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慧的人喜爱山,仁义的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ì zhě yuè shuǐ,rén zhě yuè shān
成语简拼
ZZYSZYS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智慧的人喜爱山,仁义的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北京二中的石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2)波波写不出成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因此期中考试只有98分。

(3)关关不会写成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最后一个字。

(4)练习本的第二页写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几个大字。

(5)启卯大哥哥给珞卿和晓珊讲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典故。

(6)去洪雅县中山乡初级中学校之前,岑熠哥哥给卉窈和桑翎讲解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故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分字解释

智者

智者:[zhìzhě] 有智谋或智慧过人的人。

智:zhì 1、<名>智慧。《屈原列传》:『竭忠尽智,以事其君。』2、<动>有才智。《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3、<形>聪明。《谏太宗十思疏》:『则智者尽其谋。』[又] <形意动>认为……聪明。《智子疑邻》:『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4、<名>智谋。《廉颇蔺相如列传》:『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5、<名>神智;理智。《吕氏春秋·疑似》:『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智囊] 足智多谋的人。

者:zhě 1、<助>用动词、形容词和动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词组的后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结构,相当于『……的人(人、事、情况等)』。《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代>用在数词后面,往往总指上文所提到的人、事、物。翻译时在人、事、物名称前加『个』、『件』、『种』等。《赤壁之战》:『此数者用兵之患也。』3、<代>用在名词名词性词组后面,起区别作用,可译作『这样的』、『这个』等,有时不必译出。《齐桓晋文之事》:『王曰:「然,诚有百姓者。」』4、<助>用在句中主语的后面,表示停顿、判断,无实义。《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5、<助>用在因果复句或条件复句偏句的末尾,提示原因或条件。《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6、<助>用在疑问句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鸿门宴》:『客何为者?』7、<助>用在时间词后面,起语助作用,可不译。《鸿门宴》:『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8、<助>用某些比况、描写的词语后面,相当于『……的样子』。《黔之驴》:『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捕蛇者说》:『言之,貌若甚戚者。』9、<助>定语后置的标志。《石钟山记》:『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乐:yuè 1、<名>音乐。《琵琶行》:『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2、<名>乐器。《周礼·春官》:『掌六律六同之和……以为乐器。』3、<动>欣赏音乐。《庄暴见孟子》:『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lè 1、<形>快乐。《兰亭集序》:『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又] <形意动>以……为乐。《谏太宗十思疏》:『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2、<名>乐趣。《岳阳楼记》:『此乐何极。』3、<动>喜欢;乐意。《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乐方] 音乐的法度。[乐岁] 丰年。

水:shuǐ 1、<名>水。《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名>河流。《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3、<名>泛指水域。《赤壁之战》:『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4、<名>水灾。《女娲补天》:『水浩洋而不息。』

仁:rén 1、<形>仁爱;仁慈。《论语》:『仁以为己住,不亦重乎?』2、<名>仁道;仁政。儒家主张的道德观念和政治措施。《齐桓晋文之事》:『今王发政施仁。』3、<名>果仁;果核中受外壳保护的部分。《颜氏家训·养生》:『邺中朝士有单服杏仁枸杞黄精木车前,得益者甚多。』

山:shān(1)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一座山;高山。(2)形状象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指山墙:房山。(5)姓。

智:《辰集上·日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知义切,音置。同□。或作智。《说文》识词也。从白从亏从知。○按经典相承作智。《释名》智,知也。无所不知也。《孟子》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荀子·正名篇》知而有所合谓之智。○按经典或通用知。又姓。《广韵》晋有智伯。

者:《未集中·老字部》《广韵》章也切《集韵》《韵会》《正韵》止野切,□音赭。《说文》别事词也。从白□声。□,古文旅字。《韵会》今作者。《玉篇》语助也。《增韵》又即物之辞,如彼者,如此者。《易·乾卦》元者,善之长也。又《增韵》又此也。凡称此个为者个是也。今俗多用这字,这乃鱼战切,迎也。又《韵补》叶掌与切。《史记·秦始皇纪》人迹所至,无不臣者。〈注〉索隐曰:者,协音渚。《楚辞·九歌》搴芳洲兮杜若,将以遗乎远者。时不可以骤得,聊逍遥兮容与。《韵会》者,古文渚字,故从旅声。后人以者添水作渚,以别者也之者,故者但为语助。又叶阻可切。《缪袭·挽歌》形容稍销歇,齿发行当堕。自古皆有然,谁能离此者。又叶之戈切。《韩愈·卢氏墓铭》命不侔身,兹其奈何。刻名墓石,以告观者。又《韵会》说文从白,当作者,今作者。◎按说文在白部,今从正字通倂入。者或从白□声。□,古文困字。

乐:《辰集中·木字部》《唐韵》五角切《集韵》《韵会》《正韵》逆角切,□音岳。《说文》五声八音之总名。《书·舜典》夔,命女典乐,敎胄子。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易·豫卦》先王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礼·乐记》大乐与天地同和。又钟鼓、羽龠、干戚,乐之器也。屈伸、俯仰、缀兆、舒疾,乐之文也。《孝经》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又姓。《左传》晋大夫乐王鲋,《战国策》燕乐毅。复姓。《孟子》乐正裘。又《唐韵》卢各切《集韵》《韵会》《正韵》正各切,□音洛。喜乐也。《通论》喜者主於心,乐者无所不被。《易·系辞》乐天知命。《孟子》与民同乐。又《集韵》力照切《正韵》力召切,□音疗。《诗·陈风》可以乐饥。毛音洛,郑音疗。又《集韵》《韵会》《正韵》□鱼敎切。《论语》仁者乐山。又益者三乐。又《韵补》卢谷切,音禄。《太公·下略》四民用虚,国乃无储。四民用足,国乃安乐。《班固·东都赋》食举雍彻,太师奏乐,陈金石,布丝竹。又《唐韵》鲁刀切,音劳。《广韵》伯乐相马。一作博劳。考证:(《孝经》移风移俗,莫善于乐。)谨照原文移俗改易俗。

水:《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式轨切《集韵》《韵会》数轨切,□税上声。《说文》准也。北方之行,象衆[音zhòng]水□流,中有微阳之气也。《徐铉曰》衆[音zhòng]屈为水,至柔,能攻坚,故一其内也。《释名》水,准也,准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水之为言濡也。《书·洪范》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润下。《正义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体,水最微,为一。火渐着,为二。木形实,为三。金体固,为四。土质大,为五。《易·乾卦》水流湿。《说卦》坎为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训》积阴之寒气为水。又六饮之一。《周礼·天官》浆人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又《礼·玉藻》五饮:上水、浆、酒、醴、酏。〈注〉上水,水为上,余次之。又《礼·曲礼》凡祭宗庙之礼,水曰清涤。又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礼·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注〉鉴,镜属,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又《前汉·律正志》五声,羽为水。又天水,郡名,汉武帝所置。又中水,县名,属涿郡。应劭曰:易□二水之中。□见《前汉·地理志》。又黑水,国名,即□韐。又露为上池水。《史记·扁鹊传》饮是以上池之水。〈注〉上池水,谓水未至地,盖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药。又姓。又《韵补》叶式类切,音坠。《刘桢·鲁都赋》苹藻漂於阳侯,芙蓉出於渚际。奋红葩之熩熩,逸景烛於崖水。又叶呼委切,音毁。《李白·游高淳丹阳湖诗》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又《韵补》音准。引《白虎通》水之为言准也。○按准乃水之义,非水之音。盖沿《周礼·考工记》郑注,准读为水而误。今不从。

仁:《子集中·人字部》(古文)忎《唐韵》如邻切《集韵》《韵会》《正韵》而邻切,□音人。《释名》忍也。《易·乾卦》君子体仁,足以长人。《礼·礼运》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程颢曰》心如谷种。生之性,便是仁。又《方书》手足痿□为不仁。后汉班超妹昭,以兄老西域,请命超还汉土,上书云:兄年七十,两手不仁。又果核中实有生气者亦曰仁。又姓。又《韵补》叶如延切,音然。《欧阳修·送吴子京南归诗》我笑谓吴生,尔其听我言。颜回不贰过,后世称其仁。《六书正伪》元,从二从人。仁则从人从二。在天为元,在人为仁。人所以灵於万物者,仁也。

山:《寅集中·山字部》《广韵》所间切《集韵》《韵会》师间切《正韵》师奸切,□与删音同。《说文》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起之形。《释名》山,产也。产万物者也。《易·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书·禹贡》奠高山大川。《尔雅·释山》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周礼》谓之镇。《郑注》镇名山安地德者也。又《山海经》山分东西南北中五经。南则自蜀中西南至吴越诸山界。西则自华阴嶓冢以至崑仑积石诸山,今陇西甘肃玉门外,其地也。北则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门诸山,是禹贡冀雍两州之境也。东则自泰岱姑射沿海诸境,则禹贡青州齐鲁之地也。见《读山海经语》。又连山,古易名。《周礼·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注〉似山之出内气也。又姓。古烈山氏之后。又公山,复姓。又《集韵》《韵会》□所旃切,音仙《诗·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坚。又《孔子·丘陵歌》喟然回虑,题彼泰山。郁确其高,梁甫回连。○按山在删韵,古转声寒删先通,则非止叶音矣。又叶疏臻切,音甡。《班固·东都赋》吐焰生风,欱野歕[音pēn]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与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见。考证:(《尔雅·释山》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是为五岳。《郑注》镇名山安地德者也。)谨按是为五岳非尔雅原文。镇名山安地德者也是周礼注非尔雅注。谨将是为五岳改作周礼谓之镇,以起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