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权通变

应权通变,指顺应机宜,采取变通的措施。

应权通变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ìng quán tōng biàn
成语注音
ㄧㄥˋ ㄑㄨㄢˊ ㄊㄨㄙ ㄅㄧㄢˋ
成语简拼
YQTB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應権通變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顺应机宜,采取变通的措施。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同]通权达变、应机权变

成语接龙

1、应权通变→变动不居→居停主人→人面狗心→心粗胆大→大处着眼→眼腰黄赤→赤口毒舌→舌剑唇枪→枪林刀树→树碑立传→传檄而定→定乱扶衰→衰当益壮→壮气吞牛→牛蹄中鱼→鱼跃鸢飞→飞鸿踏雪→雪天萤席→席地幕天→天下无敌→敌惠敌怨→怨女旷夫→夫唱妇随→随波逐尘

2、应权通变→变躬迁席→席地而坐→坐而待旦→旦夕之危→危言耸听→听天任命→命若悬丝→丝恩发怨→怨天怨地→地丑力敌→敌惠敌怨→怨声载道→道山学海→海立云垂→垂拱而治→治国安民→民保于信→信及豚鱼→鱼目混珠→珠歌翠舞→舞凤飞龙→龙章秀骨→骨肉至亲→亲如手足

3、应权通变→变古乱常→常胜将军→军临城下→下学上达→达官贵要→要而言之→之死靡他→他山之石→石泐海枯→枯木逢春→春诵夏弦→弦外之音→音容笑貌→貌离神合→合胆同心→心荡神怡→怡情养性→性烈如火→火海刀山→山童石烂→烂额焦头→头头是道→道同志合→合衷共济

4、应权通变→变古易俗→俗不可耐→耐人咀嚼→嚼铁咀金→金迷纸醉→醉酒饱德→德容兼备→备位充数→数米量柴→柴米夫妻→妻梅子鹤→鹤行鸡群→群居穴处→处安思危→危急存亡→亡国之音→音容如在→在所不辞→辞不获命→命在旦夕→夕惕若厉→厉精为治→治郭安邦→邦家之光

5、应权通变→变古易俗→俗不可医→医时救弊→弊絶风清→清渭浊泾→泾渭不分→分星劈两→两虎相争→争长竞短→短刀直入→入室升堂→堂堂正正→正色敢言→言归于好→好生之德→德薄才鲜→鲜车健马→马上房子→子孝父慈→慈明无双→双柑斗酒→酒虎诗龙→龙盘虎踞→踞虎盘龙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三国志·卷三二·蜀书·先主传二》:『宗庙倾危,社稷将坠,成臣忧责碎首之负。若应权通变,以宁靖圣朝,虽赴水火,所不得辞。』(源)

成语造句

(1)打开笔记本,第二页上写着“应权通变”几个大字。

(2)静静不会写成语“应权通变”的最后一个字。

(3)利大爷给志志和筝筝讲解了“应权通变”的典故。

(4)连胜学校的利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应权通变”。

(5)小程写不出成语“应权通变”的拼音。

(6)若应权通变,以宁静圣朝,虽赴水火,所不得辞。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

(7)不过诸葛亮是从反魏大局出发,并不拘泥于这种表面文章,这倒是他应权通变,深思远益之处。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诏策亮曰』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昔孝文卑辞匈奴,先帝优与吴盟,皆应权通变,弘思远益,非匹夫之为忿者也。』

分字解释

应:yīng 1、<副>应该。《口技》:『凡所应有,无所不有。』2、<动>许给。《孔雀东南飞》:『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yìng 1、<动>应答。《愚公移山》:『河曲智叟亡以应。』2、<动>承诺。《孔雀东南飞》:『汝可去应之。』3、<形>适合。《孔雀东南飞》:『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4、<动>应和。《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5、<动>应召;应征。《石壕吏》:『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6、<动>对付;应付。《陈情表》:『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权:quán 1、<名>秤;秤锤。《论语·尧》:『谨权量,审法度。』2、<动>称量;衡量。《齐桓晋文之事》:『权,然后知重。』3、<名>权势;权力。《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又] 有权势的。《报刘一丈书》:『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4、<动>代理;兼任。胡仔《推敲》:『时韩愈吏部权京兆。』5、<名>权变;灵活性。《谋攻》:『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6、<副>姑且;暂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权变] 变通;灵活处理。[权首] 主谋;首先起事的人。[权时] 衡星时势,即权时度势之义。

通:tōng 1、<动>通达;通过;通行。《愚公移山》:『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2、<动>贯通;沟通。《谭嗣同》:『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锐意欲行大改革矣。』3、<形>畅通;没有阻隔。《论积贮疏》:『政治未必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4、<动>通报;转达。《孔雀东南飞》:『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5、<动>交往;来往;结交。《汉书·季布传》:『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6、<动>流通;交换。韩愈《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7、<动>交流;交谈。《君子国》:『唐敖见言可通,因向一位老翁问其何以,好让不争之故。』8、<动>通晓;精通。《张衡传》:『遂通五经,贯六艺。』9、<副>全部;普遍。《核舟记》:『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10、<量>遍。《孔雀东南飞》:『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通籍] 籍是二尺长的竹片,上写姓名、年龄、身份等,挂在宫门处以备出入时查对。『通籍』指记名在门籍,可以进入宫门。后称进士刚及第或刚做官叫『通籍』。[通家] (1)世交。(2)姻亲;结为姻亲。

变:biàn 1、<动>变化;改变;发生事变。《涉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察今》:『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赤壁赋》:『盖将自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2、<动>变通;灵活应变。《柳敬亭传》:『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3、<名>事变,突发事件。《隆中对》:『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应:《卯集上·心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於陵切,音膺。《说文》当也。从心□声。《徐曰》□,鹰字也。本作□,今作应。又料度辞也。《唐诗》应须,只应,皆是也。又《周语》其叔父实应且憎。〈注〉犹受也。又国名。《括地志》故应城,因应山为名,在汝州叶县。又姓。出南顿,本周武王后。《左传·僖二十四年》邗晋应韩,武之穆也。汉有应曜,与四皓偕隐,曜独不出,八代孙应劭,集解汉书。又通作膺。《书·武成》诞膺天命。〈注〉当也。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於证切,音譍。《集韵》答也。《广韵》物相应也。《易·咸卦》二气感应以相与。又乐名。《周礼·春官·笙师应乐注》应长六尺五寸,象柷,有椎连底,左右相击,以应柷也。《乐书》应乐,犹鹰之应物,其获也小,故小鼓小舂谓之应,所以应大也。小鼙曰应鼓。《周礼·春官·小师》击应鼓。〈注〉鼙也。又天子之门曰应门。《诗·大雅》廼立应门。〈注〉正门也。又州名。鴈门地,唐置应州。又叶於容切,音雍。《易·蒙卦》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陆贾新语》事以类相从,声以音相应。◎按应字,向来经史皆作平去二音。《正字通》止作去声,误。

权:《辰集中·木字部》《唐韵》巨员切《集韵》《韵会》《正韵》逵员切,□音拳。《玉篇》称锤也。《前汉·律正志》孔子陈后王之法,曰谨权量。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权轻重者不失黍絫。又经权。《易·系辞》巽以行权。〈注〉权,反经而合道者也。又平也。《礼·王制》原父子之情,立君臣之义以权之。又权谋。《左传·宣十二年》中权后劲。《杜注》中军制谋,精兵为殿。又权柄。《庄子·天运篇》亲权者不能与人柄。又《尔雅·释诂》权舆,始也。《诗·秦风》于嗟乎,不承权舆。又摄官曰权。《鼠璞》权字唐始用之。韩愈权知国子博士,三岁为真。又国名。亦姓。《左传·庄十八年》楚武王克权。《韵会》楚鬭缗尹权,后因为氏。又与爟通。烽火也。《前汉·郊祀志》上宿郊见通权火。又与颧通,两颊也。《前汉·高帝纪·隆准注》颊权,准也。《曹植·洛神赋》靥辅承权。又《说文》权,黄华木也。《尔雅·释草》权,黄华。《六书故云》以草释木,似误。○按《尔雅》木槿,木也,列之于草。殆未可泥。又《集韵》古玩切,音贯。木丛生也。考证:(《诗·秦风》吁嗟乎,不成权舆。)谨照原文吁改于。成改承。(《后汉·郊祀志》上宿郊,见通权火。)谨按后汉书无郊祀志。后汉改前汉。(《尔雅·释草》权,黄英。)谨照原文英改华。

通:《酉集下·辵字部》《唐韵》《正韵》他红切《集韵》《韵会》他东切,□统平声。《说文》达也。《正韵》彻也。《易·系辞》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礼·学记》知类通达。又亨也,顺也。《礼·儒行》上通而不困。〈注〉谓仕则上达乎君,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易·节卦》不出户庭,知通塞也。又畅也。《尔雅》四时和为通正。〈注〉通,平畅也。又总也。《礼·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注〉通计三十年所入之数,使有十年之余也。又开也。《前汉·何武传》通三公官。〈注〉谓更开置之也。又□也。《前汉·夏侯胜传》先生通正言。〈注〉谓□道之也。又凡人往来交好曰通。《前汉·季布传》非长者勿与通。又《陆贾传》剖符通使。又书名。《白虎通》班固着。《风俗通》应劭着。又书首末全曰通。《后汉·崔实传》宜写一通。又凡物色纯者谓之通。《周礼·春官·司常》通帛为旃。〈注〉通帛,无他物之饰也。又通鼓。《周礼·地官·鼓人》以金铎通鼓。〈疏〉司马振铎,将军以下即击鼓,故云通鼓。又井地名。《前汉·□法志》方里为井,井十为通。又《广韵》州名。又《韵会》马矢曰通。《后汉·戴就传》以马通薰之。又《左传·杜预注》旁淫曰通。又叶他郞切,音汤。《东方朔·七谏》身寝疾而日愁兮,情沈抑而不扬。衆[音zhòng]人莫可与论道兮,悲精神之不通。考证:(《尔雅·释岁》四时通政。)谨按原文作四时和为通正和为二字不可删,今改尔雅四时和为通正。又尔雅无释岁今省。(《白虎通》班彪着。)谨照原书班彪改班固。(又书首末全曰通。《后汉·崔实传》政论一通。)谨照原书政论一通改宜写一通。(《前汉·地理志》方里为井,井十为通。)谨按语出□法志不出地理志,今改□法志。(又马矢曰通。《后汉·戴就传》傅以马通。)谨照原传改以马通薰之。

变:《酉集上·言字部》《唐韵》秘恋切《广韵》彼眷切。《集韵》《韵会》彼卷切,□鞭去声。《说文》更也。《小尔雅》易也。《广韵》化也,通也。《增韵》转也。《正韵》攺也。《易·乾卦》乾道变化。《易解》自有而无谓之变,自无而有谓之化。《礼·王制》一成而不可变。〈注〉更也。《周礼·夏官·司爟》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注〉变,犹易也。《前汉·循吏传》汉家承敝通变。又动也。《礼·檀弓》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注〉变,动也。《荀子·议兵篇》机变不张。〈注〉谓器械变动攻敌也。又权变。《前汉·魏豹传赞》张耳、韩信皆徼一时之权变,以诈力成功。《文中子·述史篇》非君子不可以语变。〈注〉变,权也。反经合道之谓也。又灾异曰变。《前汉·五行志》灾异愈甚,天变成形。又《诸葛丰传》灾变数见。又死丧曰变。《谷梁传·昭十五年》君在祭乐之中,大夫有变以闻,可乎。又姓,见《姓苑》。又《韵会》平免切,音辨。正也。《礼·礼运》大夫死宗庙谓之变。《□注》变读为辨。犹正也。又叶□眠切,音边。《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闚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又叶必慎切,音鬓。《陆云诗》羽仪未变,叶有客来信。○按《说文》本从攴□,载攴部。徐曰:攴,有为也。精薀从久,俗伪作攵,□非。字汇已载攴部,是言部重出,下攺从攵,非。又集韵俗作〈木变〉□,亦非。□。考证:(《礼·檀弓》夫子之疾病矣,不可以变。)谨照原文疾病改病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