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无私

兼爱无私,泛爱大众,对人没有私心。

兼爱无私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iān ài wú sī
成语注音
ㄐㄧㄢ ㄞˋ ㄨˊ ㄙㄧ
成语简拼
JAWS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兼愛無私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泛爱大众,对人没有私心。

成语用法

作谓语;指泛爱大众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大公无私

成语接龙

兼爱无私→私心自用→用行舍藏→藏龙卧虎→虎步龙行→行若无事→事事无成→成千论万→万乘公相→相机而行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致利除害,兼爱无私谓之仁。▼东汉·班固《汉书·公孙弘传》

成语造句

(1)成语兼爱无私和心情有关。

(2)凯彤哥哥给志芳和撰彤讲解了“兼爱无私”的故事。

(3)练习本的第三页赫然是“兼爱无私”几个大字。

(4)小彬写不出成语“兼爱无私”的拼音。

(5)小倩不会写成语“兼爱无私”的最后一个字。

(6)盐边县惠民中学的公冶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兼爱无私”。

(7)致利除害,兼爱无私谓之仁。见东汉·班固《汉书·公孙弘传》。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先秦·庄周《庄子·天道》:『中心物恺,兼爱无私,此仁义之情也。』

分字解释

兼爱

兼爱:春秋时墨子的主张之一,意思是要不分亲疏,爱所有的人。

无私

无私:[wúsī] (1)不只是顾自己的利益。无私奉献。(2)没有私心。

兼:jiān 1、<副>同时占有几样东西或进行几件事情。《鱼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动>兼职;兼任。《<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3、<动>兼并;合并。《过秦论》:『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4、<形>加倍的;双倍的。《汉书·韩信传》:『受辱于跨下,无兼人之勇,不足畏也。』5、<数>两;二。《狱中杂记》:『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6、<动>加上;加之。《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7、<连>并且;而且。《赤壁之战》:『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

爱:ài 1、<动>喜爱.《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2、<形>亲爱的;心爱的.《柳毅传》:『见大王爱其女牧羊于野。』3、<动>爱护.《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4、<动>怜惜;同情.《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若爱重伤,则如勿伤。』5、<动>爱惜.《指南录后序》:『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6、<动>吝啬.《齐桓晋文之事》:『吾何爱一丰?。』7、<动>爱好.《阿房宫赋》:『秦爱纷奢,人亦念共家。』[爱服] 心甘情愿地服从.

无:wú 1、<动>没有。《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2、<副>不;别。《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麦。』3、<连>不论;无论。《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形>贫穷;无资财。《货殖列传》:『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无道] 行为暴虐,不施仁政。[无非] 无一不是;全部都是。[无几] (1)不多;很少。(2)没有希望。(3)不久。[无乃] 莫非;恐怕;岂不是。常与『乎』、『欤』等语气词配合使用,表示委婉的语气。

私:sī 1、<名>个人;私人。《论积贮疏》:『公私之积,犹可哀痛。』2、<名>私利。《荆轲刺秦王》:『丹不忍心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3、<动>偏爱;偏私。《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4、<动>私人占有。《诗经·七月》:『言私其豵,献豜于公。』5、<副>私下;秘密;暗中。《廉颇蔺相如列传》:『燕王私握臣手。』6、<动>私通;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聊斋志异·狐谐》:『夜有奔女,颜色颇丽,万悦而私之。』

兼:《子集下·八字部》《唐韵》古甜切《集韵》《韵会》坚嫌切《正韵》古嫌切,□音缣。《说文》幷[同并]也。从手禾。兼持二禾也。《徐曰》会意。秉持一禾,兼持二禾。可兼持者,莫若禾也。《易·系辞》兼三才而两之。《前汉·王莽传》县宰缺者,数年守兼。〈注〉师古曰:不拜正官,令人守兼也。又姓。《韵会》卫公子兼之后。

爱:《卯集上·心字部》《唐韵》乌代切《集韵》《韵会》於代切《正韵》於盖切,□同□。仁之发也。从心旡声。又亲也,恩也,惠也,怜也,宠也,好乐也,吝惜也,慕也,隐也。又《孝经·谏诤章疏》爱者,奉上之通称。又《諡法》啬於赐与曰爱。又姓。宋刺史爱申。又叶乌胃切,音秽。《诗·小雅》心乎爱矣,遐不谓矣。《楚辞·九章》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袁宏·名臣赞》沧海横流,玉石同碎。达人兼善,废已存爱。《谢瞻·答灵运诗》寻涂涂既睽,即理理已对。丝路有恒悲,矧乃所在爱。小篆作□。

无:《卯集下·无字部》《唐韵》武夫切,音巫。《说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说,天屈西北为无。《易·乾卦》无咎。《释文》无音无。易内皆作此字。《艺苑雄黄》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时始以蕃橆之橆为有无之无。诗、书、春秋、礼记、论语本用无字,变篆者变为无,惟易、周礼尽用无。然论语亡而为有,我独亡,诸无字,盖变隶时误读为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广韵》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释典》。《唐韵》武扶切《广韵》武夫切《集韵》《韵会》《正韵》微夫切,□音巫。《说文》亡也。《玉篇》不有也。《书·舜典》刚而无虐,□而无傲。又《益稷》懋迁有无化居。又《尔雅·释诂》虚无之间也。〈注〉虚无皆有间隙。《老子·道德经》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周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又《礼·三年问》无易之道也。〈注〉无,犹不也。又县名。《前汉·地理志》越巂郡会无县。又姓。《正字通》汉无且明,无能。又《广韵》汉复姓无庸无钩,俱出自楚。又文无,药名。《古今注》相别赠之以文无。文无,一名当归。又《说文奇字》作无。《玉篇》虚无也。周易无字俱作无。又《集韵》或作亡。《诗·卫风》何有何亡。又通作毋。书,无逸。《史记·鲁世家》作毋逸。又通作毛。《后汉·冯衍传》饥者毛食。〈注〉衍集:毛作无。今俗语犹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谓无曰毛。《通雅》江楚广东呼无曰毛。又《集韵》或作武。◎按礼器:诏侑武方。注:武当为无,声之误也。郑注:明言其误。集韵合无,武为一。非。《集韵》无或作橆。韵会,□本古文蕃□字。篆借为有无字。李斯变隷变林为四点。〇按说文□,从亡无声,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义各别,不云相通。且有无与蕃橆义尤相反,不应借用。玉篇集韵韵会俱非。韵会蕃橆作蕃□,尤非。又按读书通云:通作勿莫末没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义通,或止音近,实非一字也。读书通误。又梵言,南无呼那谟。那如拏之上声,谟音如摩,犹云归依也。

私:《午集下·禾字部》《唐韵》息夷切《集韵》《韵会》《正韵》相咨切,□音司。《说文》禾也。北道名禾主人曰私主人。又对公而言谓之私。《书·周官》以公灭私。《诗·小雅》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礼·孔子间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又家臣称私。《仪礼·士相见礼》见於大夫曰:某也,夫子之贱私。《礼·玉藻》士自称於大夫曰外私。〈注〉此大夫非己所臣,则称外私。又恩私也。《仪礼·燕礼》寡君,君之私也。〈注〉谓独受恩厚。《礼·郊特牲》妇餕余,私之也。《释名》私,恤也,所恤念也。又《尔雅·释亲》女子谓姊妹之夫曰私。《诗·卫风》谭公维私。又天子以下皆曰私。《前汉·张放传》大官私官。《服虔注》私官,皇后之官。《后汉·百官志》中宫私府令一人。又姓。汉私匡。又便也。《左传·襄十五年》师慧过宋,朝将私焉。〈注〉谓小便。○按《说文》专以禾训私,而厶自为部,训奸衺也。引韩非、仓颉作字,自营为厶,则私不兼公私义。今经传公厶字皆作私,不复作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