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扶余

海外扶余,扶余:传说中的古国名,有说是今天的日本,也有说是今天的南美洲。比喻遥远的与世隔绝的异国他乡。

海外扶余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ǎi wài fú yú
成语简拼
HWFY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
海外扶余
成语谜语
外国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扶余:传说中的古国名,有说是今天的日本,也有说是今天的南美洲。比喻遥远的与世隔绝的异国他乡。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外国

相关成语

近义词

扶余海外

成语接龙

海外扶余→余味无穷→穷达有命→命轻鸿毛→毛举瘢求→求贤若渴→渴而穿井→井井有理→理亏心虚→虚枯吹生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虽归英王统治之下,然鞭长莫及,无异海外扶余。▼孙中山《心理建设》第六章

成语造句

(1)兵兵写不出成语“海外扶余”的拼音。

(2)达岚镇中学的叶赫那拉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海外扶余”。

(3)打开本子,上面写着“海外扶余”几个大字。

(4)广阿姨给朋朋和他的同学介绍了“海外扶余”的历史故事。

(5)小皓不会写成语“海外扶余”的最后一个字。

(6)虽归英王统治之下,然鞭长莫及,无异海外扶余。见孙中山《心理建设》第六章。

(7)去全椒县东王初级中学的路途中,春琳大哥哥给晓岚和靖悠介绍了『海外扶余』的历史典故

(8)仲坚等别了秦王,遂把家资赠与出尘一妹,自同洪客飘然往海外扶余国去,别做一番事业了。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杜光庭虬髯客传》中有虬髯客在东南的扶余国称王的故事。明·张岱《与王白岳》:『海外扶余,隐然复有世界。』

分字解释

海外

海外:[hǎiwài] 超出国界,即国外。海外同胞。

海:hǎi 1、<名>百川汇聚处;大海。《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2、<名>大湖。《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3、<名>比喻事物多而广。《游黄山记》:『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海客] 1、航海的人。2、浪迹四方的人。

外:wài 1、<名>外面;外部。《邹忌讽齐王纳谏》:『旦日,客从外来。』2、<名>表面;外表。《赤壁之战》:『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3、<副>以外。《大铁椎传》:『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4、<动>置之于外;除去。《管子·明法》:『所以禁过而外私也。』5、<动>疏远。《易经·否》:『内小人而外君子。』6、<名>传统戏剧中扮老年男子的角色。』[外朝] (1)天子、诸侯听政议事的地方。相传周时天子诸侯有三朝,外朝一,内朝二。(2)指在外朝参政议事之人。[外交] 古指臣子私自会见诸侯。[外戚] 帝王的母亲、妻子一方的亲戚。[外史] (1)官名,颁布帝王命令及掌管地图等。(2)指野史、杂史或记叙人物为主的旧小说。

扶:fú 1、<动>搀扶;扶持。《季氏将伐颛臾》:『危而不持,颠而不扶。』2、<动>扶着;拄着。《孔雀东南飞》:『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游黄山记》:『扶杖望朱砂庵而登。』3、<动>帮助;援助。《战国策·宋卫策》:『扶梁伐赵。』4、<介>沿着。《桃花源记》:『便扶向路,处处志之。』5、<动>抱,带。《谭嗣同》:『至七月,乃扶病入觐。』6、<量>古代长度单位,四寸为扶。《礼记·投壶》:『筹,室中五扶,堂上七扶。』[扶光] 扶桑之光,日光。[扶桑] (1)神话传说中的海外大树木。(2)传说中东方海中的古国名。按方向,位置约相当于日本,后来沿用为日本的代称。[扶疏] 枝叶茂盛的样子。[扶翼] (1)扶持。(2)辅佐。

余:yú 1、<代>我。《核舟记》:『尝贻余核舟一。』2、<形>多余的。《论语》:『其余不足观也已。』3、<形>遗留的。《子鱼论战》:『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4、<名>盈余。《论积贮疏》:『苟粟多而有余,何为而不成?』5、<数>表示整数后的不定的零数。《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余波] (1)江河的末流。(2)遗风流泽。[余孽] 残存的坏人。

海:《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呼攺切《集韵》《韵会》许亥切,□音醢。《说文》天池也。以纳百川者。《释名》海,晦也。主承秽浊水,黑如晦也。《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又环九州为四海。《书·禹贡》四海会同。《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又物产饶富为陆海。《前汉·东方朔传》所谓天下陆海之地。又天海,星名。《甘氏星经》天海十星,在壁西南。又州名。《广韵》禹贡徐州之域,七国时属楚,秦为薛郡,汉为东海郡。后魏为海州。又《韵补》叶虎洧切,音喜。《诗·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飞隼,载飞载止。又叶火五切,音虎。《陆云·陆丞相诔》靖共夙夜,匪宁匪处。经始绵绵,滂沱淮海。《集韵》或作□。

外:《丑集下·夕字部》《广韵》《集韵》五会切《韵会》鱼会切,□歪去声。内之对,表也。《易·坤卦文言》义以方外。《家人彖传》男正位乎外。《礼·祭义》礼也者,动於外者也。《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列子·仲尼篇》远在八荒之外。又疏斥也。《易·泰卦彖传》内君子,而外小人。《前汉·霍光传》尽外我家。又度外,置之也。《后汉·光武纪》暂置此两子于度外。又方外,散人也。《淮南子·道应训》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又《集韵》五活切,音杌。《黄庭经》洞视得见无内外,存嗽五牙不饥渴,神华执中六丁谒。又叶征例切,音制。《诗·魏风》十亩之外兮。叶下泄逝。《说文》外,远也。卜尚平旦,今若夕卜,于事外矣。会意。考证:(《礼·祭仪》礼也者,动乎外者也。)谨照原书祭仪改祭义。照原文动乎改动於。(《易·否卦彖传》内君子,而外小人。)谨照原书否卦改泰卦。

扶:《卯集中·手字部》《唐韵》防无切《集韵》《韵会》冯无切《正韵》逢夫切,□音符。《说文》佐也。一曰相也。《扬子·方言》护也。《郭璞注》扶挟将护。《论语》颠而不扶。《前汉·高祖纪》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注〉以义自助也。又缘也。《晋语》侏儒扶卢。又州名。扶州在陇右,唐属山南道。又泽名。《前汉·地理志扶柳县注》地有扶泽,泽中多柳。又姓。《前汉·艺文志》传鲁论语者,鲁扶卿。又《集韵》与芙通。扶蕖,荷也。又与□通。大风也。又《唐韵》甫无切《集韵》《韵会》风无切,□音夫。《礼·投壶》筹,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注〉铺四指曰扶。通作肤。《公羊传·僖三十一年》触石而出,肤寸而合。〈注〉侧手曰肤,按指曰寸。又幼小貌。《扬子·太□经》赤子扶扶。又《集韵》蓬逋切,音蒲。与匍同。手行也。《左传·昭二十一年》扶伏而击之。〈注〉伏,蒲北反。《礼·檀弓》诗云:扶服救之。《陆氏音义》作匍匐,音同。又《前汉·天文志》晷长为潦,短为旱,奢为扶。〈注〉郑氏曰:扶当为蟠,齐鲁之间声如酺酺,扶声近蟠,止不行也。晋灼曰:扶,附也,小臣附近君子之侧也。又叶房尤切,音浮。《陆云·答兄诗》昔我先公,爰造斯猷。今我六蔽,匪崇克扶。考证:(《公羊传·僖三十一年》触石而出,扶寸而合。〈注〉侧手曰扶,按指曰寸。通作肤。)谨照原文两扶字□改肤。以通作肤三字移於公羊传之上。

余:《戌集下·食字部》《唐韵》以诸切《集韵》《韵会》羊诸切《正韵》云俱切,□音余。《说文》饶也。《玉篇》残也。《广韵》賸也。《周礼·天官·冢宰》以九赋敛财贿。九曰币余之赋。《郑注》百工之余。《左传·文元年》归余于终。又《孟子》余夫二十五亩。〈注〉一夫,上父母,下妻子,以五口八口为率。如有弟,是余夫也。又《周礼·地官·小司徒》凡国之大事,致民。大故,致余子。〈注〉余谓羡也。郑康成谓:余子卿大夫之子,当守於王宫者也。《左传·宣二年》又宦其余子。〈注〉余子,嫡子之母弟。又国名。《春秋·庄二年》夏公子庆父帅师伐於余丘。〈注〉於余丘,国名。又地名。《左传·昭二十二年》莒败齐师于寿余。又舟名。《左传·昭十七年》楚大败吴师,获其乗[音chéng]舟余皇。又草名。《山海经》招摇山有草,如韭,青花,名祝余,食之不饥。又姓。晋有余頠,余文仲。又梁余、夫余,俱复姓,见《姓谱》。又《集韵》余遮切,音耶。《庄子·让王篇》其绪余以为国家。《司马彪注》绪余,残也。绪音奢,余音耶。又叶夷周切,音由。《韩愈·驽骥诗》嘶鸣当大路,志气若有余。骐骥生绝域,自矜无匹俦。又叶羊遇切,音裕。《古诗》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疋,织素五丈余。《正字通》按《周礼·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颁赐,本作公,因声近伪作余,故注云余当为余,谓县都畜聚之物。据本注,余不当作余。《正韵》四鱼余字注,引《周礼》余亦作余。合余余为一,非。考证:(《周礼·天官·冢宰》九赋敛财贿。九曰币余之赋。〈注〉币余,百工之余。)谨照原文九赋上增以字。注上增郑字。注下省币余二字。(《庄子·让王篇》绪余以治天下国家。《徐邈注》绪余,残也。)谨照原文改其绪余以为国家。徐邈注改司马彪注。(《古诗》新人工织缣,旧人工织素。织缣日一疋,织素五丈余。)谨照原诗旧人改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