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也正名

必也正名,指必须按照正统伦理观念和礼仪关系来端正纲纪名分。

必也正名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ì yě zhèng míng
成语注音
ㄅㄧˋ ㄧㄜˇ ㄓㄥˋ ㄇㄧㄥˊ
成语简拼
BYZM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动宾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必也正名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必须按照正统伦理观念和礼仪关系来端正纲纪名分。

成语用法

作谓语;指名声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必也正名,各司其局,古人所守,某敢忘之?●宋·王谠《唐语林·方正》

成语造句

(1)晨晨不会写成语“必也正名”的最后一个字。

(2)打开练习本,第二页上写着“必也正名”几个大字。

(3)锦程哥哥给思月和燕霖讲了“必也正名”的历史故事。

(4)小蛋写不出成语“必也正名”的拼音。

(5)徐霞客中学的周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必也正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分字解释

正名

正名:(1)《论语 子路》:『必也正名乎!』意思是辩正名称和名分。孔子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按照周礼的尺度,严格遵守自己的名分,不许违礼乱上。

必:bì 1、<形>一定;必然。《论语十则》:『人无远虑,必有近忧。』2、<副>一定会。《廉颇蔺相如列传》:『我见相如,必辱之。』3、<副>果真,如果。《廉颇蔺相如列传》:『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4、<动>一完定执行或实行。《韩非子·五蠹》:『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5、<动>坚决做到。《韩非子·显学》:『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

也:yē 1、<语助>用于句末。1。表判断。《石钟山记》:『此世所以不传也。』2.表疑问或反问,前面常有『安』、『何』等与它相配合。《马说》:『安求其能千里也?』3.表感叹。《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也。』4.表祈使,常与『无』、『不』等呼应。《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5.表示陈述或解释。《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助>语气助词,用于句中。1.表判断。《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2.表陈述或解释。《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表语气停顿。《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3、<助>语气助词,用在复句的前分句末或并列的句子成分之后,表示停顿和上下文的互相关连,兼有舒缓语气和抒情的作用。《愚公移山》:『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正:zhèng 1、<形>不偏;不斜。《谏太宗十思疏》:『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形>正常;正当。《狱中杂记》:『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3、<名>规律;道理。《张衡传》:『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4、<形>公正;正直。《屈原列传》:『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5、<形>作为主体的,与『副』相对。《狱中杂记》:『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6、<副>恰好;正好。《孔雀东南飞》:『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7、<副>表示状态的持续、动作的进行。《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zhēng<名>正月,阴历每年的第一个月。《诗经·小雅·正月》:『正月繁霜,我心忧伤。』

名:míng 1、<名>名字;名称。《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2、<动>取名;命名。《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3、<动>说出。《游褒禅山记》:『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4、<名>名义;名分。《赤壁之战》:『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5、<名>名声;名望。《陈情表》:『不图宦达,不矜名节。』6、<动>有名;闻名。《过小孤山大孤山》:『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7、<形>有名的;著名的。《送东阳马生序》:『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名场] 科举考试的考场,意为举子们扬名之处。[名刺] 又称『名帖』,拜访时通姓名的名片。[名士] (1)知名而做官的人。(2)泛指知名人士。(3)特指恃才放达、不拘礼法的人

必:《卯集上》《心字部》《唐韵》□吉切《集韵》《韵会》《正韵》璧吉切,□音毕。《说文》分极也。从八戈。戈亦声。《赵宧光笺》弋犹表识也,分极犹畺界也,故从八弋。又定辞也。《诗·齐风》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又专也。《扬子·太□经》赤石不夺,节士之必。〈注〉石不可夺坚,丹不可夺赤,犹节士之必专也。又期必也。《论语》子绝四,毋意,毋必。又审也。《后汉·刘陶传》所与交友,必也同志。又果也。《后汉·宣帝纪赞》孝宣之治,信赏必罚。又必育,人名。燧人氏之佐也。《羣辅录》必育受税俗。〈注〉受赋税及徭役,所宜施为也。又《字汇补》赤犮必力。山名。河水所出也。见僧宗泐记。又《古今字考》幷[同并]列切,音縪。组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玉人之事,天子圭中必。〈注〉谓以组约其中央,以备失坠。◎按周礼考工释文,必即组也,读如縪者,俗读之也。弓檠之□从韦,正伪欲举以驳《说文》,迂矣,当以《说文》为正。又按必字不从心,《字汇》幷[同并]入心部。《正字通》因之,取其形似,便於检阅尔。

也:《子集上》《乙字部》《唐韵》羊者切《集韵》《正韵》以者切,□音野。语已辞。《说文徐注》语之余也。凡言也,则气出口下而尽。《玉篇》所以穷上成文也。《广韵》语助之终。柳宗元曰:决辞也。又发语辞。《岑参诗》也知乡信曰应疎。又姓。明也伯先。又《刘攽曰》词人多以也字作夜音读。《杜甫诗》青袍也自公,是也。又《正韵》养里切,同迤。又《六书正伪》古文匜字。注详匚部三画。

正:《辰集下》《止字部》《唐韵》《韵会》《正韵》□之盛切,音政。《说文》是也。从止一以止。〈注〉守一以止也。《新书·道术篇》方直不曲谓之正。《易·乾卦》刚健中正。《公羊传·隐三年》君子大居正。又备也,足也。《易·乾·文言》各正性命。《书·君牙》咸以正罔缺。又《尔雅·释诂》正,长也。《郭注》谓官长。《左传·隐六年》翼九宗五正。《杜注》五正,五官之长。又《昭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冥,土正曰后土。又官名。《礼·王制》史以狱成告於正。《郑注》正,於周乡师之属,今汉有正平丞,秦所置。又朼载也。《周礼·夏官》诸子大祭祀,正六牲之体。〈注〉正谓朼载之。朼,亦作匕。又常也。朱子云:物以正为常。又正人,寻常之人也。《书·洪范》凡厥正人。《朱子·语录》是平平底人。又定也。《周礼·天官》宰夫令羣吏,正岁会,正月要。〈注〉正,犹定。又决也。《诗·大雅》维龟正之。又治其罪亦曰正。《周礼·夏官》大司马九伐之法,贼杀其亲则正之。〈注〉正之者,执而治其罪。《王霸记》曰:正,杀之也。又直也。《易·坤·文言》直其正也。《尔雅·释泉》滥泉正出。正出,直出也。又平质也。《论语》就有道而正焉。《屈原·离骚》指九天以为正。〈注〉谓质正其是非也。又以物为凭曰正。《仪礼·士昏礼》父戒女,必有正焉,若衣若筓。〈注〉有正者,以托戒使不忘。又厘辨也。《论语》必也正名乎。又四月亦曰正月。《诗·小雅》正月繁霜。〈笺〉夏之四月,建巳之月。〈疏〉谓之正月者,以乾用事,正纯阳之月。又《杜预·左传·昭十七年注》谓建巳正阳之月也。正,音政。又预期也。《孟子》必有事焉而勿正。《公羊传·僖二十六年》师不正反,战不正胜。又三正。《史记·正书》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盖三王之正若循环然。《后汉·章帝纪》王者重三正,慎三微。〈注〉三正,天地人之正。又人臣之义有六正,谓圣臣、良臣、忠臣、智臣、贞臣、直臣也。见《说苑》。又七正,日月五星也。《书·舜典》作七政。《史记·律书》作七正。又八正,谓八节之气,以应八方之风。《史记·律书》律正,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气。又《大品经说》八正,曰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王屮·头陀寺□文》凭五衍之轼,拯溺逝川。开八正之门,大庇交丧。又先正,先贤也。《书·说命》昔先正保衡。又諡法。《汲冢周书》内外賔服曰正。又与政通。《诗·小雅》今兹之正。《礼·月令》仲春班马正。皆与政同。又朝觐曰朝正。《左传·文三年》昔诸侯朝正於王。《杜注》朝而受其政敎也。亦读平声。《杜甫诗》不见朝正使。又姓。《广韵》宋上卿正考父之后。汉有正锦,《后魏志》有正帛。又复姓,汉有正令官。又宗正,星名。《甘氏星经》在帝座东南,主宗正卿大夫。又《广韵》之盈切。《集韵》《韵会》诸盈切《正韵》诸成切,□音征。岁之首月也。《春秋》春王正月。《公羊·谷梁传注》音征。或如字。今多读征。又室之向明处曰正。《诗·小雅》哙哙其正。又射侯中曰正。《周礼·夏官》射人以射法治射仪,王以六耦射,三侯五正。诸侯以四耦射,二侯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二正。士以三耦射,豻侯二正。《诗·齐风》终日射侯,不出正兮。《毛传》二尺曰正。〈疏〉正大於鹄,三分侯广,而正居一焉,其内皆方二尺。又《仪礼·大射仪郑注》正者,正也。亦鸟名。齐鲁之间名题肩为正。正,鸟之捷黠者,射之难中,以中为隽,故射取名焉。又与征通。《周礼·夏官》诸子有兵甲之事,则授之车马,以军法治之,弗正。〈疏〉正,音征。谓赋税也。唐武后作□。考证:(《公羊传·僖二十六年》师出不出反,战不正胜。)谨照原文不出反改不正反。

名:《丑集上》《口字部》《唐韵》武幷[同并]切《集韵》《韵会》弥幷[同并]切《正韵》眉兵切,□音詺。《说文》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玉篇》号也。《广韵》名字也。《春秋·说题》名,成也。《左传·桓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公问名于申繻。对曰: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又自呼名也。《礼·曲礼》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又呼人之名也。《礼·曲礼》国君不名卿老世妇。又名誉也。《易·乾卦》不易乎世,不成乎名。又《春秋·说题》名,大也。《书·武成》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疏〉山川大,乃有名,名大互言之耳。又名号也。《仪礼·士昏礼》请问名。〈疏〉问名,问姓氏也。名有二种,一是名字之名,一是名号之名。孔安国注尚书,以舜为名。郑君目录,以曾子为姓名,亦据子为名,皆是名号为名者也。今以姓氏为名,亦名号之类。《周语》有不贡,则修名。〈注〉名谓尊□职贡之名号。又号令也。《周语》言以信名。〈注〉信,审也。名,号令也。又文字也。《仪礼·聘礼》不及百名书于方。〈注〉名书,文也,今谓之字。〈疏〉名者,即今之文字也。《周礼·秋官·大行人》谕书名。〈注〉书名,书之字也,古曰名。又《春秋·解题》名,功也。《周语》勤百姓以为己名。〈注〉功也。又《释名》名,明也,明实事使分明也。又《尔雅·释训》目上为名。〈注〉眉眼之间。《说文》引《诗·齐风》作猗嗟□兮。又姓。《广韵》左传楚大夫彭名之后,唐名初撰公侯政术十卷。又与命通。《史记·天官书》免七命。〈注〉免星有七名。又《张耳传》亾命游外黄。〈注〉脱名逃籍也。又《集韵》忙经切,音冥。与铭同。志也。详金部铭字注。又《集韵》弥正切,洺去声。与詺同。目诸物也。详言部詺字注。又叶弥延切,音绵。《道藏歌》□挺自嘉会,金书东华名。贤安密所戒,相期阳洛汧。又叶莫阳切,音□。《韩愈·曹成王□辞》子父易封,三王守名。延延百载,以有成王。又叶必仞切,音傧。《张华鲍元泰诔》烈考中丞,妙世显名。峩峩先生,诞资英俊。考证:(《周语》有不贡,则修名。〈注〉名为尊□职贡之名号。)谨照原文为改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