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

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秋高气爽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iū gāo qì shuǎng
成语注音
ㄑㄧㄡ ㄍㄠ ㄑㄧˋ ㄕㄨㄤˇ
成语正音
爽,不能读作『suǎnɡ』。
成语简拼
QGQS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秌高氣爽
成语辨形
秋,不能写作『丘』。
成语英文
balmy autumn day
成语日文
秋空(あきぞら)のすがすがしい天気
成语法文
ciel dégagé et air vivifiant de l'automne
成语德文
blauer Himmel und reine Luft im Herbst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秋天的天气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天高气爽、天高气清、秋高气和、秋高气肃

反义词

春雨绵绵

成语接龙

1、秋高气爽→爽爽快快→快人快事→事无大小→小冠子夏→夏虫疑冰→冰壑玉壶→壶浆箪食→食少事烦→烦心倦目→目瞪舌挢→挢抂过正→正法眼藏→藏怒宿怨→怨怨焦焦→焦唇干肺→肺肝如见→见骥一毛→毛举缕析→析辩诡辞→辞喻横生→生龙活现→现买现卖→卖富差贫→贫贱之交→交洽无嫌→嫌好道恶→恶迹昭著→著作等身→身贫如洗→洗耳不闻→闻风响应→应对如流→流里流气→气竭声澌→澌灭无闻→闻风远遁→遁迹黄冠→冠盖相属→属纩含饭→饭蔬饮水→水洁冰清→清风亮节→节制之师→师老兵疲→疲癃残疾→疾风迅雷→雷嗔电怒→怒臂当车→车水马龙→龙鬼蛇神→神出鬼没→没而不朽→朽木不雕→雕虫小事→事无二成→成千上万→万乘之君→君暗臣蔽→蔽美扬恶

2、秋高气爽→爽然自失→失时落势→势孤力薄→薄命佳人→人不聊生→生寄死归→归心如箭→箭不虚发→发棠之请→请君入瓮→瓮天蠡海→海枯石烂→烂熳天真→真情实意→意乱心忙→忙忙碌碌→碌碌无奇→奇才异能→能掐会算→算沙抟空→空腹便便→便宜从事→事与心违→违条犯法

3、秋高气爽→爽心豁目→目无法纪→纪群之交→交口称赞→赞不绝口→口传心授→授人口实→实与有力→力所能及→及宾有鱼→鱼目混珍→珍禽奇兽→兽困则噬→噬脐无及→及第成名→名标青史→史无前例→例直禁简→简能而任→任重才轻→轻财好士→士死知己→己饥己溺→溺心灭质

4、秋高气爽→爽心悦目→目量意营→营营逐逐→逐流忘返→返朴归真→真刀真枪→枪林刀树→树高招风→风驰云卷→卷旗息鼓→鼓舞人心→心惊胆寒→寒花晚节→节哀顺变→变名易姓→姓甚名谁→谁是谁非→非愚则诬→诬良为盗→盗名暗世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方拟秋高气爽,遣将西征。▲清·梁晋竹《两般秋雨盦随笔·史阁部书》

(2)…拿了几次烟,可是他不忍就走。他要求严萍:『秋高气爽,咱们到公园里去看红叶吧!』严萍说:『困,我没有…——当代·梁斌红旗谱

成语造句

(1)波波写不出成语“秋高气爽”,所以单元测试只有99分。

(2)曾记得金秋十月,秋高气爽,你悠悠地来到我面前,融入我的心怀里梦境中。

(3)成语秋高气爽的形成和名人有关。

(4)此地秋高气爽时的景色非常宜人。

(5)此园一年四季彩叶缤纷,尤其在秋高气爽之时,漫步园中,那红彤彤、黄澄澄的秋叶秋果更是美不胜收。

(6)从阳春三月到秋高气爽的九月,仿若一晃间半年时间就过去了。

(7)达达不会写成语“秋高气爽”的最后一个字。

(8)打开练习本,第二页上写着“秋高气爽”几个大字。

(9)但是我选择走路,什么季节都是如此,无论是雪天,雨天,亦或是秋高气爽。

(10)冬夜寒冷,不宜户外赏月,夏季天空有浮云,月亮的光辉被遮住,只有秋高气爽的中秋才是具备最好的赏月条件。

(11)据中央电视台气象预报,国庆假期我国大部分地区将享受秋高气爽的好天气。

(12)兰亭镇中学的梅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秋高气爽”。

(13)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秋高气爽的天气。五颜六色的山,金红的秋叶,这些都是我在二段那个地方的山野里看到的秋天的景色。

(14)柳爷爷给他的两个小外甥囡介绍了“秋高气爽”的典故。

(15)秋高气爽,伴着徐徐轻柔的风儿,独伫广袤无垠的空荡旷野,遥望静观缀满红霞的西天是一件充满诗情画意的事。

(16)秋高气爽,瓜果飘香、硕果累累,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的菊花争相吐放,更有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

(17)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无数片金黄的树叶,如同飘荡的小船,摇摇摆摆,飘飘悠悠,打着旋儿落到了地上。

(18)秋高气爽、凉风习习、残阳如血,秋天是一年中最适合去户外走走,感受大自然的五彩缤纷的季节。

(19)秋天的空气是蓝蓝的、高高的、我终于知道了什么叫“秋高气爽”了。

(20)秋天很美:秋高气爽,湛蓝的天空,金色的树叶,令人精神振奋,那树篱上闪闪发光的是宝石般大小的蔷薇果和山楂。

(21)秋天则风雨较少,晴天较多,秋高气爽,万里无云,为登山观日出的黄金季节。

(22)她曾经活力四射,精力充沛,充满生机。但是,在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她自杀了。

(23)我和哥哥终于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午后长大了。

(24)我最喜欢那秋高气爽的秋天,金色的秋天,天高云淡,几朵淡淡的白云在蓝蓝的天空中游弋,白云下面几只雄鹰在翱翔。

(25)新疆8月天,秋高气爽景色迷人。

(26)绚丽多彩的朵朵烟花把溢满茶乡、秋高气爽的新田园城市点缀得更加璀璨迷人。

(27)阴历9月这天,正值秋高气爽,适合旅行观光。

(28)在心里期盼,叶,落的慢些,等到终有一日天空放晴,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再怀念那满树的黄叶,祭奠逝去的绿色。

(29)重阳节的历史由来已久,主要的习俗是藉着秋高气爽,与家人亲属一同登高郊游,欣赏大自然风景。

(30)昨日花开,我正走在夏日骄阳下,今朝月冷,分明已是秋高气爽八月天。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分字解释

秋:qiū 1、<名>年成;收成。《尚书·盘庚》:『若农服田穑,乃亦有秋。』2、<名>年。《五蠹》:『穰岁之秋,疏客必食。』3、<名>秋天;秋季。《诗经·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琵琶行》:『明年秋,送客湓浦口。』4、<名>时机;时候。《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娘] 唐代歌女常用名字,泛指美人。[秋水] (1)秋天的水。(2)喻剑。(3)喻境。

高:gāo 1、<形>高,与『低』、『矮』、『下』相对。《涉江》:『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滕王阁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2、<动>加高;抬高。《促织》:『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3、<动>重;推崇。《与陈伯之书》:『夫迷途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4、<名>高度。《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5、<名>高处。《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滕王阁序》:『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6、<形>指品级地位高;尊贵。《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滕阁王序》:『千里逢迎,高朋满座。』7、<形>高明;高尚。《五蠹》:『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8、<副>高度。《东方朔》:『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9、<形>大。《鸿门宴》:『劳苦而功高如此。』又专指大年龄《醉翁亭记》:『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10、<形>高亢;响亮。鲍照《代堂上歌行》:『筝笛更弹吹,高唱相追和。』11、<形>热烈;盛大。《史记·项羽本纪》:『饮酒高会。』12、<动>高出;超出。《张衡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13、<形>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素不相识,去问官人高姓大名。』

气:qì 1、<名>云气;空气。《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龙虎,成五采。』《狱中杂记》:『屋极有窗以达气。』2、<名>气候;天气。《采草药》:『此地气之不同也。』3、<名>景象;景色。《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4、<名>气息;呼吸。《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5、<名>气味。《狱中杂记》:『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6、<名>中医指责的元气。《柳毅传》:『闻子之说,气血俱动。』7、<名>气势;气概。《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又] 使气;任性;使性子。《周处》:『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8、<名>气节;志气。《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宏志士之气。』

爽:shuǎng 1、<形>明朗;清爽。《水经注·庐江水》:『风泽清旷,气爽节和。』2、<形>直爽;爽快。《晋书·桓温传》:『温豪爽有风概。』3、<形>过失;差错。《促织》:『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4、<动>伤;败坏。《老子》:『五音令爱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爽气] (1)清爽的空气。(2)豪爽的气概。[爽约] 失气。

秋:《午集下·禾字部》龝《唐韵》七由切《集韵》《韵会》雌由切《正韵》此由切,□音鰌。金行之时。《尔雅·释天》秋为白藏。〈注〉气白而收藏也。《释名》秋,就也,言万物就成也。又缯也,缯迫品物使时成也。又《说文》禾谷熟也。《礼·月令》孟夏麦秋至。《□澔曰》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於时虽夏,於麦则秋,故云麦秋。《书·盘庚》乃亦有秋。又《礼·乡饮酒义》西方者秋。秋,愁也。愁之以时,察守义者也。〈注〉愁读为揫,敛也。察严杀之貌。《春秋·繁露》秋之言犹湫也。湫者,忧悲状也。又九月为三秋。《诗·王风》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又四秋。《管子·轻重乙篇》岁有四秋,而分有四时。故曰:农事且作,请以什伍农夫赋耜铁。此谓春之秋。大夏且至,丝纩之所作,此谓夏之秋。大秋成,五谷之所会,此谓秋之秋。大冬营室中,女事纺绩缉缕之所作,此谓冬之秋。又《广韵藻》竹秋,三月也。兰秋,七月也。又秋秋,马腾骧貌。《前汉·礼乐志》飞龙秋游上天。又《扬雄·羽猎赋》秋秋跄跄入西园。《荀子·解蔽篇》凤凰秋秋。〈注〉秋秋,犹跄跄。谓舞也。又春秋,鲁史名。又大长秋,皇后官名。《前汉·百官表》景帝更将行为大长秋。《师古注》将行,秦官名。秋者,收成之时,长者,恒久之义。又姓。又七遥切,音鍫。《扬雄赋》秋秋跄跄。萧该读。又《荀子·解蔽篇》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音若箫。秋与箫为韵。又楚俱切,音蒭。《水南翰记》北方老妪八九十岁,齿落更生者,能於夜出,食人婴儿,名秋姑。秋读如蒭酒之蒭。

高:《亥集上·高字部》《广韵》古劳切《集韵》《韵会》居劳切,□音羔。《说文》崇也。象台观高之形。从冂口。与仓舍同意。《易·系辞》□高以□,贵贱位矣。〈注〉高谓天体也。〈又〉崇高莫大乎富贵。又《史记·高祖纪注》张晏曰:礼諡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又地名。《前汉·地理志》沛郡高县。又姓。《史记·仲尼弟子传》高柴。又《集韵》《韵会》□居号切,音诰。度高曰高。《左传·隐元年·都城过百雉注》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释文》高,古报反。又如字。又叶居侯切,音钩。《柳宗元·柳评事墓铭》柳侯之分,在北为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又叶居何切。《苏黄门·严颜□》相传昔者严太守,刻石千岁字已伪。严颜生平吾不记,独忆城破节最高。《韵会》俗作髙。

气:《辰集下·气字部》《唐韵》去既切《集韵》丘既切,□音炁。《说文》云气也。象形。一曰息也。或作气、炁。又与人物也。今作乞。又《玉篇》去乙切《广韵》去讫切《集韵》《类篇》欺讫切,□音乞。《博雅》求也。一曰取也。或省文作乞。《徐官·古今印史》气,小篆本作气。气为火所化,其出必炎上,故象炎上之形。凡求乞者必於上,因借为求乞字。气、乞本同一字也。后世隷楷以二字易混,乃省一笔以别之。又《六书正伪》气,俗用气,乃禀气之气。云气必用气。○按天地人物之气虽别,而气、气字义实同,分属则泥矣,《正伪》之说非是。(气)(古文)《唐韵》去既切《集韵》《韵会》《类篇》丘既切,□音气。《玉篇》□也,息也。《文子·守弱篇》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易·乾卦》同气相求。《系辞》精气为物。《礼·月令》孟春之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又《祭义》气也者,神之盛也。〈注〉气谓嘘吸出入者也。又天气曰元气。《后汉·明帝纪》升灵台,望元气。〈注〉元气,天气也。又阴阳曰二气。《太极图说》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又五气。《史记·五帝纪》炎帝修德振兵,治五气。〈注〉王肃曰:五气,五方之气。又《书·洪范·曰雨曰阳曰燠曰寒曰风注》雨木气,阳金气,燠火气,寒水气,风土气为五气。又《素问》寒热风燥湿,五气之聚也。寒生水,热生火,风生木,燥生金,湿生土。又六气。《左传·昭元年》六气:阴阳风雨晦明也。又《庄子·逍遥游》乗[音chéng]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注〉平旦为朝霞,日中为正阳,日入为飞泉,夜半为沆瀣,与天□地黄为六气。《王逸·楚辞注》《陵阳子明经》春食朝霞,日欲出时黄气也。秋食沦阴,日没已后赤黄气也。冬食沆瀣,北方夜半气也。夏食正阳,南方日中气也。幷[同并]天□地黄之气为六气。又年有二十四气。《内经》五日谓之□,三□谓之气。《书·正义》二十八宿,布於四方,随天转运,所以叙气节也。气节者,一岁三百六十五日有余,分为十二月,有二十四气,一为节气,谓月初也,一为中气,谓月半也,以彼迭见之星,叙此月之节气。又历家有□气法。《司马彪·续汉书》□气之法,为室三重,涂亹周密,布缇幔室中,以木为按,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上,以葭灰抑其内端,案正而□之。气所动者,其灰斯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又有望云气法。《周礼·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之祲象。〈注〉视日旁云气之色,青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史记·天官书》云气有兽居上者胜。〈又〉日旁云气,人主象。〈又〉金宝之上皆有气,不可不察。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精华实息者吉,虚耗者凶。《邵谔·望气经》郁郁葱葱,隐隐隆隆,佳气也。绵绵绞绞,条条片片,兵气也。泽泽焰焰,女子气也。如藤蔓挂树者,宝气也。紫氛如楼者,玉气也。又道家有食气法。《参同契》食气鸣肠胃,吐正吸外邪。又以鼻触物亦曰气。《礼·少仪》执食饮者勿气。〈疏〉执尊长饮食,不鼻臭之也。又《唐韵》《集韵》□许既切。与饩、□□通。《说文》馈客刍米也。引《春秋传》齐人来气诸侯。又叶去讫切,音乞。《成公绥·啸赋》声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诸身,役心御气。又叶丘谒切,音朅。《嵆康·寒食散赋》当吐利之困患兮,守危殆而假气。喜乳哺之遂安兮,信衆[音zhòng]疾之日歇。

爽:《巳集中·爻字部》《唐韵》疏两切《集韵》所两切,□音塽。《说文》明也。从□从大。〈注〉徐锴曰:大,其中□缝光也。《书·仲虺之诰》用爽厥师。〈传〉爽,明也。又《盘庚》故有爽德自上。〈传〉汤有明德在天。◎按蔡传:故有爽德为句。自上二字连下,其罚汝三字为句,爽训失也。与孔传异。又康诰:爽惟民迪吉康。又大诰:爽邦由哲。左传昭四年:二惠竞爽。又昭七年: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又《书·太甲》先王昧爽丕显。又《牧誓》时甲子昧爽。〈传〉昧爽,早旦。又《左传·昭三年》请更诸爽垲者。〈注〉爽,明也。〇按增韵云:又清快也。即爽垲之义。又史记屈原贾谊传:爽然自失矣。又《尔雅·释言》爽,差也,忒也。《扬子·方言》爽,过也。《书·洛诰》惟事其爽侮。《周语》晋侯爽二。《列子·黄帝篇》昏然五情爽惑。又《扬子·方言》爽猛也。齐晋曰爽。又《广韵》烈也。又贵也。又星名。细爽,免星七之一。见《史记·天官书》又《左传·昭十七年》爽鸠氏司□也。〈注〉爽鸠,鹰也。又人名,左爽见《战国策》。又《类篇》师庄切,音霜。义同。《诗·卫风》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又《小雅》其德不爽,寿考不忘。〇按朱子诗传,爽叶师庄反。集韵,爽本载十阳韵中。古有此音,不必叶也。又《老子·道德经》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又《楚辞·招魂》露鸡臛蠵厉而不爽些。〈注〉败也。楚人谓羹败曰爽。又《左传·定二年》唐成公如楚,有两肃爽马。《释文》爽,音霜。马无肃爽之名。爽,或作霜。贾逵云:色如霜纨。马融说肃爽,鴈也。马似之。〇按广韵十阳韵中作驦。同騻。不载爽字。惟集韵驦注云:通作爽。又叶音生。《后汉·马融传》丰彤薱蔚,崟□槮爽,翕习春风,含津吐荣。〈注〉槮爽,林木貌。爽协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