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风骇浪

惊风骇浪,比喻使世俗震动、极不寻常。

惊风骇浪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īng fēng hài làng
成语注音
ㄐㄧㄥ ㄈㄥ ㄏㄞˋ ㄌㄤˋ
成语简拼
JFHL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驚風駭浪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使世俗震动、极不寻常。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同]惊涛骇浪、惊风怒涛、狂风大浪

成语接龙

1、惊风骇浪→浪蝶游蜂→蜂识莺猜→猜枚行令→令原之戚→戚戚具尔→尔汝之交→交头互耳→耳目昭彰→彰明较着→着手成春→春风夏雨→雨散云收→收回成命→命里注定→定国安邦→邦家之光→光前絶后→后继无人→人给家足→足足有余→余响遶梁→梁上君子→子为父隐→隐介藏形

2、惊风骇浪→浪迹江湖→湖光山色→色仁行违→违世乖俗→俗不可医→医时救弊→弊衣箪食→食马留肝→肝心涂地→地老天荒→荒淫无度→度己以绳→绳先启后→后海先河→河伯为患→患至呼天→天下莫敌→敌不可纵→纵横捭阖→阖门百口→口耳相承→承前启后→后生可畏→畏威怀德

3、惊风骇浪→浪迹江湖→湖光山色→色授魂与→与众不同→同恶相党→党同妬异→异途同归→归全反真→真伪莫辨→辨若悬河→河伯为患→患难夫妻→妻荣夫贵→贵壮贱弱→弱不好弄→弄嘴弄舌→舌敝耳聋→聋者之歌→歌舞升平→平地起家→家骥人璧→璧合珠连→连更彻夜→夜不闭户

4、惊风骇浪→浪迹天下→下学上达→达官贵人→人中狮子→子子孙孙→孙庞斗智→智勇兼全→全始全终→终其天年→年复一年→年高望重→重床叠架→架肩接踵→踵接肩摩→摩拳擦掌→掌上明珠→珠璧交辉→辉光日新→新亭对泣→泣数行下→下不为例→例行差事→事宽即圆→圆凿方枘

5、惊风骇浪→浪酒闲茶→茶饭无心→心急如焚→焚书坑儒→儒雅风流→流光易逝→逝将去汝→汝南晨鸡→鸡豚之息→息事宁人→人生如寄→寄雁传书→书缺有间→间不容砺→砺戈秣马→马牛襟裾→裾马襟牛→牛鬼蛇神→神道设教→教猱升木→木梗之患→患难与共→共商国是→是是非非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宋·欧阳修《归田录·自序》:『当其惊风骇浪,卒然起於不测之渊,而蛟鳄鼋鼍之怪,方骈首而闯伺。』

(2)《儿女英雄传·第一一回》:『把一桩惊风骇浪的大案,办得来云过天空。』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惊风骇浪”几个大字。

(2)大地中学的孟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惊风骇浪”。

(3)琳琳不会写成语“惊风骇浪”的最后一个字。

(4)麦子写不出成语“惊风骇浪”的拼音。

(5)孟哥哥给欣予和滩惠讲述了“惊风骇浪”的成语典故。

(6)没有撼天震地的惊风骇浪,有的只是寂然无声的风谲云诡。

(7)去往牛首山寺庙群的时候,佩杉姐姐给乐嘉和沆颖介绍了『惊风骇浪』的历史典故

(8)得坚稳之极,尽管他攻势有如惊风骇浪,始终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拳脚上竟没半点破。

(9)欲待乘机占到上风,不料郭靖守得坚稳之极,尽管他攻势有如惊风骇浪,始终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拳脚上竟没半点破绽。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田颖《玉山堂文集·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分字解释

惊风

惊风:[jīngfēng] 小儿病名。急惊风、慢惊风的统称。

惊:jīng 1、<动>马受刺激而行动失常。《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惊。』《柳毅传》:『鸟起马惊,疾逸道左。』2、<动>惊骇;惊慌。《促织》:『面如土色,大惊。』[又] <动使动>使……惊骇、惊慌。《梦游天姥吟留别》:『慄深林兮惊层巅。』《<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直可惊天地,泣鬼神。』3、<动>惊讶;惊奇。《桃花源记》:『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4、<动>惊动;震动。《滕王阁序》:『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阿房宫赋》:『雷霆乍惊,宫车过也。』5、<形>气势大而猛。《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6、<动>起动。《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风:fēng 1、<名>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2、<名>教化;感化。《战国策·秦策》:『山东之国,从风而服。』3、<名>风俗;风气。《捕蛇者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陆游《游西山村》:『衣冠简朴古风存。』4、<名>作风;风度。《孟子·万章》:『故闻柳下惠之风声,鄙乎宽,薄乎敦。』5、<名>民歌;民谣。如《诗经》中的十五国风。6、<名>风声;消息。《儒林外史》:『才晓得是门子透风。』7、<名>景象;景色。如『风景』。8、<动>吹风;乘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浴乎沂,风乎舞雩。』9、<名>某些疾病的名称,如麻风。fàng﹤动﹥通『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汉书·蚡田传》:『乃微言太后风上。』

骇:hài 1、<动>马受惊。枚乘《上书谏吴王》:『马方骇,鼓而惊之。』2、<形>吃惊;惊慌;害怕。《滕王阁序》:『川泽纡其骇属。』《黔之驴》:『他日,驴一鸣,虎大骇。』《促织》:『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3、<动>骚乱;惊扰。《捕蛇者说》:『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浪:làng 1、<名>波浪。《石钟山记》:『虽大风浪不能鸣也。』2、<动>任纵;放纵。《兰亭集序》:『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惊:《卯集上·心字部》《集韵》吕张切,音良。悲也。又《集韵》力让切,音谅。义同。或作悢□。(惊)《唐韵》《集韵》举卿切《正韵》居卿切,□音京。《说文》马骇也。《玉篇》骇也。《易·震卦》震惊百里。《诗·大雅》震惊徐方。《老子·道德经》得之若宠,失之若辱,是谓宠辱若惊。又叶居阳切,音姜。《张籍·祭韩愈诗》月中登高滩,星汉交垂芒。钓车掷长綫,有获齐驩惊。

风:《戌集下·风字部》凬飌檒《唐韵》方戎切《集韵》方冯切《正韵》方中切,□音枫。风以动万物也。《庄子·齐物论》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河图》风者,天地之使。《元命包》阴阳怒而为风。《尔雅·释天》南风谓之凯风,东风谓之谷风,北风谓之凉风,西风谓之泰风。《礼·乐记》八风从律而不奸。〈疏〉八方之风也。《史记·律书》东北方条风,立春至。东方明庶风,春分至。东南方清明风,立夏至。南方景风,夏至至。西南方凉风,立秋至。西方阊阖风,秋分至。西北方不周风,立冬至。北方广莫风,冬至至。《周礼·春官·保章氏》以十有二风,察天地之和命,乖别之妖祥。〈注〉十有二辰皆有风吹其律,以知和不。又《玉篇》散也。《易·系辞》风以散之。又趋风,疾如风也。《左传·成十六年》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见楚子必下免胄而趋风。又《玉篇》敎也。《书·毕命》彰善瘅恶,树之风声。又《说命》四海之内,咸仰朕德,时乃风。〈注〉言天下仰我德,是汝之敎也。《诗·关雎序》风之始也。〈笺〉风是诸侯政敎也。又风俗。《礼·乐记》移风易俗,天下皆宁。又疾名。《左传·昭元年》风淫末疾。〈注〉末,四肢也。风为缓急。又《广韵》佚也。《书·费誓》马牛其风。〈传〉马牛风佚。〈疏〉僖四年《左传》云: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远去也。又防风,国名。今湖州武康县。又地名。宁风,齐地,见《左传》。右扶风,见《汉书》。又官名。《前汉·地理志》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又鸟名。《诗·秦风》鴥彼晨风。《尔雅·释鸟》晨风,鸇。〈疏〉晨风,一名鸇,挚鸟也。郭云:鹞属。又《晋书·舆服志》相风中道。《正字通》晋制,车驾出,相风居前。刻乌於竿上,名相风。又《述征记》长安南有台,高十仞,立相风铜乌,遇风辄动。又草名。《西京亲记》怀风,苜蓿别名。一名光风。又姓。黄帝臣风后。又风胡,见《越绝书》。又《神异经》西方有披发东走,一名狂,一名颠,一名狷,一名风。又《广韵》方凤切,音讽。《诗·关雎序》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故曰风。〈笺〉风化。风刺,皆谓譬谕,不直言也。《释文》下以风之。风,福凤反。〈注〉风刺同。又叶分房切,音方。《楚辞·惜誓》涉丹水而驰骋兮,右大夏之遗风。黄鹄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再举兮睹天地之圜方。又叶甫烦切,音蕃。《王粲诗》烈烈冬日,肃肃凄风。潜鳞在渊,归鴈载轩。又叶闾承切。《后汉·冯衍显志赋》摛道德之光辉兮,匡衰世之渺风。褒宋襄于泓谷兮,表季札于延陵。又叶孚金切,音分。《诗·邶风》絺兮綌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又《大雅》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楚辞·九章》乗[音chéng]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臯,邸余车兮方林。《释名》兖豫幷[同并]冀,横口含唇言之,读若分。青徐,踧口开唇推气言之,读若方。风,放也,气放散也。《□第·毛诗古音考》风古与心林音淫为韵,孚金切。或曰今太行之西,汾晋之间读风如分,犹存古音。《正韵》一东收风,十二侵阙,盖未详风古有分音也。《说文》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从虫凡声。《赵古则曰》凡物露风则生虫,故风从虫,凡谐声。考证:(《尔雅》西风谓之秦风。)谨照原文秦风改泰风。(《书·费誓》马牛其风。〈疏〉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放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远去也。)谨照原文马牛放佚改马牛风佚。(《陈第·毛诗古音考》风古与心林音淫为韵,孚金切。《正韵》一东收风,二十侵阙,盖未详风古有分音也。)谨照原文二十侵改为十二侵。

骇:《亥集上·马字部》《唐韵》侯楷切《集韵》《韵会》《正韵》下楷切,□音蟹。《玉篇》惊起也。《公羊传·哀六年》诸大夫见之,皆色然而骇。《庄子·大宗师》且彼有骇形而无损心。〈注〉以变化为形之骇动耳,故不以死生损累其心。又《集韵》与駴同。《周礼·夏官·大司马》鼓皆駴。《释文》駴本亦作骇。《王粲·英雄记》整兵骇鼓。又散也。《陆机诗》三后始基,世武丕承,协风旁骇,天晷仰澄。〈注〉言和风远驰四方也。又水名。《书·禹贡》九河既道。〈传〉九河,一曰徒骇。〈疏〉禹疏九河以徒衆[音zhòng]起,故云徒骇。又人名。《春秋·隐二年》无骇帅师入极。又叶许己切,音喜。《吴子·治兵篇》戢其耳目,无令惊骇。习其驰逐,闲其进止。《韩愈·郓州谿堂诗》浅有蒲莲,深有葭苇。公以燕賔,其鼓骇骇。又叶于支切,音怡。《韩愈·泷吏诗》官今行自到,那遽妄问为。不虞卒见困,汗出愧且骇。○按古音骇读作矣,转怡声。又叶喜语切,音许。《陆机·凌霄赋》因扶桑而东顾兮,天倾光之可骇。惑坤舆之茫茫兮,心蒙蔽而无绪。〈注〉绪,上声。又叶许计切,音戏。《苏辙·黄楼赋》舞鱼龙於隍壑,阅帆樯於睥睨。方飘风之迅发,震鼙鼓之惊骇。考证:(《陆机诗》三后始基,世武不承。)谨照原文不承改丕承。

浪:《巳集上·水字部》《广韵》鲁当切《集韵》《韵会》卢当切《正韵》鲁堂切,□音郞。沧浪,水名。《水经注》水出荆山,东西流为沧浪之水。又康浪,水名。《广舆记》在青州临湽。又浪浪,流貌。《屈原·离骚》沾余襟之浪浪。又聊浪,放荡貌。《扬雄·羽猎赋》聊浪乎宇内。又浶浪,惊扰貌。《张衡·西京赋》樛蓼浶浪。又博浪,地名。《前汉·地理志》河南阳武县有博浪沙。又乐浪,汉郡名,即古朝鲜国。又庄浪,县名,属平凉府。又《唐韵》来宕切《集韵》《韵会》《正韵》郞宕切,□音阆。波也。水激石遇风则浪。又鼓也。《孔稚圭北山移文》浪栧上京。又谑浪,不敬也。《诗·邶风》谑浪笑傲。〈注〉浪,意萌也。又井名。《张僧鉴浔阳记》湓城有浪井。又姓。晋浪逢。又《集韵》里党切,音朖。孟浪,犹较略也。一曰不精要之貌。《庄子·齐物论》夫子以为孟浪之言。徐邈读莽朗,向秀读漫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