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弹老调

重弹老调,又弹起陈旧的老调子。比喻把说过多次的理论、主张重新搬出来。也比喻把搁置很久的技艺重新做起来。

重弹老调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hóng tán lǎo diào
成语简拼
CTLD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重彈老調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又弹起陈旧的老调子。比喻把说过多次的理论、主张重新搬出来。也比喻把搁置很久的技艺重新做起来。

相关成语

成语接龙

重弹老调→调弦品竹→竹帛之功→功成名遂→遂心快意→意领神会→会逢其适→适当其冲→冲风破浪→浪迹天下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国国写不出成语“重弹老调”的拼音。

(2)练习本的第二页赫然是“重弹老调”几个大字。

(3)林林不会写成语“重弹老调”的最后一个字。

(4)邬老师给莜珊和艳妍讲述了“重弹老调”的历史典故

(5)西坪中学的邬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重弹老调”。

(6)他重弹老调,说如果给妇女受教育的机会,她们就不会是这样的贤妻良母了。

分字解释

老调

老调:[lǎodiào] 指重复多次的使人厌烦的论调。老调重弹。

重弹

重弹:[chóngtán] 比喻重新提起旧的主张等。老调重弹。

重:zhòng 1、<形>重,与『轻』相对。《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又] <形意动>以……为重。《五蠹》:『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2、<形>重要;重大。《〈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又] <名>重要作用。《五人墓碑记》:『匹夫之有无重于社稷也。』3、<动>重视;看重。《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4、<形>贵重。《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5、<形>严重。《狱中杂记》:『情罪重者反出在外。』6、<形>严格。《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7、<形>庄重。《论语·学而》:『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8、<动>尊重。《过秦论》:『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9、<副>更加;加重。《苏武传》:『见犯乃死,重辱国。』chóng 1、<形>重叠。《三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2、<量>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卷我屋上三重茅。』3、<副>重新;再次。《琵琶行》:『添酒回灯重开宴。』4、<动>拖累;牵连。《汉书·荆燕吴传赞》:『事发相重,岂不危哉。』[重民] 农民。[重泉] (1)水极深的地方。(2)黄泉。[重舌] 古代指通晓外族语言并能够口译的人。[重身] 怀孕。[重阴] (1)浓云密布的阴天。(2)地下。[重足] 迭足而立,不敢前进。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弹:dàn 1、<名>弹弓。《战国策·楚策四》:『左挟弹,右摄丸。』2、<名>圆形的弹丸,弹子。徐陵《紫骝马》:『角弓连两兔,珠弹落双鸿。』3、<名>烟火弹、炸弹、枪弹、炮弹等的统称。《谭嗣同》:『今营中枪弹火药皆在荣贼之手。』tán 1、<动>用弹子发射弹丸。《左传·宣公二年》:『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2、<动>用手指敲。《屈原列传》:『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3、<动>弹奏。《孔雀东南飞》:『十五弹箜篌,十六诵书。』《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4、<动>批评;抨击;检举。曹植《与杨千祖书》:『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

老:lǎo 1、<形>年老;衰老。《涉江》:『年既老而不衰。』[又] <名>年老的日子。《要做则做》:『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2、<动>老死。《五人墓碑记》:『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3、<名>老年人。《论积贮疏》:『罢夫老易子而咬其骨。』4、<名>对辈、长者的称呼。《过小孤山大孤山》:『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5、<动>敬重;尊重;敬养。《齐桓晋文之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6、<形>陈旧的;时间久的。《项脊轩志》:『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7、<名>老子及其学说的省称。《进学解》:『攘斥佛老。』[老衲] 老和尚。[老拙] 老年人自谦词。

调:tiáo 1、<动>协调;调和。于谦《喜雨行》:『但愿风调雨顺民安业。』2、<动>烹调;调味。也指烹调的滋味。《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3、<动>调节;节制。《治平篇》:『水旱疾役,即天地调剂之法也。』4、<动>调弄;弹奏。《陋室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5、<动>调理休养。《杨修之死》:『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却门两个,急令医士调治。』6、<动>调笑;嘲弄。《世说新语·排调》:『康僧渊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调之。』diào 1、<动>调动;调迁。《记王忠肃翱事》:『婿竟不调。』2、<名>音调;乐调。《琵琶行》:『未成曲调先有情。』

重:《酉集下·里字部》《唐韵》柱用切《集韵》《韵会》储用切,□音緟。《说文》厚也。《增韵》轻之对也。《易·系辞》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礼·王制》轻任幷[同并],重任分。又《广韵》更为也。《博雅》重,再也。又难也。《战国策》臣之所重处重留也。〈注〉重,犹难也。《前汉·淮南王传》文帝重自切责之。〈注〉如淳曰:重,难也。又贵也。《战国策》张仪之残樗里疾也,重而使之。〈注〉重,犹贵也。又尊也。《礼·祭统》所以明周公之德,而又以重其国也。〈注〉重,犹尊也。又尚也。《礼·缁衣》臣仪行不重辞。〈注〉重,犹尚也。〈疏〉为臣之法,不尚虚华之辞。又数也。《左传·襄四年》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注〉重,犹数也。又甚也。《礼·檀弓》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战国策》今富摰能而公重不相善也。〈注〉重犹甚也。又《淮南子·汜论训》古者,人醇,工龎,商朴,女重。〈注〉女重,贞正无邪。又《战国策》军重踵高宛。〈注〉重,輺重也。《前汉·张耳□余传》从间路绝其輺重。又星名。《博雅》岁星谓之重星。又县名。《前汉·地理志》重平县,属渤海郡。又山名。《山海经》有重阴之山。又木名。《博雅》重皮,厚朴也。又《集韵》《韵会》柱勇切《正韵》直陇切,□音□。《集韵》厚也,善也,慎也。《五音集韵》多也。《韵会》毛氏曰:凡物不轻而重,则上声。因其可重而重之,与再重、郑重,皆去声。○按《说文》柱用切,厚也,即与轻重义同。《集韵》柱勇切,慎也,即与郑重义同。上去虽有二音,□无二义。古人三声通用,必谓上去异训,不可通押,此宋人拘泥之过也。又《广韵》直容切《韵会》传容切,□音褈。《广韵》复也,叠也。《易·乾卦》九三重刚而不中。〈疏〉上下俱阳,故重刚也。《书·舜典》重华协于帝。《礼·礼器》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楚辞·九辩》岂不鬰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又谷名。《诗·豳风》黍稷重穋。〈传〉后熟曰重。《释文》重,直容切,先种后熟曰重。又作穜,音同。又多也。《左传·成二年》重器备。〈注〉重,犹多也。《释文》直恭切。又累也。《诗·小雅》无思不忧,只自重兮。〈笺〉重,犹累也。《释文》直龙切,又直用切。又《尔雅·释天》太岁在辛曰重光。《释文》直龙切。又地名。《左传·僖三十一年》臧文仲往宿於重馆。〈注〉高平方与县西北有重乡城。《释文》直龙切。又车名。《诗·卫风》猗重较兮。〈传〉重较,卿士之车。《释文》直恭切。又屋承溜也。《礼·檀弓》池视重溜。〈疏〉重溜,屋承溜也,以木为之。《释文》直容切。又地名。《左传·襄十七年》卫孙蒯田于曹隧,饮马于重丘。〈注〉重丘,曹邑。又人名。《书·吕□》乃命重黎。〈传〉重即羲,黎即和。《释文》直龙切。又姓。《正字通》重黎之后,明有重省。又神所依也。《礼·檀弓》重主道也。〈注〉始死未作主,以重主其神也。重既虞而埋之,乃复作主。〈疏〉言始死作重,犹若吉祭本主之道。主者,吉祭,所以依神。在丧重亦所以依神,故云重主道也。又《正韵》徒红切,音同。与穜同。谷名。又与童同。《礼·檀弓》与其邻重汪踦往,皆死焉。〈注〉重当为童未冠者之称。《释文》重,音同。又《正韵》之仲切,音衆[音zhòng]。《前汉·匈奴传》不如重酪之便美。〈注〉重,乳汁也。本作潼。又《韵补》叶直良切,音长。《道藏歌》神畅感寂庭,默思彻九重。灵歌理冥运,百和结朱章。考证:(《礼·缁衣》臣仪□不重辞。)谨照原文□改行。”

弹:《寅集下·弓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徒案切《正韵》杜晏切,□音惮。《玉篇》行丸也。《吴越春秋》弹生於古之孝子。孝子不忍见父母为禽兽所食,故作弹以守之。《李尤·弹铭》昔之造弹,起意弦木。以弹为矢,合竹为朴。又弹丸,喻小也。《史记·虞卿传》此弹丸之地。又鬼弹。《水经注》永昌郡北山水傍,瘴气特恶,气中有物,不见其形,其作有声,中木则折,中人则害,名曰鬼弹。又《广韵》徒干切《集韵》《韵会》唐干切《正韵》唐阑切,□音檀。《广韵》射也。《集韵》弹丸射也。《左传·宣二年》晋灵公从台上弹人,而观其避丸也。又击也。《史记·孟尝君传》冯驩弹其刃而歌。又《韵会》鼓爪曰弹。《屈原·渔父》新沐者必弹冠。《史记·五帝纪》舜弹五弦之琴。又《广韵》纠也。《增韵》劾也。《周礼·地官·里宰注》街弹之室。〈疏〉汉时在街置室,检弹一里之民。《后汉·史弼传》州司不敢弹纠。又掉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句兵欲无弹。〈注〉句兵,戈戟属。弹谓掉也。又弹棊。《西京亲记》成帝好蹴踘,羣臣以为劳。帝曰:可择似而不劳者奏之。家君作弹棊以献。又叶徒沿切,音田。《陆机·文赋》抱景者咸叩,怀响者必弹。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以讨源。又□字。

老:《未集中·老字部》《广韵》卢皓切《集韵》《韵会》《正韵》鲁皓切,□音栳。《说文》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礼·曲礼》七十曰老而传。《公羊传·宣十一年》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注〉六十称耋,七十称老。又《诗·郑风》与子偕老。〈疏〉没身不衰也。《礼·祭义》贵老。为其近于亲也。又《周礼·地官·乡老注》老,尊称也。又《仪礼·聘礼》授老币。〈注〉老賔之臣。〈疏〉大夫家臣称老。又《礼·曲礼》国君不名卿老。〈注〉卿老亦卿也。又《礼·王制》天子之老。〈注〉老谓上公。又《礼·礼运》三老在学。〈注〉乞言,则受之三老。《左传·昭三年》三老冻馁。〈注〉三老,谓上寿、中寿、下寿,皆八十已上。又《左传·隐三年》桓公立,乃老。〈注〉老,致仕也。又《列子·天瑞篇》老,耄也。又姓。《广韵》宋有老佐。又《韵补》叶朗口切。《释名》老,朽也。《史记·律书》酉者,万物之老也。又《韵补》叶满补切,姥当以此得声。《班固·西都赋》若臣者,徒观迹於旧墟,闻之乎故老。十分未得其一端,故不能徧举也。

调:《酉集上·言字部》《唐韵》徒辽切《集韵》《韵会》《正韵》田聊切,□音迢。《说文》和也。《玉篇》和合也。《诗·小雅》弓矢既调。《礼·月令》仲夏调竽笙竾簧。又《韵会》揉伏也。《史记·秦本纪》大费佐舜调驯鸟兽。又《正字通》嘲笑也。《世说》王丞相每调之。又《广雅》欺也,啁也,譀也,出买也。又《庄子·齐物论》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注〉树上枝叶摇动之形。又官名。《周礼·地官》调人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又姓。《广韵》周礼有调人,其后氏焉。又《广韵》《集韵》《韵会》□张流切,音輈。朝也。《诗·周南》未见君子,惄如调饥。《毛传》调,朝也。又作輈。又《广韵》《集韵》《韵会》□徒吊切,迢去声。《玉篇》选调也。《史记·秦始皇纪》下调郡县,转输菽粟刍藁。〈注〉下令调敛也。《前汉·食货志》马数万匹,卒掌者不足,乃调旁近县。《师古注》谓选发之也。又《张释之传》十年不得调。《师古注》选也。又《袁盎传》盎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师古注》迁也。又《玉篇》度也。《增韵》算也。《前汉·鼂错传》调立城邑毋下千家。《师古注》谓算度之也。又《玉篇》求也。又《类篇》赋也。《正字通》民赋曰调,晋平吴制户调。见《晋书》。又唐赋,人之制有四,二曰调。见《旧唐书》。又《广韵》韵调也。《增韵》音调,乐律也。才调,韵致也。又《韵会》诗也。又叶从红切,音同。《屈原·离骚》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汤禹俨而求合兮,摰咎繇而能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