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锦吴绫

蜀锦吴绫,蜀锦:四川生产的彩锦;吴绫:绫的一种,最初出于吴郡。泛指各种精美的丝织品。

蜀锦吴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ǔ jǐn wú líng
成语注音
ㄕㄨˇ ㄐㄧㄣˇ ㄨˊ ㄌㄧㄥˊ
成语简拼
SJWL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蜀逦饩c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蜀锦:四川生产的彩锦;吴绫:绫的一种,最初出于吴郡。泛指各种精美的丝织品。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丝织品

相关成语

近义词

齐纨鲁缟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微风初动,轻飘飘展开蜀锦吴绫;细雨才收,娇滴滴露出冰肌玉质。▲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2回

(2)…窈窕绮窗,处处暗笼绣箔。微风初动,轻飘飘展开蜀锦吴绫;细雨才收,娇滴滴露出冰肌玉质。日灼鲜杏,红如仙…——明·吴承恩《西游记》

成语造句

(1)贝贝写不出成语“蜀锦吴绫”的拼音。

(2)镔锋叔叔给珮潼和路燕讲解了“蜀锦吴绫”的历史故事。

(3)草稿本的封面上写着“蜀锦吴绫”几个大字。

(4)西团初级中学的公良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蜀锦吴绫”。

(5)小浩不会写成语“蜀锦吴绫”的最后一个字。

(6)去天湖净寺的路上,童童姐姐给菁旎和滩蕃讲了『蜀锦吴绫』的故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汤式《一枝花·赠美人》套曲:『价重如齐纨鲁缟,名高似蜀锦吴绫。』

分字解释

蜀锦

蜀锦:四川出产的传统的丝织工艺品,用染色的熟丝织成。

蜀:shǔ 1、<名>周代诸侯国,在今四川成都一带。[又] 地域名,在四川一带。2、<名>朝代名(公元221-263年)。三国之一,在今四川东部和云南、贵州北部以及陕西汉中一带,又称『蜀汉』,第一代君主是刘备。[又] 朝代名(公元907-925年)。五代时王建所建,史称前蜀。[又] 朝代名(公元934-965年)。后唐孟知祥所建,史称后蜀

锦:jǐn 1、<名>有色彩、花纹的丝织品。《公输》:『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2、<形>比喻鲜艳华美。《岳阳楼记》:『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锦官城] 成都。四川成都旧有大城、少城。少城大城西,为主锦之官所居,因称锦官城。[锦瑟] 画有锦文的瑟。

吴:wú 1、<动>大声说话。《诗经·周颂·丝衣》:『不吴不敖。』2、<名>周代诸侯国,在今长江下游一带。3、<名>朝代名(公元222-280年)。三国之一,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一带,第一代君主是孙权。

绫:líng <名>一种很薄,有花纹和光泽的丝织品。《孔雀东南飞》:『右手执绫罗。』《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蜀:《申集中·虫字部》《唐韵》市玉切《集韵》殊玉切,□音属。《说文》葵中蚕也。《淮南子·说林训》蚕与蜀状相□,而爱憎异也。《诗·豳风》蜎蜎者蠋。本作蜀。详蠋字注。又兽名。《山海经》杻阳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马,其文如虎,名曰鹿蜀。佩其皮尾,宜子孙。又《韵会》鸡大者谓之蜀鸡。又巴蜀,地名。秦置蜀郡,即益州地。又《尔雅·释山》独者,蜀。〈疏〉山之孤独者名蜀。又《字汇补》祠器也。《管子·形势篇》抱蜀不言而庙堂既修。又同睽,见《归藏易》。《杨慎曰》蠲字从蜀为声,音圭,则蜀固有圭音矣。考证:(《尔雅·释山》独山,蜀。)谨照原文独山改独者。

锦:《戌集上·金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居饮切,音□。《说文》襄色织文也。从帛金声。《徐曰》襄,亲色也。汉魏郡有县,能织锦绮,因名襄邑。《释名》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字从金帛。《诗·卫风》衣锦褧衣。〈传〉锦,文衣也。《左传·襄三十一年》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拾遗记》员峤山有冰蚕,霜覆之,然后成茧。其色五采,后代效之,染五色丝,织以为锦。又《五代史·吴越世家》临安有大树,钱鏐幼时戏於此,及贵归,衣以锦,号其树曰衣锦将军。又《南窗纪谈》中散大夫,旧说谓之十样锦。受命之初,不俟恩赦,便许封赠父母,一也。妻封郡君,二也。不隔郊奏荐,三也。奏子为职官,四也。乗[音chéng]马许行驰道,五也。马鞍上施紫丝座,六也。马前执破木板,七也。宴殿用金器具朶[音duǒ,同朵]殿上,八也。许上遗表,九也。国史立传,十也。又姓。汉郞中令锦被。又贝锦,虫名。《诗·小雅》萋兮菲兮,成是贝锦。〈注〉水中介虫,文似锦。又水名。《前汉·司马相如传》汉宫有水锦,水有鸳。又《广舆记》成都府城南有锦江,一名汶江,织锦濯此则鲜丽,其地曰锦里,其城曰锦官城。

吴:《丑集上·口字部》俗吴字。《吴志·薛综传》无口为天,有口为吴。《正字通》此借字形为谐语,非吴字本义。《正韵》吴字注亦作吴,非。(吴)(古文)《唐韵》午胡切《集韵》《韵会》《正韵》讹胡切,□音吾。国名。《史记·吴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注〉宋衷曰:句吴,太伯始所居地名。《前汉·地理志》会稽郡秦置,高帝六年为荆国,十二年,更名吴。亦县名。《前汉·地理志》会稽郡吴县。又《说文》郡也。《后汉·郡国志》吴郡,顺帝分会稽置。《韵会》吴郡、吴兴、丹阳为三吴。《正字通》水经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指掌图以苏、常、湖为三吴,其说不同。又《齐语》西服□沙西吴。〈注〉雍州之地。又天吴,水神也。《郭璞·山海经赞》八头十尾,人面虎身。龙据两川,威无不震。又《说文》姓也。《广韵》太伯之后,因以命氏。又《方言》大也。《说文》大言也。《诗·周颂》不吴不敖。〈传〉吴,譁也。又《鲁颂》不吴不扬。《说文注》大言故夨大口以出声。今写诗者,攺吴作□,又音乎化切,其谬甚矣。《释文》吴,旧如字。何承天云:从口下大,故鱼之大口者名□,胡化反,此音恐惊俗也。按《说文》《释文》俱云吴作□读,非。而《玉篇》《广韵》《集韵》《类篇》《韵会》诸书,吴字亦皆无去声一音,惟正韵收吴入禡韵,诗朱注亦作去声读。未知孰是,存以备考。又《集韵》元俱切,音愚。虞古作吴。注详虍部七画。《释名》吴,虞也。太伯让位而不就,归封于此,虞其志也。又与娱通。《诗·周颂》不吴不敖。〈疏〉正义曰:人自娱乐,必讙譁为声。故以娱为譁也。定本娱作吴。

绫:《未集中·糸字部》《广韵》力膺切《集韵》闾承切,□音陵。《说文》东齐谓布帛之细者曰绫。《释文》绫,凌也,其文望之如冰凌之理也。《玉篇》文缯也。《广韵》绫纨。又《延寿·鲁灵光殿赋》崱缯绫而龙鳞。〈注〉缯绫,不平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