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子贰臣

逆子贰臣,贰臣:由旧朝投降后在新朝又担任官职的人。忤逆不孝的儿子,不忠的大臣。

逆子贰臣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nì zǐ èr chén
成语简拼
NZEC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逆子貳臣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贰臣:由旧朝投降后在新朝又担任官职的人。忤逆不孝的儿子,不忠的大臣。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相关成语

近义词

逆子贼臣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本子的封面上写着“逆子贰臣”几个大字。

(2)蛋蛋写不出成语“逆子贰臣”,因此期中考试只得了98分。

(3)公孙哥哥给菡俪和分丽介绍了“逆子贰臣”的成语故事。

(4)玲玲不会写成语“逆子贰臣”的最后一个字。

(5)沙子中学的公孙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逆子贰臣”。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瞿秋白《鲁迅的精神》:『鲁迅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的友人,以至战士。』

分字解释

贰臣

贰臣:[èrchén] 由旧朝投降后,在新朝又担任官职的人。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左传·隐公元年》。注:『贰,两属也。』。誓死不为贰臣。

逆子

逆子:[nìzǐ] 不孝顺的儿子。

逆:nì 1、<动>迎;迎接。《国语·晋语》:『吕甥逆君于泰。』[又] 迎敌;迎战。《赤壁之战》:『将兵与操并力逆操。』2、<动>预先;预料。《孔雀东南飞》:『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3、<动>不服从;违背。《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4、<名>叛逆;骚乱者。《<指南录>后序》:『数吕师孟叔侄为逆。』[逆计] (1)谋反。(2)预测。[逆鳞] 古谓龙的喉下有逆鳞,如被触摸,则必杀人。后因谓臣下直谏触犯君主为『逆鳞』。[逆旅] 客舍;旅舍。[逆诈] 事先即猜疑别人存心欺诈。

子:zǐ 1、<名>婴儿。《荀子·劝学》:『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2、<名>孩子。《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又] 〈名意动〉以……为子。《赵威后问齐使》:『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3、<名>儿子或女儿。《石钟山记》:『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4、<名>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您』。《为学》:『子何恃而往?』5、<名>泛指人。《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徏之徒也。』6、<名>特称孔子。《〈论语〉十则》:『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7、<名>地支的第一位。《观巴黎油画记》:『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8、通『仔』。作『仔细』的语素。《熟读精思》:『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

贰:èr(1)『二』的大写。(2)变节;背叛:贰臣。

臣:chén 1、<名>俘虏;奴隶。《五蠹》:『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2、<名>官吏;臣属。《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3、<动>称臣;臣服。《赵威后问齐使》:『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家,中不索交诸侯。』[又] <名使动>使……称臣;臣服。《毛遂自荐》:『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4、<名>官吏百姓对君主的自称。《邹忌讽齐王纳谏》:『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5、<名>秦汉以前在人面前表示谦卑的自称。《信陵君窃符救赵》:『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荆轲刺秦王》:『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臣服] 1.以臣礼事君。《尚书·康王之诰》:『今予一二伯父,尚胥暨顾,绥尔先公之臣于先王。』2.称臣降服。陈寿《三国志·蜀书·谯周传》:『自古已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也,今若入吴,固当臣。』[臣节] 人臣的操守。[臣虏] 1.奴隶。2.奴役。[臣仆] 奴仆。[臣妾] 1.奴隶。《战国策·秦策四》:『百姓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臣,满海内矣。』2.使为奴隶。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敌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我也。』

逆:《酉集下·辵字部》《唐韵》《正韵》宜戟切《集韵》《韵会》仡戟切,□凝入声。《增韵》迕也,拂也,不顺也。《释名》逆,遌也。不从其理,则逆遌不顺也。《书·大禹谟》从逆凶。〈注〉言悖善从恶也。又《太甲》有言逆于汝心。〈注〉人以言拂逆也。又《广韵》乱也。《礼·孔子燕居》勇而不中礼,谓之逆。《前汉·武帝纪》大逆不道。又《说文》迎也。《周礼·春官·中春》龡豳诗以逆暑。《书·吕□》尔尚敬逆天命。《春秋·桓八年》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又《玉篇》度也,谓先事预度之也。《论语》不逆诈。《易·说卦》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又奏事上书曰逆。《周礼·天官》宰夫掌叙羣吏之治,以待诸臣之复,万民之逆。《夏官·太仆》掌诸侯之复逆。〈注〉复,谓奏事。逆,谓自下而上曰逆。又受也。《仪礼·聘礼》衆[音zhòng]介皆逆命不辞。〈注〉逆犹受也。《周礼·天官·司书》以逆羣吏之徵令。〈注〉逆受而钩考之。又河名。《书·禹贡》同为逆河,入于海。〈注〉言九河合为一,大河逆之而入海也。又曲逆,地名。《史记·□平传》封平为曲逆侯。又叶宜脚切,音虐。《诗·鲁颂》孔淑不逆,淮夷卒获。获叶音霍。

子:《寅集上·子字部》《唐韵》即里切《集韵》《韵会》《正韵》祖似切,□音梓。《说文》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入,以为称。《徐锴曰》十一月夜半,阳气所起。人承阳,故以为称。又《广韵》息也。《增韵》嗣也。《易·序卦传》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书·顾命》用敬保元子钊。又《仪礼·丧服》诸侯之子称公子。又凡适长子曰冢子,即宗子也。其适夫人之次子,或衆[音zhòng]妾之子,曰别子,亦曰支子。《礼·曲礼》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又男子之通称。《颜师古曰》子者,人之嘉称,故凡成德,谓之君子。《王肃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称。又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见《礼记·曲礼》。又卿之妻曰内子。《仪礼·有司彻注》内子不荐笾。又《礼·檀弓》兄弟之子犹子也。又《前汉·严助传注》令子出就妇家为赘壻,曰赘子。又人君爱养百姓曰子。又辰名。《尔雅·释天》太岁在子曰困敦。《前汉·律正志》孳萌於子。又《礼·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疏〉子者,奉恩宣德。又左庶子,中庶子,官名。又国名。《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县。又长子,县名。周史辛甲所封,后为赵邑,属上党。又姓。《史记·殷本纪》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又复姓。《左传》郑大夫子人氏,鲁大夫子服氏,子家氏。又子细,犹分别。《北史·源思礼传》为政当举大纲,何必太子细也。《正字通》子读若荠,方语别也。俗作仔细。又去声,才四切。《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读。又与慈通。《礼·乐记》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韩诗外传》子谅作慈良。又叶济口切,音走。《前汉·班固叙传》侯王之祉,祚及孙子。公族蕃衍,枝叶畅茂。茂音某。又叶子德切,音则。《诗·豳风》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杨慎·古音丛目》与朱传同。考证:(女子亦称子。《礼·曲礼》夫人自称曰婢子。)谨按自称曰婢子乃世妇以下之称,非夫人也。夫人自称曰小童,不曰婢子。据改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见礼记曲礼。(《尔雅·释岁》太岁在子曰困敦。)谨照原书释岁改释天。

贰:《酉集中·贝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而至切,音樲。《说文》副益也。《书·周官》贰公弘化。〈传〉副贰三公。《周礼·天官·小宰》掌邦之六典、八灋、八则之贰。〈注〉贰,副也。《礼·少仪》乗[音chéng]贰车则式。〈注〉贰车,副车。又与二同。《易·坎卦》樽酒簋贰。〈注〉一樽之酒,二簋之食。《礼·曲礼》虽贰不辞。〈注〉贰,谓重殽膳也。又《坊记》惟卜之日称二君。〈注〉二,当为贰又《尔雅·释诂》贰,疑也。〈疏〉贰者,心疑不一也。《书·大禹谟》任贤勿贰。《诗·大雅》无贰尔心。《左传·闵元年》间携贰。〈注〉离而相疑者,则当因而间之。又《左传·隐元年》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於己。〈注〉鄙,郑边邑。贰,两属也。又《左传·隐二年》王贰于虢。〈注〉王欲分政於虢。又《玉篇》代也,敌也,□也。又姓。《广韵》《后秦录》有后魏平阳太守贰尘。

臣:《未集下·臣字部》《唐韵》植邻切《集韵》《韵会》丞真切,□音辰。事人之称。《说文》臣,牵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白虎通》臣者,缠也,励志自坚固也。《广韵》伏也。仕於公曰臣,任於家曰仆。《易·序卦》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诗·小雅》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又《前汉·王陵传》陈平谢曰:主臣。〈注〉文颖曰:惶恐之辞,犹今言死罪。晋灼曰:主,击也。臣,服也。言其击服。惶恐之辞。《通雅》发语敬谢之辞,犹主在上,臣在下,自然敬恐也。又姓。《奇姓通》唐臣悦,着平陈纪。又《韵补》叶音禅。《道藏歌》跻景西那东,肆觐善因缘。常融无地官,皆是圣皇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