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ēng shān yuè lǐng
成语注音
ㄉㄥ ㄕㄢ ㄩㄝˋ ㄌㄧㄥˇ
成语简拼
DSYL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登山越嶺
成语英文
up hill and down dale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艰辛。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形容长途跋涉

相关成语

近义词

登山逾岭、登山跋岭、登山踄岭、长途跋涉、翻山越岭、登山蓦岭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三卷:『又要多张旗帜,使敌人不敢登山越岭。』

(2)…他与臣作脚力。当时变作原马,毛片相同。幸亏他登山越岭,跋涉崎岖,去时骑坐,来时驮经,亦甚赖其力也。』…——明·吴承恩《西游记》

成语造句

(1)策策不会写成语“登山越岭”的最后一个字。

(2)打开本子,上面写着“登山越岭”几个大字。

(3)逗逗写不出成语“登山越岭”,因此语文考试才98分。

(4)绥滨县第一中学的逢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登山越岭”。

(5)童彤叔叔给沛析和晨瑾讲解了“登山越岭”的历史故事。

(6)当时,吕不韦离开秦国,登山越岭,不觉来到邯郸。

(7)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三卷:『又要多张旗帜,使敌人不敢登山越岭。』。

(8)廉卿这篇游记,好就好在通过登山越岭的记叙,阐述了天下辽远之境的获得,只属于不以倦而惑且惧而止者。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百回:『幸亏他登山越岭,跋涉崎岖,去时骑坐,来时驮经,亦甚赖其力也。』

分字解释

登山

登山:[dēngshān] 徒步爬山;体育运动的一种。它的计划包括几次登山。

登:dēng 1、<动>升;由低处到高处。《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曹刿论战》:『登轼而望之。』2、<动>进入;踏上。《孔雀东南飞》:『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石壕史》:『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3、<形>庄稼成熟。《孟子·滕文公》:『五谷不登,禽兽偪人。』4、<动>登记;记载。《周礼·遂人》:『以岁时登其夫家之众寡及其六畜车辇。』5、<副>立即;立刻。常『登即』、『登时』连用。《孔雀东南飞》:『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6、<动>穿。《林黛玉进贾府》:『(宝玉)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登第] 应试得中。科举考试分等第,故云。[登假] 对帝王死去的讳称。[登衍] 丰收。

山:shān(1)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一座山;高山。(2)形状象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指山墙:房山。(5)姓。

越:yuè 1、<动>越过。《滕王阁序》:『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2、<动>到;及。《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待兴。』3、<动>传播;传扬。《叔向贺贫》:『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4、<形>高亢;激扬。《石钟山记》:『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5、<副>更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6、<名>古代对南部或东南部民族的统称。《过秦论》:『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岭:lǐng 1、<名>小而尖的山,也泛指山岭、山峰。《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2、<名>专指五岭山脉。《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岭南] (1)泛指五岭以南地区,今广东省。(2)唐代行政区域名,范围大致包括今广东、广西两区。

登:《午集中·癶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都腾切,等平声。《尔雅·释诂》陞也。《玉篇》上也。进也。《易·明夷》初登于天。《书·尧典》畴咨若时登庸。《左传·僖九年》王使宰孔赐齐侯胙,下拜登受。《礼·月令》农乃登麦。《周礼·秋官》司民,掌登万民之数。《前汉·食货志》进业曰登。〈注〉进上百工之业也。又《尔雅·释诂》成也。《增韵》熟也。《书·泰誓》以登乃辟。《诗·大雅》诞先登于岸。《周礼·地官·小司徒》颁比法于六乡之大夫,使各登其乡之众寡六畜车辇。〈注〉登,成也。成犹定也。《孟子》五谷不登。〈注〉登,成熟也。又尊之曰登。《礼·月令》登龟。〈注〉龟言登者,尊之也。又《博雅》登登,众也。又筑墙用力相应声。《诗·大雅》筑之登登。又登闻鼓院。《宋史·职官志》隷司谏正言,掌受文武官及士民章奏表疏。又榻登。《释名》施于大牀之前,小榻之上,所以登牀也。《说文》作毾□。又星名。《晋书·天文志》岁星之精流,为及登。又凤皇朝鸣曰登晨。见《轩辕黄帝记》。又州名。古莱子国,隋牟州,唐改登州,取文登山而名。又姓。出南阳,蜀有关中流人,始平登定。又《集韵》丁邓切,等去声。履也。或作蹬。又《字汇补》东职切,等入声。《公羊传·隐五年》公曷为远而观鱼,登来之也。〈注〉登读言得。齐人名求得为得来。作登来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又叶都笼切,音东。《前汉·宣元叙传》元之二王,孙后大宗。昭而不穆,大命更登。又叶都郎切,音当。《易林》南山高冈,回隤难登。道里辽远,行者无粮。《说文》上车也。从癶豆,象登车形。《集韵》或作僜[音dèng]。《字汇》登与豆豋之豋,从月从又者别。

山:《寅集中·山字部》《广韵》所间切《集韵》《韵会》师间切《正韵》师奸切,□与删音同。《说文》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起之形。《释名》山,产也。产万物者也。《易·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书·禹贡》奠高山大川。《尔雅·释山》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周礼》谓之镇。《郑注》镇名山安地德者也。又《山海经》山分东西南北中五经。南则自蜀中西南至吴越诸山界。西则自华阴嶓冢以至崑仑积石诸山,今陇西甘肃玉门外,其地也。北则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门诸山,是禹贡冀雍两州之境也。东则自泰岱姑射沿海诸境,则禹贡青州齐鲁之地也。见《读山海经语》。又连山,古易名。《周礼·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注〉似山之出内气也。又姓。古烈山氏之后。又公山,复姓。又《集韵》《韵会》□所旃切,音仙《诗·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坚。又《孔子·丘陵歌》喟然回虑,题彼泰山。郁确其高,梁甫回连。○按山在删韵,古转声寒删先通,则非止叶音矣。又叶疏臻切,音甡。《班固·东都赋》吐焰生风,欱野歕[音pēn]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与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见。考证:(《尔雅·释山》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是为五岳。《郑注》镇名山安地德者也。)谨按是为五岳非尔雅原文。镇名山安地德者也是周礼注非尔雅注。谨将是为五岳改作周礼谓之镇,以起注文。

越:《酉集中·走字部》《广韵》《集韵》《韵会》□王伐切,音粤。《说文》度也。《玉篇》踰也。《易·系辞传》亲而不越。〈注〉各得其序,不相踰越。《礼·曲礼》戒勿越。〈疏〉戒慎毋得踰越。又《书·太甲》无越厥命。〈传〉越,坠也。《左传·僖八年》恐陨越於下。〈注〉陨越,颠坠也。又於也。《书·高宗》越有雊雉。〈传〉越,於也。《诗·□风》越以鬷迈。〈传〉越,於也。又远也。《书·泰誓》予曷敢有越厥志。〈注〉越,远也。又瑟下孔为越。《仪礼·乡饮酒礼》二人皆左何瑟,后首挎越。〈注〉越,瑟下孔也。《礼·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按《仪礼》《礼记》越皆如字读。《字汇》音活,非是。又躐也。《礼·王制》越绋而行事。〈注〉越,犹躐也。又《礼·缁衣注》越之言蹷也。又散也。《左传·昭四年》风不越而杀。〈注〉越,散也。又《尔雅·释言》越,扬也。〈注〉谓发扬。《周语》汨越九原。〈注〉越,扬也。《晋语》使越于诸侯。〈注〉发声闻也。又迂也。《鲁语》越哉,□孙氏之为政也。〈注〉越,迃也。又失也。《淮南子·精神训》嗜慾者使人之气越。〈注〉越,失也。又国名。《左传·宣八年》盟吴、越而还。〈注〉越国,今会稽山阴县也。《吴越春秋》少康封其庶子於越。又姓。《史记·管晏传》越石父。《潜夫论》越象。又布名。《后汉·马皇后纪》白越三千端。〈注〉白越,越布。又与粤通。○按《史记》南越、东越,汉书作粤。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户括切,音活。《礼·礼运》越席疏布。〈注〉越席,翦蒲也。《左传·桓二年》大路越席。〈注〉越席,结草。《广韵》或作趏。又《韵补》叶兪芮切。《曹植·王粲诔》人命靡常,吉凶异制。此欢之人,孰先陨越。又叶鱼橘切。《□琳·玛瑙勒赋》瑰姿玮质,纷葩艳逸。英华内照,景流外越。

岭:《寅集中·山字部》《广韵》《集韵》□郎丁切,音零岭巆,山深貌。又山名。《唐·元结·闵岭中乐府》入岭中而登玉峰。(岭)(古文)阾《唐韵》良郢切《集韵》《正韵》里郢切《韵会》里整切,□音领。《说文》山道也。《广韵》山坡也。《正字通》山之肩领,可通道路者。《裴潜广州记》大庾,始安,临贺,桂阳,揭阳,为五岭。《邓德明·南康记》大庾,桂阳,骑田,九真,都龎,临贺,萌渚,始安,越城,为九岭。《沈约诗》置岭白云间。又通作领。《前汉·严助传》舆轿而踰领。又叶离珍切,音陵。《王褒·九怀》驾元螭兮北征,曏吾路兮葱岭。连五宿兮建旄,扬氛气兮为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