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胆剜心

摘胆剜心,摘:取。剜:用刀剜。用刀子将胆和心取出。形容非常痛苦。

摘胆剜心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āi dǎn wān xīn
成语简拼
ZDWX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摘膽剜心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摘:取。剜:用刀剜。用刀子将胆和心取出。形容非常痛苦。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清·无名氏《隔帘花影》第44回:『绑出去摘胆剜心,不许停留。』

成语造句

(1)大渡河初级中学的府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摘胆剜心”。

(2)都都写不出成语“摘胆剜心”的拼音。

(3)练习本的第二页写着“摘胆剜心”几个大字。

(4)小蔻不会写成语“摘胆剜心”的最后一个字。

(5)子郴大哥哥给子炫和艾欣讲解了“摘胆剜心”的典故。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四折:『(马武云)贤士,你怕甚么?(正末唱)想着你那摘胆剜心处。』

分字解释

摘:zhāi(1)取(植物的花果叶或戴着、挂着的东西);摘梨;摘一朵花;摘帽子;把灯泡摘下来。(2)选取:摘要;摘录。(3)摘借:摘了几个钱救急。

胆:dǎn(1)胆囊的通称。(2)(胆儿)胆量:胆怯;胆大心细;胆小如鼠;壮壮胆儿。(3)装在器物内部,可以容纳水、空气等物的东西:球胆;热水瓶的胆。

剜:wān <动>用刀子挖。《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一剜。』

心:xīn 1、<名>心脏。《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2、<名>心脏所在的胸部。《荆轲刺秦王》:『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名>内心,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熟读精思》:『读书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4、<名>想法;心意。《殽之战》:『勤而无所,必有悖心。』5、<名>中心;中央。《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心志] 内心;意志。

摘:《卯集中·手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他正切,音剔。《说文》拓果树实也。一曰指近之也。《傅毅·舞赋》摘齐行列。〈注〉指摘行列。使整齐也。又《广韵》发也,动也。《元稹诗》共邀连榻坐,兼去摘船行。《自注》音剔。又《唐韵》竹厄切《集韵》《韵会》陟革切,□音谪。手取也。《唐书·建宁王倓传》天后次子贤作歌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归。或作擿。

胆:《未集下·肉字部》《集韵》荡旱切,音但。肉胆也。又当割切,音怛。臈胆,肥貌。又《广韵》徒干切《集韵》唐干切,□音坛。《广韵》口脂泽也。《正字通》俗以胆为胆,非。(胆)《唐韵》都敢切《韵会》《正韵》覩敢切,□音黵。《说文》连肝之府也。《广韵》肝胆。《素问》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白虎通》胆者,肝之府也。肝主仁,仁者不忍,故以胆断。是以肝胆二者,必有勇也。肝胆异趣,何以知相为府也。肝者,木之精也。人怒无不色青目张者,是其效也。《史记·越世家》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前汉·张耳陈余传》将军瞋目张胆。〈注〉张胆,言勇之甚。《后汉·光武纪》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又《淮南子·精神训》胆为云。又《拾遗记》昆吾山有兽,食铜铁。吴国武库中兵刃俱食尽,得双兔,有铁胆,铸为双刃。又虫名。《博雅》胆蛇,青蠵也。又草名。《博雅》陵游,龙胆也。又拭治也。《礼·内则》桃曰胆之。〈注〉啖食治择之名。〈疏〉去毛拭治,令色青滑如胆也。又姓。《吕氏春秋》中牟有士曰胆胥,已请见之。

剜:《子集下·刀字部》《唐韵》一丸切《集韵》《韵会》乌丸切《正韵》乌欢切,□音豌。《说文》削也。《韩愈·和裴度假山诗》有洞若神剜,有岩若天划。又叶纡云切。《欧阳修·菱溪石诗》皆云女娲初锻链,融结一气凝真纯。苟非神圣亲手迹,不然孔窍谁雕剜。《集韵》亦省作□。

心:《卯集上·心字部》《唐韵》息林切《集韵》《韵会》《正韵》思林切。《说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说以为火藏。《徐曰》心为大火,然则心属火也。《玉篇》《广韵》□训火藏。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礼·大学疏》总包万虑谓之心。又《释名》心,纤也。所识纤微无不贯也。又本也。《易·复卦》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注〉天地以本为心者也。《正义曰》言天地寂然不动,是以本为心者也。《礼·礼器》如松柏之有心也。〈注〉得气之本也。《孔疏》得气之本,故巡四时,柯叶无凋攺也,心谓本也。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诗序》情动于中。《正义曰》中谓中心。凡言中央曰心。《礼·少仪》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注〉不提心,谓不绝中央也。《古歌》日出当心,谓日中也。《邵雍清夜吟》月到天心处,言月当天中也。又东方五度,宿名。《史记·天官书》心为明堂。又《礼·明堂位》夏后氏祭心。〈注〉气主盛也。又《月令》季夏祭先心。〈注〉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则心为尊也。又去声。《吴棫·韵补》息吝切。《外纪》禹曰:尧舜之民,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下心字去声。又叶思真切,音新。《前汉·安世房中歌》我定正数,人告其心。敕身齐戒,施敎申申。又叶先容切,音松。《诗·大雅》吉甫作颂,□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前汉·礼乐志》流星陨,感惟风,籋归云,抚怀心。又叶思征切,音騂。《扬子·太□经》勤于心否贞。又叶桑鸠切,音修。《荀子·解蔽篇》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有凤有凰,乐帝之心。箫叶疏鸠切。又叶思敬切,音性。《王微观海诗》善即谁为御,我来无别心。聊复寓兹兴,兹兴将何咏。《说文》长笺》借华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蕴同文诸书,各以意阐古文,与今文稍远,槪不泛引。《类篇》偏旁作忄。亦作□。◎按《字汇》《正字通》心俱音辛,误。辛在真韵,齐齿音也。心在侵韵,闭口音也。如心字去声,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盖信字为真韵内辛字之去声,乃齐齿音也。若侵韵内心字之去声,乃闭口音,有音而无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类是也。盖齐齿之辛,商之商也,闭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无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