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秉至公

一秉至公,秉:掌握、主持;至:极、最。办事一切都出于公心。形容大公无私。

一秉至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ī bǐng zhì gōng
成语注音
ㄧ ㄅㄧㄥˇ ㄓㄧˋ ㄍㄨㄙ
成语简拼
YBZG
感情色彩
褒义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
一秉至公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秉:掌握、主持;至:极、最。办事一切都出于公心。形容大公无私。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大公无私

相关成语

近义词

一秉大公

成语接龙

1、一秉至公→公而忘私→私谐欢好→好问则裕→裕国足民→民和年稔→稔恶藏奸→奸掳烧杀→杀鸡为黍→黍离麦秀→秀水明山→山鸡舞镜→镜破钗分→分香卖履→履穿踵决→决断如流→流连忘反→反手可得→得未尝有→有来无回→回味无穷→穷年累岁→岁月不居→居不重茵→茵席之臣

2、一秉至公→公正廉明→明推暗就→就汤下面→面誉背毁→毁誉参半→半低不高→高蹈远举→举国若狂→狂嫖滥赌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果断,郑经立为太子,出征时命其监国。克臧执法一秉至公,诸叔及诸弟多怨之,扬言其母假娠,克臧为屠夫李某…——当代·金庸《鹿鼎记》

成语造句

(1)记事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一秉至公”几个大字。

(2)加加不会写成语“一秉至公”的最后一个字。

(3)仁布县中学的哈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一秉至公”。

(4)尉奶奶给两个外甥囡讲了“一秉至公”的历史典故

(5)小宝写不出成语“一秉至公”,所以昨天考试只得了99分。

(6)凡事在人为,本院一秉至公,上可对天地君亲,下可对阎罗小鬼。

(7)在去荣县旭阳镇富西学校之前,寒松哥哥给绮儿和月蓬讲解了『一秉至公』的故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然而平中丞却不以此为轻重,委差委缺,仍旧是一秉至公。』

分字解释

一:yī 1、<数>《狼》:『一屠晚归。』2、<连>一边;一面。《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形>同一;一样。《察今》:『古今一也。』4、<动>看作一样。《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5、<动>统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6、<动>专一。《劝学》:『用心一也。』7、<副>全;一概。《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8、<副>一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9、<副>才;刚刚。《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操军不利。』10、<副>初次。《曹刿论战》:『一鼓作气。』[一旦] (1)有一天。(2)一时;忽然。(3)形容时间很短。[一何] 多么。[一力] (1)协力。(2)竭力。[一体] 关系密切,如同一个整体。一样,相同。[一昨] 前些日子。

秉:bǐng 1、<量>禾束,成把的禾。《诗经·小雅·大田》:『彼有遗秉,此有滞穗。』[引] 把,束。《左传·昭公二十七年》:『或取一编菅焉,或取一秉秆焉。』2、<动>持;手拿着。《楚辞·天问》:『伯昌号哀,秉鞭作牧。』3、<动>执掌;操持。《诗经·小雅·节南山》:『忧心如醒,谁秉国成?』4、<动>遵循。《国语·晋语二》:『吾秉君以杀太子,吾不忍。』5、<量>古代容量单位,十六斛为一秉。6、<名>通『柄』,权柄.《管子·小匡》:『治国不失秉。』[秉彝] 依照常情,常理。《诗经·大雅·烝民》:『民之秉,好是懿德。』

至:zhì 1、<动>来到;到达。《赵威后问齐使》:『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2、<形>达到顶点。《订鬼》:『二者用精至矣。』3、<形>周到。《送东阳马生序》:『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4、<副>极;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5、<连>至于。《原君》:『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至如] 至于,用于举例或表示别提一事。[至于] (1)达到。(2)达到……的结局。(3)连词,表示别提一事。

公:gōng 1、<形>公家的;公共的。《礼记·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公。』《原君》:『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或除之』2、<形>公正;无私。《屈原列传》:『邪曲之害公也。』韩愈《进学解》:『无患有词之不公。』《诫兄子严敦书》:『谦约节敛,廉公有威。』3、<副>公然;公开。《论积贮疏》:『残贼公行,莫之或止。』《黄生借书说》:『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4、<名>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后成为诸侯的代称。[又] 泛指显贵爵位。《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鲁庄公)将战。』《邵公谏厉王弭谤》:『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5、<名>对男子的尊称。《邹忌讽齐五纳谏》:『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陈涉世家》:『公等遇雨,皆已失期。』《滕王格序》:『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6、<名>丈夫的父亲。《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公车] (1)兵车。(2)官车。(3)汉代官署名。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中司马门的警卫工作。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公案] (1)官府的案牍。(2)旧时官吏审案时所用的桌子。(3)佛教禅宗认为用教理来解决疑难问题,如官府判案。因此也称公案。(4)话本故事分类之一,后又演变为『公案小说』、『公案戏』。

一:《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弌《唐韵》《韵会》於悉切《集韵》《正韵》益悉切,□漪入声。《说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广韵》数之始也,物之极也。《易·系辞》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又《广韵》同也。《礼·乐记》礼乐□政,其极一也。《史记·儒林传》韩生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又少也。《颜延之·庭诰文》选书务一不尚烦密。《何承天·答颜永嘉书》窃愿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韵》纯也。《易·系辞》天下之动贞夫一。《老子·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又均也。《唐书·薛平传》兵铠完砺,徭赋均一。又诚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又正一。《唐书·司马承桢传》得陶隐居正一法,逮四世矣。又一一。《韩非子·内储篇》南郭处士请为齐宣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愈诗》一一欲谁怜。《苏轼诗》好语似珠穿一一。又《星经》天一星,在紫微宫门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又太一,山名,即终南山。一名太乙。又三一。《前汉·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注〉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气也。又尺一,诏版也。《后汉·□蕃传》尺一选举。〈注〉版长尺一,以写诏书。又百一,诗篇名,魏应璩着。又姓,明一炫宗。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娄氏,后改娄氏。又一二三作壹贰叄。《大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史记·礼书》总一海内。《前汉·霍光传》作总壹。《六书故》今惟财用出纳之簿书,用壹贰叄以防奸易。又《韵补》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吴都赋》藿蒳豆蔲,姜汇非一。江蓠之属,海苔之类。又叶弦鸡切,音兮。《参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

秉:《午集下·禾字部》《唐韵》兵永切《集韵》《韵会》《正韵》补永切,□音丙。禾盈把也。《诗·小雅》彼有遗秉。〈疏〉秉,把也。《礼·聘礼》四秉曰筥。〈注〉此秉谓刈禾盈手之秉,筥穧名,今莱易间刈稻聚把有名为筥者。又米数。《礼·聘礼》十斗曰斛,十六斗曰籔,十籔曰秉。又《小尔雅》钟二谓之秉,秉十六斛。○按《仪礼》禾米之秉,字同□异。惟徐氏《韵谱》二石为秉,又是一说。盖石即斛也。冉子与粟五秉。据《仪礼》为八十石,据徐氏止十石,多寡迥别,俟考正。又执持也。《礼·礼运》天秉阳垂日,星地秉阴窍於山川。《诗·大雅》民之秉彝。《书·君奭》秉德明恤。又去声,陂病切。与柄同。《史记·天官书》二十八舍主十二州,斗秉兼之。《绦侯世家》许负相周亚夫曰:君后三岁而侯,侯八岁为将相,持国秉。又姓。○按《说文》秉,从又持禾,《正字通》兼载钟鼎文□字重出。□字原从□从殳。

至:《未集下·至字部》《唐韵》《集韵》《韵会》脂利切《正韵》支义切,□音挚。《说文》飞鸟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犹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来也。《玉篇》来也。《诗·小雅》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礼·乐记》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注〉至,来也。又《玉篇》达也,由此达彼也。《书·无逸》自朝至于日中昃。《诗·小雅》我征徂西,至于艽野。又极也。《易·坤卦》至哉坤元。〈注〉至谓至极也。又《系辞》易其至矣乎。《庄子·逍遥游》故曰:至人无己。〈注〉至极之人。又善也。《礼·坊记》以此坊民妇犹有不至者。《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覆之而角至。〈注〉至,犹善也。又大也。又《易·复卦》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注〉冬至,阴之复也。夏至,阳之复也。《正字通》夏至曰日长至,是日书漏刻五十九,夜四十一,先此漏刻尚五十八。日之长于是而极,故曰日长至,至取极至之义。吕览十二纪:仲夏月,日长至是也。冬至亦曰日长至,是日书漏刻四十一,夜五十九,过此书漏即四十二刻。日之长,於是而始,故亦曰日长至。至取来至之义。礼郊特牲曰:郊之祭,迎长日之至是也。然吕览於仲冬则又曰日短至。黄震曰:世俗多误冬至为长至,不知乃短至也。据此说,短至宜为冬至,亦谓之日长至者,阳之始长也,扶阳抑阴之义也。又至掌,虫名。《尔雅·释虫》蛭蝚至掌。《亢仓子·臣道篇》至人忘情。又《集韵》《韵会》□徒结切,音咥。单至,轻发貌。《列子·力命篇》墨杘单至。又《韵补》叶职日切,音窒。《诗·豳风》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埽穹窒,我征聿至。又叶章移切,音支。《梁武帝拟古诗》日期久不归,乡国旷音辉。音辉空结迟,半寝觉如至。叶上期丝。

公:《子集下·八字部》《唐韵》《正韵》古红切《集韵》《韵会》沽红切,□音工。《说文》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犹背也。厶音私。《韩非曰》自营为厶,背厶为公。《徐曰》会意。《尔雅·释言》无私也。《书·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又《玉篇》方平也,正也,通也。又《礼·礼运》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注〉公犹共也。又爵名,五等之首曰公。《书·微子之命》庸建尔于上公。又三公官名。《韵会》周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汉末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东汉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又官所曰公。《诗·召南》退食自公。又父曰公。《列子·黄帝篇》家公执席。《前汉·郊祀志》天子为天下父,故曰钜公。又妇谓舅曰公。《前汉·贾谊策》与公倂倨。又尊称曰公。《贾谊策》此六七公皆亡恙。又相呼曰公。《史记·毛遂传》公等碌碌。又事也。《诗·召南》夙夜在公。〈注〉夙夜在视濯垢饎爨之事。又星名。《隋书·天文志》七公七星,在招摇东,天之相也。又姓。《韵会》汉有公俭。又諡法,立志及衆[音zhòng]曰公。又与功通。《诗·小雅》以奏肤公。《大雅》王公伊濯。又《集韵》诸容切,音钟。同妐。夫之兄为兄妐。一曰关中呼夫之父曰妐。或省作公。通作钟。又《韵补》叶姑黄切,音光。《东方朔·七谏》邪说饰而多曲兮,正法弧而不公。直士隐而避匿兮,谗谀登乎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