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九肋

沅江九肋,传说中产于沅江流域的异龟。用以比喻稀少或难得的人才。

沅江九肋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uán jiāng jiǔ lèi
成语注音
ㄧㄨㄢˊ ㄐㄧㄤ ㄐㄧㄨˇ ㄌㄟˋ
成语简拼
YJJL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沅江九肋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传说中产于沅江流域的异龟。用以比喻稀少或难得的人才。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凤毛麟角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唯故人二三辈与门生时时相过,文采议论,灿然可观,求子微、怀一,盖沅江九肋也。▼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沅江九肋”几个大字。

(2)黎安哥哥给马立和俏如介绍了“沅江九肋”的成语典故。

(3)亮亮不会写成语“沅江九肋”的最后一个字。

(4)林口县第一中学的铁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沅江九肋”。

(5)小方写不出成语“沅江九肋”的拼音。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自负》:『袁州出举人,亦犹沅江出龟甲九肋者,盖稀矣。』

分字解释

江:jiāng 1、<名>长江的专称。《公输》:『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又] <名>江面。《群英会将干中计》:『早见东吴船只,蔽江而来。』2、<名>泛指江河;河流。《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江表] 长江以外,指江南地区。[江东] 长江下游地区。[江介] 江畔;沿江一带。[江左] 长江下游的南岸地区;江东。

九:jiǔ 1、<数>九。2、<数>泛指多数或多次。《齐桓晋文之事》:『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九泉] (1)深渊。(2)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指阴间。[九天] (1)指天的中央和八方。(2)指天的最高处。(3)道家指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九原] (1)山名,在今山西省新绛县北,为晋代卿大夫的墓地。(2)指死后埋葬的地方;阴间。[九州] (1)古代中国设置的九个州,具体说法不一。《尚书·禹贡》中为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2)泛指中国。[九族] 九代家族,即高祖、曾祖、祖、父、自身、子、子孙、曾孙、玄孙。《左传·桓公六年》注认为『九族』是外祖父、外祖母、从母子、妻父、妻母、姑之子、姊妹之子、女之子以及自己的同族。

肋:1、[lē] 。2、[lèi] 〈名〉(1)(形声。从肉,力声。本义:肋骨)(2)同本义。肋,肋骨也。――《说文》;肋,勒也,所以捡勒五脏也。――《释名·释形体》。又如:肋下(腋下);肋肢(腋下,胳肢窝);肋窝(也作『肋罗』。胸前腋下的部位。通称胳肢窝)(3)房屋或其它建筑物中的构架木材。如:肋木。(4)胸部的侧面。如:两肋插刀。

沅:《巳集上·水字部》《唐韵》《集韵》□愚袁切,音元。水名。《说文》水出牂牁故且兰,东北入江。《山海经》沅水出象郡镡城西。〈注〉象郡,今日南也。《尚书·日记》楚中九江,五曰沅江,出沅州西蛮界。《水经》沅水出牂牁且兰县,为旁沟水,又东至镡城县为沅。《楚辞·九歌》沅有芷兮澧有兰。又州县名。《广舆记》属湖广辰州府,汉武陵地,唐沅州。又有沅陵县。又常德府有沅江县。又云南有镇沅府。又《集韵》《正韵》□五远切,音阮。义同。

江:《巳集上·水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古双切,音杠。水名。《风俗通·山泽篇》江者,贡也。出珍物,可贡献也。《释名》江,共也。小江流入其中,所公共也。《说文》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入海。《书·禹贡》岷山导江。《家语》夫江始於岷山,其源可以滥觞。及其至江津也,不舫舟,不避风雨,不可以涉。又《书·禹贡》三江既入。《韦昭国语注》吴松江,钱塘江,浦阳江。《郭璞·山海经注》岷山,大江水所出。崃山,南江水所出。崌山,北江水所出。南江,北江,皆东流注於大江。《庾阐·扬都赋注》松江,东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东北入海为娄江,东南入海为东江,幷[同并]松江为三。《前汉·地理志注》三江,谓北江、中江、南江。又九江,在荆州。《书·禹贡》九江孔殷。《正义》江以南,水无大小,俗人皆呼为江。又州名。春秋时为吴楚地,秦为九江郡,晋为浔阳郡,即古江州。《地理通释》汉九江郡,本在江北,而今所谓江州者,实武昌郡之柴桑县。后以江北之浔阳幷[同并]柴桑而立郡,又自江北徙治江南,以故江南得有浔阳之名。后又因浔阳而攺为江州,实非古江州地也。又姓。本伯益之后,爵封于江,后以国为氏。又星名。《史记·天官书》天潢旁江星。江星动,人涉水。又帝江,神鸟。出天山,识歌舞。见《山海经》。又《韵补》叶古红切,音公。《楚辞·九章》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今滇语呼江为公。又名江鱼为公鱼

九:《子集上·乙字部》《唐韵》《正韵》举有切《集韵》《韵会》己有切,□音久。数也。《说文》阳之变也。《易·乾·文言》乾元用九,天下治也。《列子·天瑞篇》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变者,究也。又算法曰九九。《韩诗外传》齐桓公设庭爎待人士,不至。东野有以九九见者,曰:九九薄能耳,君犹礼之,况贤於九九者乎。〈注〉若今九章算法。又《荆楚岁时记》俗用冬至次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又《史记·驺衍传》中国之外,有赤县神州者九。又九之为言多也。《公羊传·僖九年》葵丘之会,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国,言叛者衆[音zhòng],非实有九国也。宋赵鹏飞曰:会葵丘惟六国,会咸牡丘皆七国,会淮八国,犹汉纪谓叛者九起也。又阳九,戹也。《左思·吴都赋》世际阳九。〈注〉阳戹五,阴戹四,合为九。又姓。又复姓。《何氏姓苑》岱县人,姓九百,名里。又秦穆公时九方阜,一名歅。善相马,见《列子》。又隷书防诈伪,凡纪数,九借用玖。《□绦曰》洪容斋五笔,九作久,阳数九为老久义也。玖,黑色玉也。借作玖,非。又《韵会》渠尤切,音仇。国名。《史记·殷本纪》九侯。〈注〉音仇。又《集韵》《正韵》□居尤切,音鸠。聚也。《论语》九合诸侯。《庄子·天下篇》禹亲操橐[音tuó]耜,以九亲天下之川。〈注〉九,读纠。纠合错亲,使川流贯穿注海也。九与鸠纠勼□通。

肋:《未集下·肉字部》《唐韵》卢则切《集韵》《韵会》《正韵》正德切,□音勒。《说文》胁骨也。《广韵》胁肋。《正韵》胁干。《释名》肋,勒也。检勒五脏也。又《集韵》举欣切,音斤。肉之力也。与筋同。详竹部筋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