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越岭

山越岭,爬山越岭。形容善于登山行走。

巴山越岭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ā shān yuè lǐng
成语注音
ㄅㄚ ㄕㄢ ㄩㄝˋ ㄌㄧㄥˇ
成语简拼
BSYL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巴山越嶺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爬山越岭。形容善于登山行走。

成语用法

作谓语;形容善于登山行走

相关成语

近义词

翻山越岭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写着“巴山越岭”几个大字。

(2)成语巴山越岭的形成和名人有关。

(3)丰丰写不出成语“巴山越岭”,因此语文考试仅仅考了98分。

(4)津诰叔叔给叶灶和牛婷讲解了“巴山越岭”的历史故事。

(5)泥溪育才学校的蓟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巴山越岭”。

(6)小多不会写成语“巴山越岭”的最后一个字。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人似巴山越岭彪,马跨翻江混海虬。』

分字解释

巴山

巴山:[bāshān] (1)大巴山巴山夜雨涨秋池。(2)这里的『巴山』泛指巴蜀一带。

巴:bā 1、<名>一种大蛇,篆体巴字似蛇形。《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泉,三岁而其骨。』2、<名>古国名。《过秦论》:『西举巴蜀。』3、<动>热切盼望。《智取生辰纲》:『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4、<动>紧贴;靠近。《孙吾空三打白骨精》:『前不巴村,后不靠店。』

山:shān(1)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一座山;高山。(2)形状象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指山墙:房山。(5)姓。

越:yuè 1、<动>越过。《滕王阁序》:『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2、<动>到;及。《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待兴。』3、<动>传播;传扬。《叔向贺贫》:『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4、<形>高亢;激扬。《石钟山记》:『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5、<副>更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6、<名>古代对南部或东南部民族的统称。《过秦论》:『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岭:lǐng 1、<名>小而尖的山,也泛指山岭、山峰。《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2、<名>专指五岭山脉。《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岭南] (1)泛指五岭以南地区,今广东省。(2)唐代行政区域名,范围大致包括今广东、广西两区。

巴:《寅集中》《己字部》《广韵》伯加切《集韵》《正韵》邦加切,□音芭。《广韵》巴蜀。《书·牧誓疏》巴在蜀之东偏。《三巴记》阆苑白水东南流,曲折三回如巴字,故名三巴。又《玉篇》国名。《左传·桓九年》巴子使韩服告于楚。〈注〉巴国,在巴郡江州县。又郡名。《前汉·地理志》巴郡,秦置,属益州。《谯周巴记》初平六年,赵颖分巴为二郡,巴郡以垫江为治,安汉以下为永宁郡。建安六年,刘绰分巴,以永宁为巴东郡,垫江为巴西郡。又州名。《唐书·地理志》山南道有巴州。又县名。《唐书·地理志》归州有巴东,壁州有东巴,通州有巴渠,合州有巴川。又《说文》虫也。或曰食象蛇。《山海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浔江记》羿屠巴蛇于洞庭,其骨为陵,世称巴陵。又巴蕉,草名。《司马相如·子虚赋》诸柘巴且。〈注〉且草,一名巴蕉。又《正韵》尾也。又姓。《后汉·党锢传》巴肃,勃海高城人。

山:《寅集中》《山字部》《广韵》所间切《集韵》《韵会》师间切《正韵》师奸切,□与删音同。《说文》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起之形。《释名》山,产也。产万物者也。《易·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书·禹贡》奠高山大川。《尔雅·释山》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周礼》谓之镇。《郑注》镇名山安地德者也。又《山海经》山分东西南北中五经。南则自蜀中西南至吴越诸山界。西则自华阴嶓冢以至崑仑积石诸山,今陇西甘肃玉门外,其地也。北则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门诸山,是禹贡冀雍两州之境也。东则自泰岱姑射沿海诸境,则禹贡青州齐鲁之地也。见《读山海经语》。又连山,古易名。《周礼·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注〉似山之出内气也。又姓。古烈山氏之后。又公山,复姓。又《集韵》《韵会》□所旃切,音仙《诗·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坚。又《孔子·丘陵歌》喟然回虑,题彼泰山。郁确其高,梁甫回连。○按山在删韵,古转声寒删先通,则非止叶音矣。又叶疏臻切,音甡。《班固·东都赋》吐焰生风,欱野歕[音pēn]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与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见。考证:(《尔雅·释山》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是为五岳。《郑注》镇名山安地德者也。)谨按是为五岳非尔雅原文。镇名山安地德者也是周礼注非尔雅注。谨将是为五岳改作周礼谓之镇,以起注文。

越:《酉集中》《走字部》《广韵》《集韵》《韵会》□王伐切,音粤。《说文》度也。《玉篇》踰也。《易·系辞传》亲而不越。〈注〉各得其序,不相踰越。《礼·曲礼》戒勿越。〈疏〉戒慎毋得踰越。又《书·太甲》无越厥命。〈传〉越,坠也。《左传·僖八年》恐陨越於下。〈注〉陨越,颠坠也。又於也。《书·高宗》越有雊雉。〈传〉越,於也。《诗·□风》越以鬷迈。〈传〉越,於也。又远也。《书·泰誓》予曷敢有越厥志。〈注〉越,远也。又瑟下孔为越。《仪礼·乡饮酒礼》二人皆左何瑟,后首挎越。〈注〉越,瑟下孔也。《礼·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按《仪礼》《礼记》越皆如字读。《字汇》音活,非是。又躐也。《礼·王制》越绋而行事。〈注〉越,犹躐也。又《礼·缁衣注》越之言蹷也。又散也。《左传·昭四年》风不越而杀。〈注〉越,散也。又《尔雅·释言》越,扬也。〈注〉谓发扬。《周语》汨越九原。〈注〉越,扬也。《晋语》使越于诸侯。〈注〉发声闻也。又迂也。《鲁语》越哉,□孙氏之为政也。〈注〉越,迃也。又失也。《淮南子·精神训》嗜慾者使人之气越。〈注〉越,失也。又国名。《左传·宣八年》盟吴、越而还。〈注〉越国,今会稽山阴县也。《吴越春秋》少康封其庶子於越。又姓。《史记·管晏传》越石父。《潜夫论》越象。又布名。《后汉·马皇后纪》白越三千端。〈注〉白越,越布。又与粤通。○按《史记》南越、东越,汉书作粤。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户括切,音活。《礼·礼运》越席疏布。〈注〉越席,翦蒲也。《左传·桓二年》大路越席。〈注〉越席,结草。《广韵》或作趏。又《韵补》叶兪芮切。《曹植·王粲诔》人命靡常,吉凶异制。此欢之人,孰先陨越。又叶鱼橘切。《□琳·玛瑙勒赋》瑰姿玮质,纷葩艳逸。英华内照,景流外越。

岭:《寅集中》《山字部》《广韵》《集韵》□郎丁切,音零岭巆,山深貌。又山名。《唐·元结·闵岭中乐府》入岭中而登玉峰。(岭)(古文)阾《唐韵》良郢切《集韵》《正韵》里郢切《韵会》里整切,□音领。《说文》山道也。《广韵》山坡也。《正字通》山之肩领,可通道路者。《裴潜广州记》大庾,始安,临贺,桂阳,揭阳,为五岭。《邓德明·南康记》大庾,桂阳,骑田,九真,都龎,临贺,萌渚,始安,越城,为九岭。《沈约诗》置岭白云间。又通作领。《前汉·严助传》舆轿而踰领。又叶离珍切,音陵。《王褒·九怀》驾元螭兮北征,曏吾路兮葱岭。连五宿兮建旄,扬氛气兮为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