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枕邯郸

一枕邯郸,比喻虚幻的梦想。同『一枕黄粱』。

一枕邯郸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ī zhěn hán dān
成语注音
ㄧ ㄓㄣˇ ㄏㄢˊ ㄉㄢ
成语简拼
YZHD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复杂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
一枕邯鄲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虚幻的梦想。同『一枕黄粱』。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做梦

相关成语

近义词

一枕黄粱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李将军得遇高皇,万里名扬,万户勋偿。一枕邯郸,总是荒唐。▼清·厉鹗《折桂令·赋得客帐梦封侯》词

成语造句

(1)成语「一枕邯郸」是一个复杂式成语。

(2)春春写不出成语“一枕邯郸”,因此期中考试才考了98分。

(3)歌歌不会写成语“一枕邯郸”的最后一个字。

(4)和家庄镇中学的贝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一枕邯郸”。

(5)厚筌叔叔给晴畹和索烨介绍了“一枕邯郸”的成语故事。

(6)练习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一枕邯郸”几个大字。

(7)他规划的远景不过是一枕邯郸罢了。

(8)李将军得遇高皇,万里名扬,万户勋偿。一枕邯郸,总是荒唐。见清·厉鹗《折桂令·赋得客帐梦封侯》词

(9)去山东济南盲校的火车上,晨皓大哥哥给舒鑫和舒在去往袁州区天台中学的大巴上,辰芳叔叔给禳真和海嘉讲了『一枕邯郸』的历史故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沉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一觉醒来,主人黄粱尚未熟。

成语故事

从前有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卢生,在邯郸一个客店遇见道士吕翁。吕翁送他一个枕头,这时店主正开始做黄粱饭,卢生小睡一会,在梦中他中进士做宰相娶美妻,儿孙满堂,生活美满。梦醒后,主人的黄粱饭都还没做熟

分字解释

邯郸

邯郸:[hándān] 河北省地级市。位于河北省南部京广铁路线上,人口94万。邯郸是河北南部钢铁、纺织、电子基地。战国时赵王城遗址在市区西南。

一:yī 1、<数>《狼》:『一屠晚归。』2、<连>一边;一面。《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形>同一;一样。《察今》:『古今一也。』4、<动>看作一样。《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5、<动>统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6、<动>专一。《劝学》:『用心一也。』7、<副>全;一概。《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8、<副>一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9、<副>才;刚刚。《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操军不利。』10、<副>初次。《曹刿论战》:『一鼓作气。』[一旦] (1)有一天。(2)一时;忽然。(3)形容时间很短。[一何] 多么。[一力] (1)协力。(2)竭力。[一体] 关系密切,如同一个整体。一样,相同。[一昨] 前些日子。

枕:zhěn<名>枕头。《梦游天姥吟留别》:『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zhèn 1、<动>将头放在枕头等物上。《赤壁赋》:『相与枕藉乎舟中。』2、<动>临近;挨着。《汉书·严助传》:『北枕大江。』

一:《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弌《唐韵》《韵会》於悉切《集韵》《正韵》益悉切,□漪入声。《说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广韵》数之始也,物之极也。《易·系辞》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又《广韵》同也。《礼·乐记》礼乐□政,其极一也。《史记·儒林传》韩生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又少也。《颜延之·庭诰文》选书务一不尚烦密。《何承天·答颜永嘉书》窃愿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韵》纯也。《易·系辞》天下之动贞夫一。《老子·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又均也。《唐书·薛平传》兵铠完砺,徭赋均一。又诚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又正一。《唐书·司马承桢传》得陶隐居正一法,逮四世矣。又一一。《韩非子·内储篇》南郭处士请为齐宣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愈诗》一一欲谁怜。《苏轼诗》好语似珠穿一一。又《星经》天一星,在紫微宫门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又太一,山名,即终南山。一名太乙。又三一。《前汉·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注〉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气也。又尺一,诏版也。《后汉·□蕃传》尺一选举。〈注〉版长尺一,以写诏书。又百一,诗篇名,魏应璩着。又姓,明一炫宗。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娄氏,后改娄氏。又一二三作壹贰叄。《大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史记·礼书》总一海内。《前汉·霍光传》作总壹。《六书故》今惟财用出纳之簿书,用壹贰叄以防奸易。又《韵补》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吴都赋》藿蒳豆蔲,姜汇非一。江蓠之属,海苔之类。又叶弦鸡切,音兮。《参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

枕:《辰集中·木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章荏切,斟上声。《说文》卧荐首者。《释名》枕,检也,所以检项也。《诗·唐风》角枕粲兮。《礼·内则》敛枕簟。又《唐韵》之赁切《集韵》《韵会》《正韵》职任切。义同。又车后横木也。《小尔雅》轸谓之枕。又鱼脑中骨曰枕。《尔雅·释虫》鱼枕谓之丁。又姓。《姓苑》出下邳。又《广韵》直深切《集韵》持林切,□音沈。系牛杙也。又木名。《释名》乌梓一名枕,一名豫。又《本草纲目》枕木即钓樟。又叶知险切,音展。《诗·陈风》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邯:《酉集下·邑字部》《唐韵》胡安切《集韵》《韵会》《正韵》河干切,□音寒。《玉篇》赵国有邯郸县。互详后郸字注。又水名。《后汉·西羌传》侯霸复上置东西邯屯五部。〈注〉邯,水名。邯分流左右,在今廓州。又《广韵》《集韵》《韵会》□胡甘切,音酣。《集韵》□邯,汉县名,属乐浪郡。又《集韵》户感切,音颔。《前汉·王莽传》封都匠仇延为邯淡里附城。〈注〉邯淡,丰盛之意。

郸:《酉集下·邑字部》《唐韵》都寒切《集韵》《韵会》多寒切,□音单。邯郸,古县名。《左传·定十年》卫侯伐邯郸午于寒氏。〈注〉邯郸,广平县也。《前汉·地理志》邯郸,属赵国。〈注〉邯,山名。郸,尽也,邯山至此而尽也。城郭字从邑,故加邑作郸。又《集韵》当何切,音多。汉侯国名。《史记·功臣表·中元元年》封周隐为郸侯。又叶都年切,音颠。《吴迈远·乐府》人马风尘色,知从河塞还。时我有同栖,结宦游邯郸。还,音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