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马肥

秋高马肥,秋高气爽,马匹肥壮。古常以指西北外族活动的季节。

秋高马肥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iū gāo mǎ féi
成语注音
ㄑㄧㄡ ㄍㄠ ㄇㄚˇ ㄈㄟˊ
成语简拼
QGMF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秌高馬肥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秋高气爽,马匹肥壮。古常以指西北外族活动的季节。

成语用法

作定语;用于书面语

相关成语

成语接龙

1、秋高马肥→肥鱼大肉→肉颤心惊→惊世骇目→目眐心骇→骇人闻见→见猎心喜→喜不自禁→禁攻寝兵→兵慌马乱→乱七八遭→遭事制宜→宜室宜家→家累千金→金汤之固→固若金汤→汤烧火热→热火朝天→天壤之别→别具只眼→眼瞎耳聋→聋者之歌→歌声绕梁→梁孟相敬→敬老恤贫

2、秋高马肥→肥马轻裘→裘马轻狂→狂风大作→作歹为非→非分之想→想入非非→非君莫属→属词比事→事缓则圆

3、秋高马肥→肥头大耳→耳目昭彰→彰善瘅恶→恶声恶气→气忍声吞→吞声忍气→气吞湖海→海市蜃楼→楼阁亭台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其外市,则西至安集延、伊犁、哈密、喀尔喀,东至黑龙江,秋高马肥,被罽捆货而至。▲清·俞正燮《癸巳类稿·俄罗斯事辑》

成语造句

(1)欢欢不会写成语“秋高马肥”的最后一个字。

(2)练习本的第三页写着“秋高马肥”几个大字。

(3)毛毛写不出成语“秋高马肥”,因此语文考试才98分。

(4)喜洲镇二中的伊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秋高马肥”。

(5)夏爷爷给外甥和外甥囡讲述了“秋高马肥”的故事。

(6)因为第一,秋高马肥,敌人先占了优势;其次就是严寒的天气,非关内的士兵所能适应。

(7)一百如今正值暑热散尽秋高马肥时节,虽说没有了绿色,不见了鲜花,但却是西凉人和马最感精力充沛的时候。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李纲《靖康传信录》卷三:『臣恐秋高马肥,虏必再至,以责前约。』

分字解释

秋:qiū 1、<名>年成;收成。《尚书·盘庚》:『若农服田穑,乃亦有秋。』2、<名>年。《五蠹》:『穰岁之秋,疏客必食。』3、<名>秋天;秋季。《诗经·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琵琶行》:『明年秋,送客湓浦口。』4、<名>时机;时候。《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娘] 唐代歌女常用名字,泛指美人。[秋水] (1)秋天的水。(2)喻剑。(3)喻境。

高:gāo 1、<形>高,与『低』、『矮』、『下』相对。《涉江》:『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滕王阁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2、<动>加高;抬高。《促织》:『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3、<动>重;推崇。《与陈伯之书》:『夫迷途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4、<名>高度。《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5、<名>高处。《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滕王阁序》:『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6、<形>指品级地位高;尊贵。《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滕阁王序》:『千里逢迎,高朋满座。』7、<形>高明;高尚。《五蠹》:『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8、<副>高度。《东方朔》:『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9、<形>大。《鸿门宴》:『劳苦而功高如此。』又专指大年龄《醉翁亭记》:『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10、<形>高亢;响亮。鲍照《代堂上歌行》:『筝笛更弹吹,高唱相追和。』11、<形>热烈;盛大。《史记·项羽本纪》:『饮酒高会。』12、<动>高出;超出。《张衡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13、<形>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素不相识,去问官人高姓大名。』

马:mǎ 1、<名>家畜。《垓下之战》:『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2、<名>通『码』,筹码。古时计数工具。《礼记·投壶》:『请为胜者立马。』

肥:féi 1、<形>肥胖;肥肉;丰满。《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醉翁亭记》:『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2、<形>茁壮;茂盛。王驾《社日》:『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3、<名>肥美的肉肴。《齐桓晋文之事》:『为肥甘不足于口与?』4、<形>肥沃。《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又] <形使动>使……肥沃。《荀子·富国》:『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

秋:《午集下·禾字部》龝《唐韵》七由切《集韵》《韵会》雌由切《正韵》此由切,□音鰌。金行之时。《尔雅·释天》秋为白藏。〈注〉气白而收藏也。《释名》秋,就也,言万物就成也。又缯也,缯迫品物使时成也。又《说文》禾谷熟也。《礼·月令》孟夏麦秋至。《□澔曰》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於时虽夏,於麦则秋,故云麦秋。《书·盘庚》乃亦有秋。又《礼·乡饮酒义》西方者秋。秋,愁也。愁之以时,察守义者也。〈注〉愁读为揫,敛也。察严杀之貌。《春秋·繁露》秋之言犹湫也。湫者,忧悲状也。又九月为三秋。《诗·王风》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又四秋。《管子·轻重乙篇》岁有四秋,而分有四时。故曰:农事且作,请以什伍农夫赋耜铁。此谓春之秋。大夏且至,丝纩之所作,此谓夏之秋。大秋成,五谷之所会,此谓秋之秋。大冬营室中,女事纺绩缉缕之所作,此谓冬之秋。又《广韵藻》竹秋,三月也。兰秋,七月也。又秋秋,马腾骧貌。《前汉·礼乐志》飞龙秋游上天。又《扬雄·羽猎赋》秋秋跄跄入西园。《荀子·解蔽篇》凤凰秋秋。〈注〉秋秋,犹跄跄。谓舞也。又春秋,鲁史名。又大长秋,皇后官名。《前汉·百官表》景帝更将行为大长秋。《师古注》将行,秦官名。秋者,收成之时,长者,恒久之义。又姓。又七遥切,音鍫。《扬雄赋》秋秋跄跄。萧该读。又《荀子·解蔽篇》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音若箫。秋与箫为韵。又楚俱切,音蒭。《水南翰记》北方老妪八九十岁,齿落更生者,能於夜出,食人婴儿,名秋姑。秋读如蒭酒之蒭。

高:《亥集上·高字部》《广韵》古劳切《集韵》《韵会》居劳切,□音羔。《说文》崇也。象台观高之形。从冂口。与仓舍同意。《易·系辞》□高以□,贵贱位矣。〈注〉高谓天体也。〈又〉崇高莫大乎富贵。又《史记·高祖纪注》张晏曰:礼諡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又地名。《前汉·地理志》沛郡高县。又姓。《史记·仲尼弟子传》高柴。又《集韵》《韵会》□居号切,音诰。度高曰高。《左传·隐元年·都城过百雉注》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释文》高,古报反。又如字。又叶居侯切,音钩。《柳宗元·柳评事墓铭》柳侯之分,在北为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又叶居何切。《苏黄门·严颜□》相传昔者严太守,刻石千岁字已伪。严颜生平吾不记,独忆城破节最高。《韵会》俗作髙。

马:《亥集上·马字部》《唐韵》《正韵》莫下切《集韵》《韵会》母下切,□麻上声。《说文》怒也,武也。象马头髦尾四足之形。《玉篇》黄帝臣相乗[音chéng]马。马,武兽也,怒也。《正韵》乗[音chéng]畜。生於午,禀火气。火不能生木,故马有肝无胆。胆,木之精气也。木臓不足,故食其肝者死。《易·说卦传》乾为马。〈疏〉乾象天,天行健,故为马。《春秋·说题辞》地精为马。《春秋·考异记》地生月精为马。月数十二,故马十二月而生。《周礼·夏官·马质》掌质马,马量三物,一曰戎马二曰田马三曰驽马,皆有物贾。又《校人》掌王马,辨六马之属。凡大祭祀,朝觐,会同,毛马而颁之。凡军事,物马而颁之。注:毛马齐其色。物马齐其力。又《趣马》掌赞正良马。又《巫马》掌养疾马而乗[音chéng]治之,相医而药攻马疾。又《廋人》掌十二闲之政敎以阜马。《圉人》掌刍牧以役圉师。又司马,官名。《周礼·夏官·大司马注》谓总武事也。又《清夜录》汉制,卿驷马右騑。《前汉·东方朔传》太守,驷马驾车,一马行春。《卫宏·舆服志》诸侯四马,驸以一马。《南史·柳元策传》兄弟五人,□为太守。时人语曰:柳氏门庭,五马逶迤。《正字通》故今太守称五马大夫。又田野浮气曰野马。《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注〉日光也。一曰游丝水气。又阳马。《何晏·景福殿赋》承以阳马,接以圆方。〈注〉阳马,屋四角引出承短椽者,连接或圆或方也。又投壶胜算曰马。《礼·投壶》为胜者立马,一马从二马,三马既立,请庆多马。〈注〉立马者,取算以为马,表其胜之数也。谓算为马者,马为威武之用,投壶及射,皆以习武也。又《字汇补》打马,弹碁类也。朱李易安有打马图。又地名。马陉,齐邑。马陵,郑地。□见《左传》。又天马,兽名。有翼能飞。又竈马,虫名。《酉阳亲俎》状似促织,好穴竈旁。今俗呼竈鸡。又马勃,草名。《正字通》生湿地腐木上,一名马疕。韩愈所云牛溲马勃,兼收□蓄是也。又海马,鱼名。牙骨坚莹,文理细如丝,可制为器。又姓。《姓苑》本伯益之后,赵奢封马服君,遂氏焉。又司马、巫马、乗[音chéng]马,皆复姓。《前汉·沟洫志》谏大夫乗[音chéng]马延年。《孟康曰》乗[音chéng]马,姓也。又《风俗通》有白马氏。又马流。《兪益期曰》马援立铜柱,岸北有遗兵,居寿冷岸,南对铜柱,悉姓马,号曰马流。《方隅胜略》谓马人散处南海,谓之马流。《韩愈诗》衙时龙户集,上日马人来。〈注〉即马流也。一作马留。又门名。《前汉·项籍传注》宫垣内兵卫所在,四面皆有司马,以主事,故总称司马门。又《公孙弘传注》武帝时,相马者东门京作铜马法,立於鲁般门外,更名金马门。又亭名。谢灵运为永嘉太守,以五马自随,立五马亭。又《集韵》满补切,音姥。义同。《前汉·石庆传》马字与尾当五。《师古曰》马字,下曲者尾,幷[同并]四点为足,凡五。考证:(《周礼·夏官·校人》掌王马,辨六马之属。又《趣马》掌赞正良马。又《巫马》掌养疾马而乗[音chéng]治之,相医而药攻马疾。又《马质》掌质马,马量三物。一曰戎马,二曰田马,三曰驽马。皆有物贾。又《廋人》掌十二闲之政敎以阜马。《圉人》掌刍牧以役圉师。凡太祭祀,朝觐,会同,毛马而颁之。凡军事,物马而颁之。〈注〉毛马,齐其色。物马,齐其力。)谨照原文次序改为:周礼夏官马质掌质马,马量三物,一曰戎马二曰田马三曰驽马,皆有物贾。又校人掌王马,辨六马之属。凡大祭祀,朝觐,会同,毛马而颁之。凡军事,物马而颁之。注毛马齐其色。物马齐其力。又《趣马》掌赞正良马。又《巫马》掌养疾马而乗[音chéng]治之,相医而药攻马疾。又《廋人》掌十二闲之政敎以阜马。《圉人》掌刍牧以役圉师。(《姓苑》本伯益之后,超奢封马服君,遂氏焉。)谨照原文超奢改赵奢。原版已改。

肥:《未集下·肉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符非切,音腓。《说文》多肉也。从肉从卪,会意。《徐曰》肉不可过多,故从卪寓戒。《礼·礼运》安之以乐,而不达于顺,犹食而弗肥也。又《博雅》肥,盛也。又《广韵》肥腯。《蔡邕·独断》凡祭宗庙礼,牲之别名,豚曰腯肥。《诗·小雅》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左传·桓六年》博硕肥腯。又田有肥瘠。《书·禹贡厥田惟中中传》田之高下肥瘠。九州之中为第五。又马亦称肥。《前汉·食货志》冠盖相望,乗[音chéng]坚策肥。又饶裕也。《易·遯卦》上九肥遯。〈疏〉肥,饶裕也。又幡名。《吴语》建肥胡。〈注〉肥胡,幡名。又鸟名。《山海经》英山有鸟焉,其名曰肥遗。又蛇名。《山海经》太华之山有蛇焉,名曰肥□。〈注〉肥,□,皆毒虫也。又水之初出同流者名肥。《尔雅·释水》归异出同流,肥。〈疏〉谓小水支分归入大海则异,其泉源初出,则同流者名肥。又水名。《诗·卫风》我思肥泉。〈疏〉肥泉,是卫水也。又地名。《前汉·地理志》合肥。〈注〉属九江郡。应劭曰:夏水出父城东南,至此与淮合,故曰合肥。又县名。《史记·高祖功臣年表》肥如侯蔡寅。〈注〉肥如,县名,属辽西。又国名。《左传·昭十二年》秋八月壬午灭肥。〈注〉肥,白狄也。又姓。《史记·赵世家》先问先王贵臣肥义。又人名。季康子名肥。见《左传·哀三年》。又《集韵》补美切,音秕。薄也。《列子·黄帝篇》口所偏肥,晋国黜之。〈注〉薄也。又水名。肥者,通作淝。《诗·卫风》我思肥泉。《释文》肥,或作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