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之又损

损之又损,形容极为谦虚。《庄子·知北游》:『故曰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

损之又损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ǔn zhī yòu sǔn
成语注音
ㄙㄨㄣˇ ㄓㄧ ㄧㄡˋ ㄙㄨㄣˇ
成语简拼
SZYS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損之又損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极为谦虚。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十分谦虚

相关成语

成语接龙

1、损之又损→损人益己→己饥己溺→溺心灭质→质疑问难→难更仆数→数白论黄→黄口孺子→子孝父慈→慈明无双→双桂联芳→芳兰竟体→体物缘情→情逐事迁→迁延羁留→留连忘返→返虚入浑→浑然无知→知疼着热→热闹非凡→凡胎浊骨→骨寒毛竖→竖起脊梁→梁上君子→子夏悬鹑

2、损之又损→损上益下→下马看花→花烛洞房→房谋杜断→断珪缺璧→璧合珠联→联袂而至→至高无上→上下同欲→欲盖弥彰→彰往考来→来者不拒→拒虎进狼→狼餐虎咽→咽苦吐甘→甘棠遗爱→爱财如命→命里注定→定乱扶衰→衰当益壮→壮志未酬→酬功给效→效颦学步→步调一致

3、损之又损→损己利人→人亡物在→在色之戒→戒骄戒躁→躁人辞多→多易多难→难言兰臭→臭气熏天→天下鼎沸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真理虽然顿达,此情难以卒除。须长觉察,损之又损,如风顿止,波浪渐停。▲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写着“损之又损”几个大字。

(2)欢欢写不出成语“损之又损”的拼音。

(3)宁化城东中学的元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损之又损”。

(4)吴大爷给爱爱和艾艾讲述了“损之又损”的典故。

(5)小斐不会写成语“损之又损”的最后一个字。

(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7)谁知钱不由正经路来的,火上弄雪;不由正经路去的,石沉大海,日减月削,渐渐损之又损,而至于无。

(8)真理虽然顿达,此情难以卒除。须长觉察,损之又损,如风顿止,波浪渐停。见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

(9)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庄子·知北游》:『故曰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

分字解释

损:sǔn 1、<动>减少。《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2、<动>损害。《伶官传序》:『书曰:「满招损,谦受益。」』3、<动>丧失。《班超告老归国》:『便为上损国家累世之功,下弃忠臣竭力之用。』[损年] (1)少报年岁。(2)减少寿数。

之:zhī 1、<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4、<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5、<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6、<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9、<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11、<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12、<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又:yòu 1、<副>再;还。《愚公移山》:『子又生孙,孙又生子。』2、<副>更。《游褒禅山记》:『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3、<副>却。《汉书·贾谊传》:『汉已幸胜之矣,又不易其所以然。』

损:《卯集中·手字部》(古文)扻《唐韵》《正韵》苏本切《集韵》《韵会》锁本切,□孙上声。《说文》减也。又卦名。《易·损卦》损下益上,其道大行。〈疏〉下自减损,以奉於上也。又伤也,贬也,失也。

之:《子集上·丿字部》《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音枝。《说文》出也,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适也,往也。《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气,则无不之也。又於也。《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注〉之,适也。《朱传》犹於也。又语助辞。《书·金縢》礼亦宜之。《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语尾,或层出。如毛诗我之怀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六句九之字,常华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诗·周南》之子于归。〈注〉之子,是子也。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又至也。《诗·鄘风》之死矢靡他。又遗也。《扬子·法言》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乃载以遗后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属,地有所往,连属之辞也。通作旃。《诗·唐风》舍旃舍旃。又《魏风》上慎旃哉。□与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义互通。又《韵补》叶职流切,音周。《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不逢尧舜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气,焉本鸢,后人借为助语,助语之用既多,反为所夺,又制字以别之,乃有芝字吁字鸢字。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又:《子集下·又字部》《唐韵》于救切《集韵》《韵会》尤救切《正韵》爰救切,□音宥。《说文》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多,略不过三也。《韵会》偏旁作。又《广韵》又,犹更也。又《韵补》叶夷益切,音亦。复也。《诗·小雅》人之齐圣,饮酒温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尔仪,天命不又。富音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