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水推船

借水推船,指趁势行事。亦作『借水行舟』。

借水推船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iè shuǐ tuī chuán
成语注音
ㄐㄧㄝ ˋ ㄕㄨㄟˇ ㄊㄨㄟ ㄔㄨㄢˊ
成语简拼
JSTC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借水推舩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趁势行事。亦作『借水行舟』。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趁便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同]顺水推舟、借水行舟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警世通言·卷三〇·金明池吴清逢爱爱》:『狱卒禀道:「吴清久病未痊,受刑不起。那两个宗室,止是干连小犯。」狱官借水推船,权把吴清收监,候病痊再审。』

(2)…受刑不起。那两个宗室,止是于连小犯。』狱官借水推船,权把吴清收监,候病痊再审,二赵取保在外。一面着…——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借水推船”几个大字。

(2)岑岑不会写成语“借水推船”的最后一个字。

(3)嘟嘟写不出成语“借水推船”的拼音。

(4)虹桥学校的仍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借水推船”。

(5)仍奶奶给两个小孙女讲解了“借水推船”的典故。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0卷:『狱官借水推船,权把吴清收监。』

分字解释

借:jiè 1、<动>借入;暂用他人之物。《黄生借书说》:『黄生允修借书。』2、<动>获得;达到。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慈仁殷勤,诚嘉于心,此不可以虚辞借也。』3、<动>借出;将己物暂供他人使用。《论语·卫灵公》:『有马者,借人乘之。』4、<动>给予;托付。《后汉书·郑太传》:『若借之朝政……必危朝廷。』5、<动>凭借;倚仗。《公输》:『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6、<动>哀悯;怜惜。陆游《书驿壁》:『女儿薄命天不借,青灯独宿江边舍。』7、<连>假使;即使。《陈涉世家》:『借第令勿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借如] 假如。[借使] 假使;纵使;纵然。[借问] 询问;过问;古诗中自问自答的假设问语。[借职] 仅有虚衔,不是实际就任的官职。[借重] (1)凭借他人权势来抬高自己的地位。(2)指依靠他人的力量,犹言倚重。

水:shuǐ 1、<名>水。《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名>河流。《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3、<名>泛指水域。《赤壁之战》:『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4、<名>水灾。《女娲补天》:『水浩洋而不息。』

推:tuī 1、<动>用手推。《陈州粜米》:『你可也被人推更不轻。』2、<动>推移;移动。《谭嗣同》:『荣贼并非推心待慰帅者。』3、<动>推求;推测。《察变》:『特据前事推未来,为变方长。』4、<动>推广。《齐桓晋文之事》:『故推恩足以保四海。』5、<动>推辞;推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6、<动>推荐;推举。《报任安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7、<动>推行;实行。《韩非子·五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8、<动>推崇;赞许。《墨池记》:『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9、<动>假装。《长亭送别》:『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推诚] 以诚意待人。[推体] 委身;以身相托。

船:chuán 船。[又] 船载。韩愈《平淮西碑》:『蔡人告饥,船粟往哺。』[又] 船形的酒杯。陆游《梅花》诗:『劝君莫作儿女态,但向花前倾玉船。』[船骥] 船与良马。比喻治国贤能之臣。《吕氏春秋·知度》:『伊君、吕尚、管夷吾、百里奚,此霸王之船也。』[船脚] 1.驾船的人。2.船的吃水部分。[船乘] 船与车马。用以比喻治国贤能之臣。同『船骥』。

借:《子集中·人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子夜切,嗟去声。假也,贷也,助也,推奖也。《家语》在贫如客,使其臣如借。〈注〉言不有其身,如借使也。《前汉·文帝纪》假借纳用。又草履曰不借。《释名》言贱易有各自蓄之,不假借人也。又设辞。《诗·大雅》借曰未知,亦既抱子。又与藉耤通。又与假通。《后汉·李充传》无所借借。〈注〉下音假。又《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资昔切,音积。义同。本作□,隶省作借,别作徣。考证:(《释名》草履曰不借。〈注〉言贱易有各自置,不假借也。)谨照原文改为草履曰不借。释名言贱易有各自蓄之,不假借人也。

水:《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式轨切《集韵》《韵会》数轨切,□税上声。《说文》准也。北方之行,象衆[音zhòng]水□流,中有微阳之气也。《徐铉曰》衆[音zhòng]屈为水,至柔,能攻坚,故一其内也。《释名》水,准也,准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水之为言濡也。《书·洪范》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润下。《正义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体,水最微,为一。火渐着,为二。木形实,为三。金体固,为四。土质大,为五。《易·乾卦》水流湿。《说卦》坎为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训》积阴之寒气为水。又六饮之一。《周礼·天官》浆人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又《礼·玉藻》五饮:上水、浆、酒、醴、酏。〈注〉上水,水为上,余次之。又《礼·曲礼》凡祭宗庙之礼,水曰清涤。又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礼·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注〉鉴,镜属,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又《前汉·律正志》五声,羽为水。又天水,郡名,汉武帝所置。又中水,县名,属涿郡。应劭曰:易□二水之中。□见《前汉·地理志》。又黑水,国名,即□韐。又露为上池水。《史记·扁鹊传》饮是以上池之水。〈注〉上池水,谓水未至地,盖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药。又姓。又《韵补》叶式类切,音坠。《刘桢·鲁都赋》苹藻漂於阳侯,芙蓉出於渚际。奋红葩之熩熩,逸景烛於崖水。又叶呼委切,音毁。《李白·游高淳丹阳湖诗》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又《韵补》音准。引《白虎通》水之为言准也。○按准乃水之义,非水之音。盖沿《周礼·考工记》郑注,准读为水而误。今不从。

推:《卯集中·手字部》《唐韵》他回切《集韵》《韵会》《正韵》通回切,□退平声。《说文》排也。《增韵》荡也,挤也。一曰进之也。《礼·月令》孟春躬耕帝籍,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左传·襄十四年》或挽之,或推之。〈注〉前牵为挽,后送为推。又移也。《诗·大雅》旱既太甚,则不可推。〈疏〉不可令之移去矣。推是远离之辞。又让所有以予人也。《史记·淮阴侯传》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后汉·光武纪》推赤心置人腹中。又却也,诿也。又《唐韵》昌锥切《集韵》《韵会》川锥切,□音□。顺迁也。《易·系辞》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又《增韵》择也,奖也,奉也。亦进之也。《书·周官》推贤让能,庶官乃和。《礼·儒行》上弗援,下弗推。〈注〉推犹进也。〈疏〉不为民下所荐举也。《前汉·韩信传》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注〉无善行可推举选择也。又寻绎也。《前汉·刘向传赞》有意其推本之也。〈注〉言其究极根本,深有意也。一曰穷诘也。《史记·酷吏传》天水骆璧推减。〈注〉推,直追反,谓推系之以成狱也。减一作成。

船:《未集下·舟字部》《唐韵》《集韵》《韵会》□食川切,音膞。《说文》舟也。《世本》共鼓货狄作船,黄帝臣。《扬子·方言》舟,自关而西谓之船。《释名》船,循也,循水而行也。《史记·淮阴侯传》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渡临晋。〈注〉索隐曰:刘氏云:陈船,地名,在旧关之西,今之朝邑,非也。案京兆有船司空县,不名陈船。陈船者,陈列船艘,欲渡河也。《左思·蜀都赋》戈船掩乎江湖。又《正字通》皮船,明少保戚继光济水法,用生牛马皮,竹木缘之如箱形,火乾,再用竿系助之,以浮水。一皮船可乗[音chéng]一人,两皮船合缝,可乗[音chéng]三人。又《韵会》衣领曰船。《正字通》俗以船为襟穿。续演繁露云:杜诗,天子呼来不上船,或言衣襟为船,误。按蜀人呼衣系带为穿,俗因改穿作船。又姓。出《姓苑》。又天船,星名。见《丹元子·步天歌》。又《集韵》余专切,音沿。义同。俗作舡,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