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枝北枝

南枝北枝,南枝向暖,北枝受寒。比喻彼此处境的苦乐不同。

南枝北枝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nán zhī běi zhī
成语简拼
NZBZ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南枝北枝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南枝向暖,北枝受寒。比喻彼此处境的苦乐不同。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比喻处境的苦乐不同

相关成语

成语接龙

1、南枝北枝→枝别条异→异木奇花→花朝月夕→夕惕朝乾→乾乾翼翼→翼翼飞鸾→鸾分凤离→离乡背土→土崩鱼烂→烂漫天真→真赃实犯→犯颜苦谏→谏尸谤屠→屠毒笔墨→墨汁未干→干将莫邪→邪不敌正→正言不讳→讳兵畏刑→刑余之人→人各有志→志满气得→得而复失→失精落彩

2、南枝北枝→枝布叶分→分毫不取→取民愈广→广开才路→路不拾遗→遗声余价→价值连城→城下之盟→盟山誓海→海涯天角→角户分门→门可罗雀→雀鼠之争→争风吃醋→醋海翻波→波谲云诡→诡诞不经→经纬万端→端本澄源→源源不绝→绝世佳人→人事不省→省身克己→己饥己溺

3、南枝北枝→枝附叶从→从善如登→登高去梯→梯山航海→海底捞针→针锋相对→对床风雨→雨零星乱→乱世英雄→雄材大略→略迹原心→心血来潮→潮鸣电掣→掣襟露肘→肘胁之患→患难之交→交口称誉→誉满天下→下不为例→例直禁简→简要清通→通前至后→后来居上→上窜下跳

4、南枝北枝→枝附影从→从俗就简→简傲绝俗→俗下文字→字正腔圆→圆孔方木→木石心肠→肠肥脑满→满面春风→风门水口→口说无凭→凭空捏造→造茧自缚→缚鸡之力→力不自胜→胜任愉快→快犊破车→车马填门→门庭若市→市道之交→交口称赞→赞口不絶→絶甘分少→少安无躁

5、南枝北枝→枝干相持→持螯把酒→酒酣耳熟→熟魏生张→张眉张眼→眼高手低→低眉折腰→腰缠万贯→贯通融会→会逢其适→适以相成→成千上万→万里无云→云屯席卷→卷甲倍道→道而不径→径情直行→行不逾方→方枘圆凿→凿坏以遁→遁形远世→世外桃源→源源本本→本同末异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梅花忽露太极心,南枝北枝开一遍。▼元·杨维桢《秀州相士歌》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赫然是“南枝北枝”几个大字。

(2)蛋蛋不会写成语“南枝北枝”的最后一个字。

(3)临洮县第二中学的乌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南枝北枝”。

(4)小宝写不出成语“南枝北枝”,因此语文考试才考了98分。

(5)贇杰叔叔给刘弋和萦些讲解了“南枝北枝”的历史故事。

(6)梅花忽露太极心,南枝北枝开一遍。见元·杨维桢《秀州相士歌》。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李峤《鹧鸪》诗:『可怜鹧鸪飞,飞向树南枝。南枝日照暖,北枝霜露滋。』

分字解释

南枝

南枝:1、南向的树枝,后常借指故乡。《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2、比喻温暖舒适的地方。唐清江《春游司直城西鸬鹚谿别业》诗:『越客初投分,南枝得寄栖。』3、借指梅花。宋苏轼《次韵苏伯固游蜀冈送李孝博奉使岭表》:『愿及南枝谢,早随北雁翩。』

南:nán 1、<名>方向,同『北』相反。《过秦论》:『南取汉中,西举巴蜀。』2、<动>向南走。《墨子·贵义》:『南之人不得北,北之人不得南。』3、<名>古代乐舞名称。《诗经·鼓钟》:『以雅以南。』nān见『南无』。[南冠] 楚人冠名。后借把羁留异地或作为囚犯的代称。[南柯梦] 比喻空幻和富贵得失天常。[南亩] 南面田地向阳,利于农作物生长,故古代农田多向南开。后泛指农田。[南云] 南飞的云,古诗文中常借以表达思亲、怀乡之情。[南枝] 南向的树枝,后常借指故乡。[南无] 又写作『南膜』,梵语音译字。佛教用语,表示对佛的尊敬和虔诚。

枝:zhī 1、<名>从树干生出的枝条。《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又] <动>生出枝节。《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名>分枝。《荀子·效儒》:『故以枝代主而非越也。』3、<形>分散。《荀子·解蔽》:『心枝则无知。』4、<动>通『支』。抵拒;支持。《左传·桓公五年》:『蔡卫不枝。』

北:běi 1、<名>北方。《愚公移山》:『本在冀州之南,河旧之北。』2、<动>向北行。《赤壁之战》:『操军破,必北还。』3、<动>打了败仗往回跑。《垓下之战》:『未尝败北。』4、<名>败逃者。《过秦论》:『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北面] 旧时君见臣,尊见卑,长见幼均南面而坐,因此北面指向人称臣或拜师。

南:《子集下·十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那含切,音男。《说文》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徐曰》南方主化育,故曰主枝任也。《前汉·律正志》太阳者,南方。南,任也。阳气任养物,於时为夏。《白虎通》八月之律,谓之南吕何。南者,任也。言阳气尚有任生荠麦也。又乐名。《诗·小雅》以雅以南。《韵会》南亦雅乐名,犹九夏也,南夏皆文明之方,故名南。周南召南,亦乐名。又姓。《韵会》鲁大夫南遗。《宋书·律志》班左并驰,董南齐辔。又双南,金也。《范仲淹金在熔赋》英华既发,双南之价弥高。鼓铸未停,百链之功可待。又《翻译名义》合掌作礼曰和南。《淳化帖卫夫人书》卫和南。又《韵补》叶尼心切,音宁。《诗·邶风》远送于南。沈重读。《陆云·喜霁赋》朱明启□,凯风自南,复火正之旧司,黜后土于重阴。

枝:《辰集中·木字部》《唐韵》《集韵》《韵会》章移切《正韵》旨而切,□音支。《说文》木别生条也。《徐曰》自本而分,故曰别生。《广韵》枝柯也。《左传·隐八年》疏枝布叶分。又散也。《易·下系》中心疑者其辞枝。又与支通。《诗·大雅》本支百世。左传作本枝。又支持也。《史记·项羽纪》诸将慑服,莫敢枝梧。《瓒曰》小柱为枝,斜柱为梧。又干支亦作干枝。《博雅》甲乙为干。干者,日之神也。寅卯为枝。枝者,月之灵也。又手节曰枝。《孟子》为长者折枝。《赵岐注》折枝,按摩手节也。又《管子·度地篇》水别于他水,入于大水及海者,命曰枝水。又枝江,县名。《前汉·地理志》属南郡。又姓。《姓苑》楚大夫枝如,子躬之后为枝氏。又《集韵》翘移切,音只。枝指,多指也。《庄子·骈拇篇》骈拇枝指。又《集韵》渠羁切,音奇。《字林》横首枝也。又《集韵》居伪切,音攱。祭山名。又与校通。《仪礼·士昏礼》主人拂几授校。〈注〉校,几足,古文为枝。与□异。□即枚也。考证:(本作支。故曰别生,会意。)谨照原文改自本而分故曰别生。(《左传·隐八年》枝布叶分。)谨按所引乃隐八年疏,非正文。谨照原书八年下增疏字。

北:《子集下·匕字部》《唐韵》博墨切《集韵》《韵会》必墨切《正韵》必勒切,□綳入声。《说文》乖也。从二人相背。《徐曰》乖者,相背违也。《史记·鲁仲连传》士无反北之心。《玉篇》方名。《史记·天官书》北方水,太阴之精,主冬,曰壬癸。《前汉·律正志》太阴者北方。北,伏也。阳气伏于下,于时为冬。又《广韵》奔也。《史记·管仲传》吾三战三北。又《集韵》补妹切《韵会》蒲妹切,□音背。《集韵》违也。《正韵》分异也。《书·舜典》分北三苗。〈注〉分其顽梗,使背离也。