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融彻

意境融彻,指在文艺创作中所描画的生活图景与表现的思想内涵完全融合在一起。

意境融彻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ì jìng róng chè
成语简拼
YJRC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意境融徹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在文艺创作中所描画的生活图景与表现的思想内涵完全融合在一起。

相关成语

成语接龙

意境融彻→彻底澄清→清辞丽曲→曲高和寡→寡不敌众→众寡难敌→敌国外患→患难夫妻→妻儿老小→小才大用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意境融彻”几个大字。

(2)甘浚镇初级中学的阮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意境融彻”。

(3)露夏哥哥给名珊和贵霞介绍了“意境融彻”的成语典故。

(4)小冰不会写成语“意境融彻”的最后一个字。

(5)小子写不出成语“意境融彻”,所以昨天考试仅99分。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朱承爵《存余堂诗话》:『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

分字解释

意境

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意:yì 1、<名>心意;意图。《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2、<名>意义。《马巴黎油画记》:『则其意深长矣。』3、<名>心情;神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宦游人。』《狼》:『目似螟,意暇甚。』4、<名>情趣。《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5、<动>料想;估计。《鸿门宴》:『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促织》:『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6、<动>怀疑。《列子·论符》:『人有亡铁者,意其邻人之子。』[意表] 意料之外。[意会] 不用说明解释而内心明白。

境:jìng 1、<名>边境;边疆。《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送至境。』2、<名>地域;区域。《饮酒》:『结庐在人境,而地车马喧。』3、<名>环境;境地。《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4、<名>境况;处境。《徐霞客游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于此。』

融:róng 1、<动>融化;消溶。杜甫《晚出左掖》:『楼雪融城湿。』2、<动>通。何晏《景福殿赋》:『品物咸融。』3、<形>大明;大亮。《左传·昭公五年》:『明而未融。』[融融] (1)各悦的样子。(2)暖和的样子。

彻:chè 1、<动>通;通达。《滕王阁序》:『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2、<动>透,穿过。《小石潭记》:『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3、<动>尽;完;到底。《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4、<动>通『撤』。去掉;拿掉。《赵威后问齐使》:『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彻骨] 透到骨肉,比喻程度极深。[彻席] 死的委婉说法。李绛《兵部尚书王绍神道碑》:『在位三岁,享龄七十有二,彻于长安永乐里之私第。』[彻夜] 通霄。

意:《卯集上·心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於记切《正韵》於戏切,□音□。志之发也。《礼·大学疏》总包万虑谓之心,为情所意念谓之意。《礼运》非意之也。〈注〉意,心所无虑也。〈疏〉谓於无形之处,用心思虑也。无虑,即虑无也。又与抑通。《徐锴曰》见之於外曰意。意,犹抑也。舍其言,欲出而抑之。《大戴礼》武王问黄帝,颛顼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见欤。意犹抑。《论语》抑与之欤。《汉石经》作意,抑犹意,古通用也。又《转注古音》於宜切,音医。《前汉·韩信传》意鸣猝嗟。又叶乙力切,音亿。《秦之罘刻石文》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羣臣颂功,请刻於石,表垂乎常式。又与臆通。《贾谊·服赋》请对以意。《史记》作臆。《师古曰》叶韵音亿。《魏校曰》从心从音。意不可见而象,因言以会意也。

境:《丑集中·土字部》《唐韵》《正韵》居影切《集韵》《韵会》举影切,□音景。《说文》疆也。一曰竟也,疆土至此而竟也。《鲁语》外臣之言不越境。《史记·诸侯王表》诸侯比境。〈注〉地相接次也。《前汉·地理志》开地斥境。通作竟。

融:《申集中·虫字部》《唐韵》以戎切《集韵》《韵会》余中切《正韵》以中切,□音瀜。《说文》炊气上出也。《徐曰》熔也,气上融散也。又和也。《左传·隐元年》其乐也融融。又长也。《尔雅疏》宋卫荆吴之间曰融骏者,长大也。又明也。《诗·大雅》昭明有融。〈注〉融,明之盛者。又朗也。《左传·昭五年》明夷之谦,明而未融。〈注〉融,朗也。《孔疏》融是大明,故为朗也。又州名。《韵会》隋置融州,属桂林郡。又《尔雅·释丘》再成锐上为融丘。〈注〉纤顶者。又《左传注》东北曰融风。又祝融,神名。《礼·月令》其神祝融。〈注〉颛顼氏之子犂,为火官。又姓。《通志·氏族略》祝融氏之后也。通作□。《后汉·张衡·思幸赋》展曳曳以□。《集韵》籀作□。

彻:《寅集下·彳字部》《唐韵》《集韵》《韵会》□直列切,音辙。《说文》通也。《论语》盍彻乎。〈注〉周法,什一而税,谓之彻。彻,通也,为天下之通法。又《广韵》彻,达也。《左传·成十六年》养由基蹲甲而射之,彻七札焉。〈注〉发达七札也。又《集韵》彻,道也。又剥取也。《诗·豳风》彻彼桑土。又治也。《诗·大雅》彻田为粮。〈传〉彻,治也。又去也。《仪礼·士冠礼》彻筮席。《左传·宣十二年》军卫不彻警也。《周礼·天官·膳夫》卒食以乐,彻于造。〈疏〉天子食终彻器之时,作乐以彻之。又毁也。《诗·小雅》彻我墙屋。〈笺〉彻毁我墙屋也。又《扬子·方言》彻,列也。《蔡邕·独断》羣臣异姓有功封者,称曰彻侯,避武帝讳,改曰通侯,或曰列侯也。又《唐韵》丑列切《集韵》《正韵》敕列切,□阐入声。义同。《集韵》或作〈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