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不取

一介不取,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

一介不取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ī jiè bù qǔ
成语注音
ㄧ ㄐㄧㄝ ˋ ㄅㄨˋ ㄑㄩˇ
成语简拼
YJBQ
感情色彩
褒义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一介不取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

成语释义

一枝小草也不随便拿别人的。语本《孟子·万章上》。後用『一介不取』形容人的操守非常清廉。

成语用法

一、[义]形容人的操守非常清廉。[类]用在『廉洁无贪』的表述上。[例](1)我终身为官,非我应有,一介不取。(2)他是个一介不取的清官,深受民众的爱戴。(3)人穷志不穷,对於非分之财,我一介不取。(4)他除了应得的东西,一介不取,是个清廉的君子。(5)他是个一介不取的人,把钱交给他保管,绝无问题。二、作谓语、定语;指为人清廉。

相关成语

近义词

不取一芥、涓滴归公、秋毫无犯、分文不取、临财不苟、一介不苟、两袖清风

反义词

中饱私囊、见利忘义、贪得无厌、贪污腐化

关联成语

不取一芥

成语接龙

一介不取→取诸宫中→中立不倚→倚玉偎香→香消玉减→减师半德→德重恩弘→弘奖风流→流星赶月→月盈则食→食指大动→动心怵目→目不斜视→视险如夷→夷然自若→若烹小鲜→鲜眉亮眼→眼花耳热→热火朝天→天下无敌→敌不可假→假手于人→人自为政→政简刑清→清静无为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〇七回》:『侣笙这个人,他穷到摆测字摊,还是一介不取的;他做起官来,也就可想了。所以虽然署过几个缺,仍是两袖清风。』

(2)明·无名氏《运甓记·第九出》:『母亲,吾岂不知一介不取,古人高义。前日因鱼梁监税,偶然觅得鲜蚶,聊以制鮓相遗,不谓反遭艴怒,是吾之过也。』

(3)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一·槐西杂志一》:『(申谦居)天性和易,生平未尝有忤色,而孤高特立,一介不取,有古狷者风。』

(4)《醉醒石·第一一回》:『丈夫心地光明,一介不取;便没有鬼神,也不可苟且,况是图财害人。』

(5)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罗椿)清贫入骨,一介不取,颇有李方叔、谢无逸风味。』

(6)《孟子·万章上》:『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源)

(7)他除了应得的东西,一介不取,是个清廉的君子。

(8)人穷志不穷,对於非分之财,我一介不取。

(9)我终身为官,非我应有,一介不取。

(10)…做帐房的。侣笙这个人,他穷到摆测字摊时,还是一介不取的,他做起官来,也就可想了,所以虽然署过几个缺…——晚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11)…叫他们传谕所属,无非说:『本大臣砥砺廉隅,一介不取。所到之处,一概不许办差。倘敢不遵,定行参处。』…——晚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12)…为殷富。施琅平台,取得外洋珍宝异物甚多,自己一介不取,尽数呈缴朝廷。康熙命他带了一些来赐给韦小宝。此…——当代·金庸《鹿鼎记》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写着“一介不取”几个大字。

(2)毕大爷给瓜瓜和格格介绍了“一介不取”的成语典故。

(3)丰丰写不出成语“一介不取”的拼音。

(4)梅岗初中的毕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一介不取”。

(5)小嘟不会写成语“一介不取”的最后一个字。

(6)由于黄老师对银行的溢付款项一介不取,而赢得大家的赞誉。

(7)一介不取:由于黄老师对银行的溢付款项一介不取,而赢得大家的赞誉。

(8)人穷志不穷,对于非分之财,我一介不取。

(9)下官为官清廉,不义之财一介不取,又怎能拿得出十万两银子?

(10)丈夫心地光明,一介不取。见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一回。

(11)施琅平台,取得外洋珍宝异物甚多,自己一介不取,尽数呈缴朝廷。

(12)担任公职的要是能两袖清风,一介不取,自能心安理得,俯仰无愧。

(13)齐贡生是个一介不与、一介不取的人,听见他儿子们常收周琏的东西,深以为耻。

(14)他于大汗所赐金珠一介不取,连同那柄虎头金刀都留在帐中,除下元帅服色,换上了寻常皮裘。

(15)本大臣砥砺廉隅,一介不取,所到之处,一概不许办差。见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六回。

(16)侣笙这个人,他穷到摆测字摊时,还是一介不取的,他做起官来,也就可想了,所以虽然署过几个缺,仍是两袖清风。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孟子·万章上》:『其非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成语典源

《孟子·万章上》万章问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汤,有诸?』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注](1)介:野草,通『丯』(音ㄐㄧㄝˋ)。比喻极微贱的东西。

成语典故

有一次万章问孟子:『我听说伊尹曾经以宰割烹调的手艺来要求汤任用他,有这回事吗?』孟子说:『没有。不是这样的。伊尹在莘国的郊野耕种,并且喜爱尧舜的道理。如果不合尧舜的义理,不合尧舜的正道,就是把天下当俸禄送给他,他也会弃之不顾。纵使拴住四千匹马放在面前,他也不会看一眼。只要是不合道义,即使一支小草,他也不会拿给别人或拿别人的。』後来『一介不取』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的『一介不以取诸人』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人的操守非常清廉。

分字解释

一介

一介:[yījiè] 一个。一介之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yī 1、<数>《狼》:『一屠晚归。』2、<连>一边;一面。《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形>同一;一样。《察今》:『古今一也。』4、<动>看作一样。《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5、<动>统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6、<动>专一。《劝学》:『用心一也。』7、<副>全;一概。《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8、<副>一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9、<副>才;刚刚。《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操军不利。』10、<副>初次。《曹刿论战》:『一鼓作气。』[一旦] (1)有一天。(2)一时;忽然。(3)形容时间很短。[一何] 多么。[一力] (1)协力。(2)竭力。[一体] 关系密切,如同一个整体。一样,相同。[一昨] 前些日子。

介:jiè 1、<名>界线;边界。《诗经·周颂·思文》:『无此疆尔介。』2、<名>边;畔。屈原《哀郢》:『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3、<动>间隔;隔开。《汉书·翼奉传》:『前向崧高,后介大河。』4、<动>居……之间。《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敝邑褊小,介于大国。』5、<动>介绍;引见。《后汉书·符融传》:『融一见嗟服,因以介于李膺。』6、<名>介绍人;居中引见的人。《荀子·大略》:『诸侯相见,卿为介。』7、<名>甲;铠甲。贾谊《陈政事疏》:『将士被介胄而睡。』8、<动>披上铠甲。《周亚父军细柳》:『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垂老别》:『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9、<量>个。多与『一』构成『一介』表示『小小的一个』。《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10、<形>通『芥』,比喻微小。《冯谖客孟尝君》:『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不:bú 1、<副>不,表一般否定。2、<副>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不决,何也?』3、<副>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fǒu通『否』。 1、<助>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副>用在句中表否定。《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为所虏。』《师说》:『或师焉,或不焉。』[不齿] 齿,并列,并排。不与并列,不与同列。表示极度鄙视。[不佞] 1.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不。』2.无才,自谦之词。《史记·孝文本纪》:『寡人不,不足以称宗庙。』

取:qǔ 1、<动>割取。《周礼·大司马》:『获者取左耳。』2、<动>俘获;捕获。《李愬雪夜入蔡州》:『入蔡州取吴元济。』3、<动>攻占;夺取。《公输》:『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4、<动>拿取;拿。《赤壁赋》:『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5、<动>取得;获得。《谏太宗十思疏》:『岂取之易守难乎?』6、<动>提取;取出。《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7、<动>通『取』,娶妻。《孔雀东南飞》:『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8、<名>可取之处。《答韦立师道书》:『仆自卜固无取。』9、<动>择取;选用。《鱼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0、<助>用于动词后,无实义。《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取次] (1)随便;任意。(2)草草;仓促。[取室] 娶妻。

一:《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弌《唐韵》《韵会》於悉切《集韵》《正韵》益悉切,□漪入声。《说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广韵》数之始也,物之极也。《易·系辞》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又《广韵》同也。《礼·乐记》礼乐□政,其极一也。《史记·儒林传》韩生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又少也。《颜延之·庭诰文》选书务一不尚烦密。《何承天·答颜永嘉书》窃愿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韵》纯也。《易·系辞》天下之动贞夫一。《老子·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又均也。《唐书·薛平传》兵铠完砺,徭赋均一。又诚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又正一。《唐书·司马承桢传》得陶隐居正一法,逮四世矣。又一一。《韩非子·内储篇》南郭处士请为齐宣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愈诗》一一欲谁怜。《苏轼诗》好语似珠穿一一。又《星经》天一星,在紫微宫门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又太一,山名,即终南山。一名太乙。又三一。《前汉·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注〉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气也。又尺一,诏版也。《后汉·□蕃传》尺一选举。〈注〉版长尺一,以写诏书。又百一,诗篇名,魏应璩着。又姓,明一炫宗。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娄氏,后改娄氏。又一二三作壹贰叄。《大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史记·礼书》总一海内。《前汉·霍光传》作总壹。《六书故》今惟财用出纳之簿书,用壹贰叄以防奸易。又《韵补》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吴都赋》藿蒳豆蔲,姜汇非一。江蓠之属,海苔之类。又叶弦鸡切,音兮。《参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

介:《子集中·人字部》《广韵》古拜切《集韵》《韵会》《正韵》居拜切,□音戒。际也。《易·系辞》忧悔吝者存乎介。〈传〉介谓辨别之端。《左传·襄九年》介居二大国之间。又助也。《诗·豳风》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又大也。《诗·小雅》神之听之,介尔景福。又《尔雅·释诂》介,善也。又因也。《左传·僖七年》求介于大国。又《文六年》介人之宠,非勇也。《史记·鲁仲连传》平原君曰:胜请为绍介。《孔丛子·难训》子上曰:士无介不见。又《扬子·方言》介,特也。物无耦曰特,兽无耦曰介。又小也。《扬子·法言》升东岳而知衆[音zhòng]山之峛崺也,况介丘乎。又间厠也。古者主有□,客有介。《礼·聘义》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又隔也。《左传·昭二十年》晏子曰:偪介之关,暴征其私。〈注〉介,隔也。迫近国都之关。又贵介。《左传·襄二十六年》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又保介,农官之副。《诗·周颂》嗟嗟保介。又凡坚确不拔亦曰介。《易·豫卦》介于石。《孟子》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又介介,犹耿耿也。《后汉·马援传》介介独恶是耳。又侧畔也。《楚辞·九章》悲江介之遗风。又一夫曰一介。《左传·襄八年》亦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又兵甲也。《礼·曲礼》介胄则有不可犯之色。又水鳞甲亦曰鳞介。《礼·月令》孟冬之月,其虫介。又《前汉五行志》春秋成公十六年雨木冰。或曰今之长老名木冰为木介,介者甲兵象也。又国名。《春秋·僖二十九年》介葛卢来朝。〈注〉介,东夷国。葛卢,名。又姓。晋介之推。又与芥同。《前汉·元后传》遇共王甚厚,不以往事为纤介。又叶居吏切,音记。《马融·长笛赋》激朗清厉,随光之介也。牢剌拂戾,诸贲之气也。《说文》作爪,从人介于八之中。《正伪》爪,分画也,限也。从人从八,分辨之义。别作个。详丨部个字注。考证:(《左传·昭二年》晏子曰,偪介之关,暴征其私。)谨照原文二年改二十年。(《左传·襄二十六年》王子圉,寡君之贵介弟也。)谨照原文王子圉改王子围。(《左传·襄八年》亦不使一介行李辱在寡君。)谨照原文辱在寡君改告于寡君。(《前汉·五行志》木冰为木介。又《天文志》木少阳。人将有害,阴气胁木先寒,得雨而冰,曰树介。)谨按天文志无树介之文,今照五行志原文改为:前汉五行志春秋成公十六年雨木冰。或曰今之长老名木冰为木介,介者甲兵象也。(《左传·僖二十九年》介葛卢来朝。〈注〉介,东夷国。葛卢,名。)谨按原文注在经下不当引传。左传二字谨改作春秋。

不:《子集上·一字部》《韵会》《正韵》□逋没切,补入声。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且不乎。又《周礼·夏官》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敎扰之。〈注〉服不服之兽者。又《广韵》《韵会》□分物切。与弗同。今吴音皆然。又《韵会》俯九切,音缶。与可否之否通。《说文》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负切《广韵》甫救切,□缶去声。义同。又《广韵》甫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方鸠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其鳺鴀。《郉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鸠,幽州人或谓鷱鴡,梁宋间谓之隹,扬州人亦然。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又《正韵》芳无切。与柎通。花萼跗也。《诗·小雅》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鄂也。不当作柎。郑樵曰:不象萼蔕形。与旉通。《陆玑诗疏》柎作跗。《束皙·补亡诗》白华绦趺。《唐诗》红萼青趺皆因之。又华不注,山名,在济南城东北。《左传·成二年》晋却克战于鞌,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伏琛齐记》引挚虞畿服经,不,与诗鄂不之不同。李白诗: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盖因华跗而比拟之。胡传读不如卜,非。又《古诗·日出东南隅行》使君谢罗敷,还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〇按愚当读若吾,疑模切,与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韵,《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又与丕同。《书·大诰》尔丕克远省。马融作不。《秦·诅楚文》不显大神巫咸。《秦·和钟铭》不显皇祖。□与诗周颂不显不承同。不显不承,犹书云丕显丕承也。又《韵补》叶补美切,音彼。《荀子·赋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所不谓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声者,方音各殊,或读逋入声,或读杯入声。司马光切韵图定为逋骨切,今北方读如帮铺切,虽入声转平,其义则一也。考证:(《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日有食之,)谨照原文省下日字。(《荀子·赋论篇》)谨照原书省论字。(〈注〉谓小人所鄙也。)谨按原文无此注,改为所不谓小人所鄙也。

取:《子集下·又字部》《唐韵》七庾切《集韵》《韵会》《正韵》此主切,□娶上声。《说文》捕取也。从又耳。《玉篇》资也,收也。《广韵》受也。《增韵》索也。《礼·儒行》力行以待取。《史记·鲁仲连传》为人排难解纷,而无取也。《管子·白心篇》道者,小取焉则小得福,大取焉则大得福。又《韵会》凡克敌不用师徒曰取。又《前汉·王莽传》考论五经,定取礼。〈注〉师古曰:取,读曰娶。又《集韵》《韵会》《正韵》□逡须切,音趋。《集韵》取虑,县名,在临淮。又《集韵》雌由切,音秋。《前汉·地理志》□留浚仪。〈注〉师古曰:取虑,县名。音秋卢。取又音趋。又《集韵》《韵会》《正韵》□此苟切,音趣。《杜甫·遭田父泥饮诗》今年大作社,拾遗能住否。呌妇开大瓶,盆中为吾取。感此气扬扬,须知风化首。又《正韵》索也。《诗·小雅》如酌孔取。〈笺〉谓度所胜多少。又《六书本义》□通用伸,伸通取。训索,取转声,与娶趣字同。又《古文奇字》朱谋□曰:古文取,疑当从与声。人与而我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